陶瓷材质解析和工艺制作流程内容摘要:

,残留空气形成针孔。 或是模具内有石膏屑、灰尘,或隔离剂未清理干净导致泥胚于该点无法吸附而形成气泡。 变形:大盘类若底部脚小不够支撑盘子重量,可调整盘边之倾斜度可避免此问题。 3. 整修 1) 连接、打孔 a. 连接附件接合点要与主体的弧度一致,并且接触面积要适当、干湿度要一致使其收缩比相同,以避免素烧时开裂。 b. 对于较大的中空附件需让空气能顺利排出再接合。 2) 切边 a. 将利角洗圆滑,避免开裂。 (太利角因张力因素会 在 素烧时开裂 ) b. 避免泥胚太湿时整修 ,使得各部位收缩比不均 匀 造成开裂。 c. 打孔时需避免泥块或泥粒掉入接合孔中。 3) 刮模线 : 胚体太湿时刮模线会看不到模线的存在而忽略,所以需先烤过再刮模线。 4) 洗胚 : 很重要,需将之前上过的隔离剂或是附着于胚体上的脏污清除以避免后续开 裂或气泡针孔 ..等问题。 1) 烘烤 为避免素烧时胚体仍有水分导致各部位收缩比不一致开裂所以会先经低温烘烤。 时间约需 78 小时。 2) 素烧 a. 视窑炉不同时间也不同。 一般多为 10 个小时。 此阶段多只进行低温素烧,窑速要适当由低至高再降温。 b. 素烧之后胚体的收缩比已达一定程度,即使后续再进行釉烧也不会大幅度收缩。 c. 要避免暗裂 主要是 坯壁 太厚,导致散热不均。 用金属棒敲击若声音响亮则为良品,若声音混浊有可能有暗裂状况。 ***窑炉的分类 : 第一种: 立方窑 (梭子窑 ):特色窑温固定 第二种: 隧道窑 :长约 40m~60m,用台车的方式将胚体推入窑中,循序渐进的增加温度,约 40 分钟推入一台。 一台车烧成约需历经 12~14 小时。 温差较大。 第三种: 滚道窑 (轮轴窑 ):用滚轮传送,温度较稳定。 时间约需至少 4 小时。 第四种: 电窑 (网窑 ): 其烧成原 料为电力 ,温度可自行调整 (最高可升至 800~900 度左右 ) 5. 施釉 +彩绘 1) 釉上彩 : 先上釉再彩绘 ,多用于半瓷或红土 . 由于半瓷及红土本身有颜色所以先上釉可以盖掉底色再行彩绘。 2) 釉下彩 : 先彩绘再上釉多用于白云土或精陶土 a. 白云土若用釉上彩绘较无意义且浪费。 b. 用此种方法,须于彩绘后先烤色,增加釉料的吸附力,让手绘油先挥发掉,否则会影响釉的吸收。 3) 釉中彩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