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_公差期末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个封闭环。 A. 1 B. 2 C. 3 D. 4 三、填空题 1.根据零部件互换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可分 完全 互换和 不完全 互换。 2.实行专业化协作生产采用 互换性 原则。 3. GB/T3211980 规定 十进制 数列作为优先数系; R5 系列中的优先数,每增加 5 个数,则数值增加 10 倍。 4.零件几何要求的允许误差称为 几何量公差 ,简称 公差。 5.尺寸公差带具有 大小 和 位置 两个特性。 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 公差值 决定;尺寸公差带的位置由 极限偏差 决定。 6.实际尺 寸是通过 测量 得到的尺寸,但它并不一定是被测尺寸的真实大小。 7.配合公差带具有 大小 和 位置 两个特性。 配合公差带的大小,由 配合公差值 决定;配合公差带的位置由 极限间隙或极限过 盈 决定。 8.为了以尽可能少的标准公差带形成最多种标准配合,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即 基孔制 和 基轴制。 9.位置公差可分为: 定向公差 、 定位公差 和 跳动公差 三类。 10.跳动公差分为 圆跳动 公差和 全跳动 公差两种。 11.某孔的直径为 ?? ,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在图样上的给定值为 ? mm? ,则该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 Φ 50mm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 Φ ,允许的最大直线度公差为 Φ。 12.体外作用尺寸是工件 实际 尺寸和 形位误差 综合的结果,孔的体外作用尺寸总是 小于 (大于、等于或小于)孔的实际尺寸,轴的体外尺寸总是 大于 (大于、等于或小于)轴的实际尺寸。 13.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出被测要素的尺寸 公差与 形位公差 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这时尺寸公差只控制 实际尺寸 的变动范围,不控制 实际要素的变动。 14.孔或轴采用包容要求时,应遵守 最大实体 边界;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 最大实体实效 边界。 15.端面全跳动公差带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 垂直度 误差,同时它也控制了端面的 平面度 误差。 16.测量是将 测量对象 与 单位量或标准量 进行比较,并确定其 比值 的实验过程。 17.按测量方法分类,用游标卡尺测量轴的直径属于 直接 测量, 绝对 测量以及 接触 测量。 18.按“级”使用量块时量块尺寸为 公称尺寸 ,按“等”使用时量块尺寸为 检定尺寸。 19.测量误差是指被测量的 实际测得值 与其 真值 之差。 21.测量表面粗糙度轮廓时,应把测量限制在一段足够短的长度上,这段长度称为 取样长度。 22.评定表面粗糙度高度特性参数包括 _轮廓算数平均偏差 Ra_、 _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_ 和 轮廓最大高度 Ry。 23.按 GB/ 规定向心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 5 级, 0 级广泛应用于一般精度机构中。 26. M24 25g6g 螺纹中,其公称直径为 24mm ,大径公差带代号为 6g ,中径公差带代号为 5g ,螺距为 2mm ,旋合长度为 N。 27.大径为 30mm、螺距为 2mm 的普通内螺纹,中径和小径的公差带代号都为 6H,短旋合长度,该螺纹代号是 M30 26HS。 28.直线尺寸链中公差最大的环是 封闭环。 29.在建立尺寸链时应遵循 最短尺寸链 原则。 30.尺寸链的组成环中,减环是指它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 反向 变动的组 成环;增环是指它的变动引起封闭环 同向 变动的组成环。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互换性。 互换性按程度分哪几类。 答:机器在装配或更换零部件时,从大批生产出来的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中,任意取出一件,不需要做任何选择、附加调整或修配,就能够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且能够达到预定的设计性能和使用要求,这种技术特性叫做互换性。 互换性按其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互换性。 2.配合分哪几类。 各类配合中孔和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有何特点。 答:配合分三类: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上方;过 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下方;过渡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和轴的公差带相互重叠。 3.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 为什么优先采用基孔制。 答:标准公差带形成最多种的配合,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是考虑中、小尺寸孔常采用定尺寸刀具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定尺寸刀具、量具的品种、规格、数量,而大尺寸刀具则考虑习惯、方便,也采用基孔制。 4.简述测量的含义和测量过程的四要素。 答:测量是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和一个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求得其比值的过程。 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 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要素 5.“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有何区别。 答:“示值范围”指计量器具所能显示或指示的最低值或最高值的范围;“测量范围”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被测量的范围。 6.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各有何特征。 实际测量中对各类误差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大类。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均保持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 预定的方式变化;粗大误差是超出规定条件下预计的误差。 实际测量中对系统误差用修正法消除;对随机误差可通过概率统计方法寻求和描述规律,评定其影响程度;对粗大误差按一定规则予以剔除。 7.表面结构中粗糙度轮廓的含义是什么。 它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表面结构中粗糙度轮廓的含义是指零件表面由间距很小的微小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误差。 它对零件的使用性能中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疲劳性以及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均有影响 8.为什么在表面粗糙度轮廓标准中,除了规定“取样长度”外,还规定“评定长度”。 答:由于零件表面的 微小峰、谷的不均匀性,在表面轮廓的不同位置的取样长度上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测量值不尽相同。 为了更可靠地反映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特性,应测量连续的几个取样长度上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即规定“评定长度”。 9.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和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分别采用哪种基准制。 为什么。 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相对于以公称直径为零线的分布有何特点。 其基本偏差是怎样规定的。 答: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原因是滚动轴承是标准件。 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相对于以公称直径为零线的分布特点是在零线以下 ,基本偏差是上偏差,且为零。 10.与圆柱配合相比,圆锥配合有哪些优点。 答:( 1)对中性好 内、外圆锥体的轴线具有较高精度的同轴度,且能快速装拆。 ( 2)配合的间隙或过盈可以调整。 ( 3)密封性好 内、外圆锥的表面经过配对研磨后,配合起来具有良好的自锁性和密封性。 11.简述对齿轮传动的四项使用要求。 其中哪几项要求是精度要求。 .答:齿轮传动的四项使用要求: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齿轮传动的平稳性,载荷分布均匀性,合理的齿侧间隙。 12.求解尺寸链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各用于什么场合。 答:求 解尺寸链的基本方法有完全互换法(极值法)和大数互换法。 极值法用于尺寸链环数较少或环数较多但精度要求较低的场合;大数互换法用于精度要求高且环数较多的尺寸 五.综合题 1.根据表 1 中给出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求出下列孔、轴的上下偏差数值: ( 1). 7850hE? ( 2). 7860mH? 答:( 1). 7850hE? 为基轴制,故: es= 0 ei=- IT7=- 25 m? 而孔的基本偏差可通过通用规则求出: EI=- es=+ 50 m? ES= EI+ IT8=+ 50+ 39=+ 89 m? ( 2).7860mH?的基本偏差可直接查表求得: EI= 0 ES=+ IT8=+ 46 m? ei=+ 11 m? es= ei+ IT7=+ 11+ 30=+ 41 m? 2.按图样 ?? H 加工一孔 ,测得该孔横截面形状正确,实际尺寸处处皆为,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Φ ,试述该孔的合格条件,并判断该孔是否合格。 .解:该孔的合格条件: Dfe≥ Dmin=20mm,Da≤ Dmax=, Dfe= Daf==> Dmin 故该孔合格 3.图 1 和图 2 分别给出了孔的两种图样标注方法,试根据标注的含义填写下表。 图 1 图 2 图号 采用的公差原则 的名称 边界名称及 边界尺寸( mm) 最大实体状态下的位置公差值( mm) 允许的最大位置误差值( mm) 实际尺寸合格范围( mm) 1 独立原则 Φ Φ Φ 40~Φ 2 最大实体要求 Φ Φ Φ 40~Φ 4.将下列精度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 1)内孔尺寸为 Φ 30H7,遵守包容要求; ( 2)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母线的直线度公差为 ; ( 3)圆锥面对内孔的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 ( 4)内孔的轴线对右端面垂直度公差为。 ( 5) 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 ( 6)圆锥面的表面粗糙度 Rz 的最大值为 ,其余表面 Ra 的上限值为。 5.加工一台阶轴,如图所示,若先加工 A1=55177。 、 A2=40177。 ,求尺寸 A0 及其偏差。 解:确定封闭环为 A0,确定组成环并画尺寸链线图,判断 A1 为增环, A2 为减环。 mmAAA AAA jZ 1540552100 ????? ?? ?? .)()()()(210021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