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报告内容摘要:

结果分析: 按“城考”口径考核,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认证点位为北水厂和三水厂。 采样点 位分别设在北水厂、三水厂北渠取水口上游 100 米处。 依据监测规范:必测项目 10项,每月监测;选测项目 18 项,每年 1 月和 7 月各监测 1 次。 采样方法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20)执行。 检验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要求方法执行。 2020 年市区水厂供水量 6955 万吨,考核水量 6484 万吨,考核水量占供水量的 %; 2020 年市区水厂供水量 7557 万吨,考核水量 6854 万吨,考核水量占供水量的 %; 2020 年市区水厂供水量 7450 万吨,考核水量 6677 万 吨,考核水量占供水量的%。 为了提高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近年来, 市、区两级累计投入3000 多万元,完成北渠饮用水源地两岸共计 12 公里的石砌护坡、%%%%94%95%96%97%98%99%100%考核标准 2020年 2020年 2020年年度指标值( % )25 隔离网建设和部分倒虹吸改造工程,投资 2500 万元完成市区北干渠截污工程,杜绝污水进入北渠。 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禁新建污染企业,对老企业实行限期搬迁或取缔。 同时市政府出台《关于北渠水源管理保护的通告》,明确北渠保护的范围和公民的义务以及罚则等。 开展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制定《泉州市晋江干流和南高干渠、北高干渠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已经 省政府批准实施。 我市还加强北渠饮用水源监督检查,实行一月一测,一月一查制度,及时掌握北渠水源水质变化的情况,保证市民饮用水的安全。 我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近年来均稳定在97%以上, 20202020 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 %、 100%、 %,达到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 3)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指城市市区地表水认证断面和近岸海域认证点位监测结果按相应水体功能标准衡量,不同功能水域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 20202020 年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结果汇总表 年 度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年度指标值 100% 100% 100% 考核标准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100%, 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 备 注 数据结果来自“城考”结果汇总表 数据结果分析 : 按“城考”口径考核,我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认证点位为浮桥、造船厂、鲟埔和西北洋滞洪区。 其中浮桥、造船厂、鲟埔三个点位按渔业用水功能类别考核,监测项目 5项;西北洋滞洪区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类别考核,监测项目 4 项。 全年监测 6 次,隔月采样。 26 城市内河监测点位为浦西、破腹沟、平原渠三个点位,全年 监测 6 次,隔月采样。 2020 年我市在内河入江口 :富美、大淮、沉洲、新法石 (石头街 )水闸处增设四个监测点位。 全年监测 2 次,上、下半年各一次。 内河及入江口监测项目 23 项。 自 1998 年市环保局制定《晋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和《晋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并由市政府批准实施以来,我市坚持将晋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全市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流域保护力度。 2020 年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的 2 号议案, 20202020 年实施了晋江、洛阳江工业污染源治理“零点计划”行动, 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保护晋江水资源的热潮。 实行封山育林,划定公益林,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治山治矿治路治田治水等工程一起上,绿化荒山,涵养水土;建立两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和污染源治理资金补助办法,污染源限期治理机制;划定 沿江畜禽养殖业禁建区,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工业污染源、乡镇以上卫生医疗单位的废水;建立市、县两级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 46 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实现污染物排放自动在线监测; 实施“禁磷”、加强农药市场管理、收缴处理“毒鼠强”,遏制住农业面源污染对晋江水质带来污染,有效地改善了晋江水系水质。 目前 晋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晋江泉州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 III 类标准,为我市经济发展及工农业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同时,深化内沟河治理与管理,制定内沟河管理制度。 对内沟河进行综合整治,共投入 7 亿多元完成 公里的整治,排入内沟河的生活污水通过截污工程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同时,对市区的内沟河实行长效管理,有专门的机构,专人专项负责,每天派专人27 到现场督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内沟河水面保洁人员由 1998 年的 10 人增加到如今的 30 人,并配备有专门的清捞工具和清洁车。 从 2020 年 5 月起,清捞水面漂浮物的时间由原来的每天 8 小时调整为 12 小时,坚持定期引水冲沟,确保内沟河沟通水清。 做好内沟河两侧市政设施的管护,坚持每周定期清除“牛皮癣”。 内沟河水质常年保持在Ⅴ类之内,且无劣Ⅴ类水体。 ( 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是指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网络监测的等效声级算术平均值。 泉州市 20202020 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汇总表 年 度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 A) 考 核 要 求 区 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60 dB( A) 数据结果分析 : 市人民政府发布《 泉州市区环境噪声防治暂行 30354045505560考核指标 2020年 2020年 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 )28 规定 》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娱乐场所和交通噪声管理,有效地解决建筑工地施工、社会娱乐场所噪声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各部门按照《暂行规定》各司其责。 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督管理,减少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特别是夜间),各级环境监 察 部门不定期组织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检查 , 市区范围内,丰泽区、鲤城区环保 “ 110” 也加大执法力度,及时 处理群众的噪声扰民投诉,每星期对辖区内的工地进行一次抽查,做到 辖区内建筑工地 90%以上办理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审批手续。 中、高考期间,各级环保部门联合组织执法检查组,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检查。 实行 24 小时值班巡查,努力为广大市民、学生创造一个宁静祥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公安部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各类社会生活噪声监督管理的通知》,对高音喇叭、音响器材等产生的社会噪声扰民行为,严格执法、强化措施,发现一起制止一起。 交警部门强化交通秩序整治, 结合 旧城改造,路口改建,开展 禁鸣喇叭竞赛、 交通大整治活动和开展 “ 畅通工程 ”活动,改善了城区交通路况,同时增加交通管理设施的投入 ,在市区的交通主干道上设立 8 面电子诱导屏,广泛开展禁鸣喇叭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遵守禁鸣通知的自觉性。 通过整治,中心市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极大的改善了城市道路噪声的环境水平。 区域环境噪 声 平均值达到考 核要求。 ( 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是指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交通干线各路段监测数据,按其长度加权的等效声级平均值。 泉州市 20202020 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汇总表 年 度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 A) 考核要求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70 dB( A) 29 数据结果分析: 我市为控制交通噪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制作宣传路牌、设置禁鸣告示、印刷宣传资料,软件、硬件一起上,注重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环保和公安交警部门积极配合,对违章鸣号行为加强管理和处罚,使司机禁鸣意识有了提高。 全面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改善城市道路质量,实施畅通工程,极大的改善了城市道路噪声的环境水平。 2020 年 10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市人民政府 1999 年发布《关于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的通告》的基础上,发布《关于加 强中心市区交通管理的通告》,对限制、引导部分机动车行驶、禁止机动车鸣喇叭、车辆停放管理、人力三轮车管理等作出相关规定,扩大了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管理范围。 市交警支队对中心市区各个路段、路口、停车场交通标志进行了全面检查梳理,新增设交通标志 103 套,改造、拓宽中心市区 6 个主要路口,建设渠化岛,新增配套信号灯 2 座、交通标志牌 2 套、护栏 210 片、交通标线 270 米。 大大缓解了路口7068697071考核要求 2020年 2020年 2020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 (A )30 交通压力,对改造路口周边路段交通状况的改善和车辆通行能力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地降低了该区域的交通噪声。 市环保局与交警部门联合下发了《进 一步加强禁鸣喇叭工作力度的通知》,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并在各交警大队间开展 “ 禁鸣 ” 工作竞赛,促进市区 “ 禁鸣 ” 喇叭规定的落实。 实施畅通工程,制定下发了 2020年我市城市道路实施“畅通工程”方案。 调整优化市区交通结构,强化城市交通秩序整治以及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 加强“严管(示范)区”和“停车管理规范街”的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城市交通管理最严、交通秩序最好的区域和路段,有效地降低了交通干线噪声。 2020 年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考 核要求。 3、环境建设指标 (1)、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自然 保护区覆盖率是指城市地区 (含所辖县及县级市 )所拥有的自然保护区含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总面积占城市地区 (含所辖县及县级市 )国土面积的百分比。 泉州市 2020— 2020 年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汇总表 年 度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之和(平方公里) 城市地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10865 10865 10865 考核标准 自然保护区覆 盖率 5% 31 泉州市 2020— 2020 年自然保护区面积汇总表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之和 (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区面积 (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区面积 (平方公里) 森林公园面积 (平方公里) 一级饮用水保护区面积 (平方公里) 泉州市 2020— 2020 年自然保护区数量汇总表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数量之和(个) 18 33 52 自然保护区数量(个) 5 5 5 风景名胜区数量(个) 3 3 8 森林公园数量(个) 8 17 31 一级饮用水保护区数量(个) 2 8 8 32 数据结果分析: 我市历来十分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以“目标责任制”为契机,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落实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任务,采取一切措施,努力提高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在自然保护区方面, 我市已 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5 个,面积达24407 公顷,占泉州市国土面积的 %,其中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和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8 个,共 1108 公顷,占泉州市国土面积的 %; 在风景名胜区建设方面 ,除了加强已有的国家级或省级名胜区的管理外,积级兴建市县级的风景名胜区, 2020 年新增风景名胜区有永春县百丈岩等 5 个,新增面积 2616 公顷。 风景名胜区共有 8 个,总面积 11264 公顷,占泉州市国土面积的 %,其中清源山风景名考核标准 2020 2020 202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33 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建设方面有 很大的进展, 2020年度增加了 9 个, 2020 年度增加了 14 个,到 2020 年年底我市森林公园已达 31 个 ,面积为 34901 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 至2020 年底,我市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 71680 公顷 , 占全市国土面积%。 符合国家考核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5%的要求。 2020 年我市建设 森林公园的积极性不减,又建了蓬壶仙洞山等2 个森林 公园,至 2020年 9 月, 共有 33 个森林公园,总面积达 38154公顷,占泉州市国土面积的 %,其中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省级森林公园有 10 个。 至 此,泉州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 78674 公顷 ,占全市国土面积 %。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泉州市 20202020 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汇总表 年 度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建成区覆盖率(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