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内容摘要:

人际交往技能( G ) 开始观察时间: 持续时间: 行为地点: 一、孩子行为表现方式(包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情绪怎样等): 二、孩子对自我行为的解释(陈述幼儿的原话,包括自己评价行为对错,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行为发生时常与何人发生联系(该一人或一些人的具体情况描述): 四、孩子良好行为产生原因或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分析(包括幼儿自身因素、外部幼儿园、家庭的影响因素): 五、教师对幼儿问题的帮助措施(具体怎么做、计划多长时间等): 六、效果及反思(描述幼儿的成长轨迹。 包括幼儿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怎么做,有什么建议) 会反思的“小攻击者” • 选题意义:第一次在托班工作,为了使工作少走弯路,向曾经带过托班的教师请教,有几种典型幼儿交往行为成了必然发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中攻击性行为尤为突出。 就此,我想了好多对策。 可是,真实发生的似乎往往与想象的有差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幼儿没有发生任何攻击性行为。 我开始怀疑我们的判断了,直到有那么 一天,我开始了对他的观察 • 教师姓名: 高崇 • 观察对象姓名 : 琪琪 • 班级: 咪咪班 • 年龄: 3岁 • 性别: 男 • 观察选择范围: 社会技能中的 —— 攻击性行为 • 观察开始时间: 2020 年 10 月 19 日; • 观察持续时间: 一个月左右 • 具体内容: 幼儿攻击性行为 • 幼儿的背景情况 :琪琪的爸爸妈妈是性格开朗的,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琪琪活泼、开朗但做事有些急躁。 • 观察过程: • 场景一: 2020年 10月 19日,午餐时。 教师在为幼儿添饭,突然静溪放声大哭 ,我走过去问:“怎么啦。 ”静溪不说话。 坐在一旁的琪琪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吃菜,就挠她啦。 ”我抱过静溪,才发现静溪那白皙的小脸上多了一道划痕。 我没马上批评琪琪,问静溪怎么回事,她不说。 这时,琪琪更加大声的说:“她不吃菜,就放到我碗里,我就挠他啦。 ”静溪点了一下头。 我说 :琪琪挠人不对,下次告诉老师就可以帮你解决。 静溪不爱吃菜,不要放到琪琪碗里,你错在先。 我让他们相互道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