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其他微生物内容摘要:

上均能生长。 • 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 A、营养需要:与细菌相似,需要碳素、氮素、矿物质元素、生长素及水分。 • B、温度: 20~30℃ 为宜, 25~28℃ 最佳。 • C、湿度:绝大多数喜欢潮湿。 • D、渗透压:一般比较耐渗透压。 但种属之间差异大。 • E、氧气:绝大多数需氧,少数属于兼性厌氧。 • F、 PH值:绝大多数要求不严格,在 pH3~6比较普遍。 五、真菌的培养 • 真菌的分离 • A、菌丝分离法:基质菌丝分离法、菌木菌丝分离法、菌丝尖端分离法。 • B、孢子分离法:将孢子制成悬浮液,经过系列稀释后划线平板而分离。 • C、组织分离法:利用较幼嫩子实体的任何部分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五、真菌的培养 • 真菌的培育 • A、固体培养:主要方式是点种。 • B、液体培养:浅层培养、深层培养 • 真菌的抵抗力 • A、对热抵抗力不强, 60~70℃ 1小时即可杀死。 • B、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较强,但对 1~3%的石炭酸, %的碘酊, %升汞, 10%的甲醛比较敏感。 • C、对一般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对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等抗生素比较敏感。 六、真菌的致病性 • 皮肤病:主要是皮肤癣菌。 如:牛皮癣。 • 真菌病:主要侵害黏膜、内脏器官及脑组织和骨髓组织。 如:烟曲霉病。 • 真菌毒素中毒病:由一些真菌产生毒素引起。 如:黄曲霉素中毒、甘薯黑斑病中毒。 放线菌 • 定义: 介于丝状真菌和细菌之间的以孢子繁殖为主的丝状多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其在土壤中最多放射状而得名,大多数,因其菌落呈为腐生菌,仅少数为寄生菌,具有特殊的土腥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