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吨生活污水mbr工艺方案设计内容摘要:
次设计时设备按污水量 500m3/d 设计,土建工程按污水量 800m3/d 设计, 远期人口增加后仅增加设备即可,不需对整个工程进行改扩建,可节省投资。 设计进水水质 据了解,本工程区内 排放的污水基本为洗浴水、冲厕水、厨房水等生活污水,无有毒有害性工业废水。 参考国家设计规范及结合我 公司 以往 的污水处理工程 设计经验,设计时考虑一定的变化系数,进水水质设计平均值如下: 表 31 设计进水水质 水质参数 CODcr BOD5 SS TP NH3N TN 值 (mg/l) ≤ 400 ≤ 200 ≤ 200 ≤ 4 ≤ 30 ≤ 40 设计出水水质 本工程处理后出水用作景观水,出水要求达到 国家标准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189212020)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的 限值。 表 32 设计出水水质 标准 CODcr BOD5 SS TP NH3N TN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 GB/T189212020) ―― 6 10 15 6 4 处理工艺选择 工 艺选择原则 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选择得当,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节省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需要适应污水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然后综合考虑工艺的可靠性、成熟性、适用性、去除污染物的效率、投资省、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等多因素,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 [1] 符合国家和 地方 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 工艺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处理效率高,出水稳定达标; [3] 处理设施安全、成熟,并尽量 减少工程投资成本,降低运行费用; [4] 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管理和维修技术难度; [5] 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强的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 [6]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时不产生臭气及噪声等二次污染; [7] 优先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成熟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 工艺 选择 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自然处理技术。 经过人类上百年的实践, 国际上公认以生物处理为经济― 效益比最好( cost- effective)。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工艺。 污水生物处理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 大类。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有限,出水水质较难达到本项目的要求,且占地相对较大,废气收集处理问题也不好解决。 因此也不考虑单独使用。 本项目中,化粪池作为典型的厌氧处理,作为标准的设施用于污水处理的前处理。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占地大、污泥处理量大、处理较为复杂(通常要采用厌氧污泥消化),本方案也不考虑采用。 7 生物膜法是一种比较适合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 的工艺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膜法易于维护运行、节能省电、占 地面积小,污泥少,一次性投资较普通活性污泥法稍高一些但可以接 受,但如果出水要求较高需要增加深度处理,投资较高。 膜生物反应器以出水水质稳定优良为其优势,但一次性投资成本 稍 高。 本工程要求处理出水用作景观水,且不能影响周围人们的身体健康,故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且要求有较高的稳定性。 本工程推荐选用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作为首选处理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 MBR( Membrane Bioreactor)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膜分离技术和活性污泥生物技术的结合。 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因此具有高效固 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 8000-12020 mg/L 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 生活污水处理后可直接回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 优点: ( 1)出水水质优良、稳定。 ( 2)工艺简单。 由于膜的 高效 分离作用,不必 单独 设立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 池。 ( 3)占地面积少。 处理单元内生物量可维持在高浓度,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同时膜分离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 ( 4)污泥 排放量少,只有传统工艺的 30%,污泥处理费用低。 ( 5) 膜生物反应器可以滤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可 显著 节省加药消毒所带来的长期运行费用 并扩大污水回用范围。 ( 6)系统抗冲击性强,适应范围广。 8 ( 7)较好的设备化和自动化,管理简便。 ( 8)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容。 缺点: 一次性投资稍高。 9 5 工艺设计 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的进出水水质,设计工艺流程如下: 工艺说明 格栅 槽 格栅槽内安装格栅。 格栅主要用来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漂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 正常运行及有效减轻处理负荷,为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格栅选用机械格栅,栅条间隙为 5mm, 采用 2 台。 格栅槽设置两个廊道, 单廊道尺寸为 9000 700mm, 每个廊道安装一台格栅, 污水量少时启动一台,高峰期两台同时启动。 栅渣需定期清理,可作垃圾处理。 初沉池 初沉池主要用于 沉淀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杂质,有效保证潜污泵不堵塞 、 卡死等,延长潜污泵的使用寿命,同时便于沉积物的清理工作,延长后续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初沉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埋地设置, 设计尺寸为 9000 1500 4500mm,原污水 机械格栅 初沉池 调节池 缺氧池 好氧池 膜池 清水池 出水回用 提升泵 鼓 风机 除磷装置 消毒装置 污泥池 抽吸泵 污泥外运 10 有效水深为。 调节池 由于来自各时的水质、水量均不一样,一般高峰流量为平均处理量的 2~ 8倍,因此为使处理系统连续稳定地运行,同时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设计一调节池,调节池的设计有效容积一般为平均处理量的 4~ 12倍。 调节池内置 潜污泵 及回流措施,以保证 一定的 额定流量提升至后续生物处理系统,减少水量对系统的冲击负荷。 同时为保证调节池内不沉积污物,设置潜水搅拌器进行搅拌。 调节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埋地设置, 设计尺寸为 9000 105004000mm,有效水深为。 缺氧池 污水进入缺氧池,同时进入的还有膜池的回流污 泥。 缺氧池的首要功能是脱氮,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 作为 碳源,将膜池回流污泥中带入的大量 NO3和 NO2还原为 N2并释放到空气中, BOD 浓度继续下降, NO3浓度也大幅度下降。 池内设潜水搅拌器。 缺氧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埋地设置, 设计尺寸为 4095 5300 4000mm,有效水深为。 好氧池 在曝气状态下中大量繁殖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以及硝化菌群、磷细菌,降解或吸附水中含碳、氨氮、磷有机污染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池内设置管式橡胶微孔曝气器,具有良好的氧转移率。 好氧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埋地设置, 设计尺寸为 11000 41004000mm,有效水深为。 膜池 利用膜对生化反应池内的含泥污水进行过滤,实现泥水分离。 一方面,膜截 11 留了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使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增加,达到很高的水平,使降解污水的生化反应进行得更迅速更彻。500吨生活污水mbr工艺方案设计
相关推荐
壁纵焊缝坡口形式 (S≤ 10) 罐壁纵焊缝坡口形式 (S10) 罐壁板 挡板 壁板垫块 罐底板 60o177。 5o 罐壁内侧 3mm S 1mm 50o177。 5o 罐壁内侧 3mm S 1mm S/3 60o177。 5o 16 罐壁纵焊缝坡口形式 (6≤ S1< 12) 罐壁纵焊缝坡口形式 (S1≥ 12) 罐顶安装 ○ 1 、 设置拱顶组装临时支架如图。 ○ 2 、
于 ( 2)甘 油: 甘油的重要用途是制取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是无色或淡黄色有油状物,微溶于水,溶于丙酮、醚等有机溶剂中。 它是非常容易爆炸的物质,稍受震 动就能引起猛烈爆炸,爆炸时分解成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现在一般是把三硝酸甘油酯吸收在木屑、硅藻土等多孔性物质里,以及跟一定量的硝化棉、硝酸铵等物质混合,制成甘油炸药,应用广西大学毕业设计 5000t/a 松香
统,构建护生护理能力全程培养体系,建设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的 128 所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为专业化方向落实专科实习基地,积极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 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专业任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班主任的管理体系,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 (五)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在现有的质量监控体系下,通过调研和调整
数、性能、结构、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要求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指标执行。
概念方案设计细致周到,重点突出,图面效果符合要求( 10 分) 好( 8~ 10 分) 中( 6~ 8 分) 差( 2~ 6 分) 设计团队安排 及相关配合服务措施得当,符合甲方相关服务性要求 ( 10 分) 合理 ( 8~ 10 分) 一般( 6~ 8 分) 不合理 ( 2~ 6 分) 总分 100 分 开标日期: 评标日期: 技术标评委(签字): 夜景照明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招标文件 14
⑴.参与相关施工方案的编制。 ⑵.编制工种作业计划,报分管副经理平衡。 ⑶.熟悉并掌握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向班组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监督指导工人的实际操作。 ⑷.按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和施工程序组织施工。 ⑸.合理使用劳动力,掌握工作中的质量动态情况,组织操作工人进行质量的自检、互检。 ⑹.检查班组的施工质量,制止违反施工程序和规范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