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广东版教案全集内容摘要:

表现力。 方法:通过 插入→ 图片 ,可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的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等,通过 格式→背景 可插入填充颜色、填充效果 (包括过渡、纹理、图案、图片等)、水印效果(图片水印和文字水印)。 ( 5)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示信息。 方法:通过 插入→页码 设置页码形式,通过 视图→页眉和页脚 设置页眉与页脚内容。 ( 6)输出文本。 方法:加工好的文本可以通过模拟显示在屏幕上输出,也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还可以做成网页发布到网上。 三、日常文本信息加工处理实践 同桌的两位同学为一小组,每小组用 word 软件完成以下两项任 务: 对研究性论文“航天技术的研究与认识”进行排版。 要求: (1) 设置合适的字体、字型、字号、字的颜色,突出主题; (2)正文内容用“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 倍行距; (3) 添加页眉和页脚,页眉内容为“研究性学习论文”,页脚为“页码”; (4) 纸张类型用 A4 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 2 厘米; (5)文件名以“座号 +姓名” +“ (论文 )”为文件名存盘上传,如: 03 张三 (论文 ).doc。 根据给定的内容,对“庆祝‘神七’飞天成功”宣传版报进行排版。 要求: (1)纸张用 A4 纸,页边距上、下、左、右都为 2 厘米; (2)突出主题; (3)图文并茂,美观大方; (4)文件名以“座号 +姓名” +“版报”为文件名存盘上传 ,如: 03 张三 (版报 ).doc。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0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如何组织文本信息更好地表达意图。 掌握日常文本信息加工处理的要点。 教学 反思: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 备课 时间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表格的一般制作过程 利用数值计 算分析数据。 和按钮的功能(求总和) 常用函数 Average 的功能(求平均值) 函数填充(用鼠标拖动填充柄完成函数的填充)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促进学生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 难 点: 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三、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 四、 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讲解+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表格在生活中的运用 表格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考勤表、课程表、成绩表等,对这些表格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后统计和分析,形成科学、准确的分析报告,以便人们更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1 需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利用数据表和图表统计分析数据 二、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三、任务及要求 以下是某市实验中学期中考试的六位学生的成绩 张三:语文 71,数学 73,英语 75; 周吉:语文 75,数学 77,英语 81 李红:语文 72,数学 72,英语 78; 李丽:语文 76,数学 75,英语 75 黄小英:语文 75,数学 76,英语 77; 王丽红:语文 76,数学 79,英语 83 任务: 建立表格输入每位学生各科的成绩; 统计每位学生三科的总分和三科平均分;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2 统计六位学生各科的总分和平 均分; 将学生成绩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在成绩表的第一行加上标题“期中考试成绩”,将标题设为黑体、蓝色,其他为宋体黑色,整个数据表加上表格线; 建立图表,用图表直观的表示每位学生各科的成绩(本任务留在下周完成)。 四、相关操作提示及示范 设计表格,在 Excel 中输出有关数据; 用“求和”工具或“求和”函数 sum 求每位学生的三科总分;用同样的方法求六位学生每科的总分; 用“常用函数”的求平均函数“ Average”求每位学生的三科平均分及六位学生每科的平均分; 思考:除上述方法求总分和平均分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总分和平均分。 如何求。 用排序工具将学生成绩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五、课堂练习 以下是某实验中学四位学生的语文三次测验的成绩 测验一: 小红: 80,小张: 73,小李: 79;小黄: 71 测验二: 小红: 72,小张: 78,小李: 72,小黄: 77 测验三: 小红: 89;小张: 82,小李: 68,小黄: 68 任务: 设计并建立表格,输入每位学生语文三次测验的成绩; 统计每位学生语文三次测验的总分和三科平均分; 统计每次测验四 位学生语文的总分和平均分; 在成绩表的第一行加上标题“语文测验成绩表”,将标题设为黑体、蓝色,其他为宋体黑色,整个数据表加上表格线; 建立图表,比较每位学生三次测验成绩的变化,形成分析报告(本任务留在下周完成)。 下面请听老师讲解,然后按要求自己动手完成堂上练习。 教学 反思 :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3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2) 备课 时间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了解几种图表的具体用途和使用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 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促进学生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 难 点: 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三、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 四、 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每个班的成绩或有关数据,要直观的反映各数据,图表是很有效的表现手法,它能非常直观地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表示出来,他的特点是“简单、直观、清晰、明了”。 如下面是文明班评比的数据和图表,比较它们的特点。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4 (一)表格数据转换为图表的步骤如下: 先选择需要转换的数据内容,如下表,注意:不要选择错误了。 单击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或通过【插入】 【图表】 ,打开向导,选择我们需要的图表形式,设置好相应的参数,按完成 就会产生相应的图表效果: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5 (二)图表数据的转置 上面的数据图表是按各个“纪律、卫生、礼仪”来区分的数据柱,如果我们,希望按班本身来比较各种的“纪律、卫生、礼仪”情况,就需要对图表的显示内容进行转置了: 方法是选中图表,然后在图表工具栏上按转置按钮: 就可以将图表上的信息显示以 X,Y 轴对调过来: (三)图表类型的灵活运用 在学习和工作中,各种表格、图表被大量运用到报告或文档中。 不同的任务需求,设计的图表会不同,不同的的图表表达的信息也不同: 例如对于下表中的数据,使 用线条图可以看出同一个班里三个不同的评价参考在几周的时间里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各种类型图表的运用,我们得知,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应该使用不同类型的图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6 表,几种不同图表的作用及其特点可以参考下表: 类型 具体用途 使用特点 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 使用柱形图和条形图时,柱体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柱体本身 同上 在说明文字较多时,用条形图表示 更清晰,便于人们辨认 也称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某个时间段内,通过把若干个坐标点连接成一条折线,从中可以找到数据状态的改变 也称为扇形图,适应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 在饼形图中,同时使用数值于数据标识,可以使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更为清晰 二、形成报告 我们已经利用图表的形式来加工数据并展示结果,这种方式确实有很大优势。 但要完成一份报告,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使用图表,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附上一些相关的文字说明,并进行修饰,从而丰富报告形式,以方便阅读、突出重点。 如下面是一个文明班评比的分析报告。 类型 具体用途 使用特点 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 使用柱形图和条形图时,柱体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柱体本身 同上 在说明文字较多时,用条形图表示更清晰,便于人们辨认 也称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某个时间段内,通过把若干个坐标点连接成一条折线,从中可以找到数据状态的改变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7 也称为扇形图,适应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 在饼形图中,同时使用数值于数据标识,可以使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更为清晰 三、课堂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图表的插入及应用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完成 以下 的任务: 通过网上邻居下载有关数据表 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两个数据表分别生成柱形图表和线形图表) 分别形成分析报告。 注: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周围同 学或老师。 教学 反思 :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8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备课时间 : 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 : 本节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和加工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并根据任务需求集成多媒体作品。 本节通过案例为基础展开学习,以“需求分析”→“规划设计” →“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 →“发布与评价”的线索组织教材内容。 学生分析 : 学生通过对 word 和 excel 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设计制作的能力。 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方法以及作品的评 价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根据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对老师演示的作品中的相关素材进行加工。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目标 : ①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②掌握多媒体作品制作与合成的基本方法,熟悉文本、图片等素材的常用加工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 :①通过演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②通过对作品素材的操作,认识熟悉多媒体作品的合成。 情感态度目标 :① 通过任务驱动与分组协作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②在拓展任务的安排上,通过“我的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重点: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 多媒体作品素材的加工。 插入新幻灯片 难点: 多媒体素材的加工、插入新幻灯片 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 基本任务: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建立多媒体作品文件,合成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艺术字等。 拓展任务: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29 设计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巩固提高) 目标:参与多媒体的创建和素材的合成的全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指导重点 素材的合成、 插入新幻灯片、 教学资源 硬件:局域网、投影 软件: Windows 操作系统、 powerpoint20网络教室 素材:教师提供。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5’ 欣赏优秀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从读者的角度,说说你的收获。 (可从内容主题、表现形式、艺术感染力等方面谈) 观察 体会 交流 让学生转换角色,从信息的接收方来进行体验和评价。 如果我们自己也要来制作多媒体作品,应该如何着手呢。 引导学生说出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提出任务并 分组 2’ 将全班分成五组,每组若干个小组,希望全组互相协作,互相探讨,互相帮助。 任务: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并插入一张新幻灯片。 了解任务。 分组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交流和协作精神。 明确任务,为本节课打好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教案 30 分析任务 3’ 1、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需求分析: 演示作品中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 (教师通过粤龙门教学软件发送基本素材给学生) 制作工具: powerpoint。 2、本节 课任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