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时“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内容摘要:
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 ,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 ,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 , 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 、 民主化 、 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 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 ,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 (包括童工问题 );城市化问题 (如伦敦人口剧增 );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 (失业者 、 退休者 、 残疾人等 )的生活保障 、 医疗健康 、 教育 、 住房 、 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等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 ,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 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 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 史料印证 】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重难点二 英国 “ 世界工厂 ” 地位的确立 1. “ 世界工厂 ” 确立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 确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 (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 , 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 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 ,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 , 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 史料印证 】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 “ 世界工厂 ” 的确立 史料 19世纪上半期 , 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 , 我们可爱的国家 ——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 、 亚麻和铁矿石。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处于 “ 世界工厂 ” 的地位。 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国际分工明确 , 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 世界各国联系进一步紧密 , 表明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重难点三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 途径 、 影响 1. 图解形成过程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 史料印证 】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 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 促进了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融合 , 带动了动植物物种广泛交流 , 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② 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③ 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 , 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消极影响 ① 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②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地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及军事对抗和战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1. 识图 图 1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思考 1: 依据上图 “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 反映了什么问题。 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反映出英国从事农业和服务业的人口减少 , 从事工业的人口增加 , 超过一半。 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图 2 思考 2: 上图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该图片体现了什么特点。 提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 体现了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 ,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影 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 (洋务、民族企业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文化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资本主义的 《 资政新篇 》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影 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推行 “ 新政 ” 和预备立宪 经济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变化 文化 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第22课时“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相关推荐
( 20世纪 80年代,西方一些大型企业率先设置)。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信息主管、信息总监、总信息师等。 据调查,美国 80年代的 500家大型企业中有 40%设立了 CIO。 20世纪 90年代, CIO逐步向 CKO( Chief Knowledge Officer,知识主管)演变。 (著名大公司开始设立) CIO和 CKO的诞生
理。 二是形成对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分别施行管理,并使之相互紧密结合、有效发挥作用的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对人流、物流、财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系统管理。 三是形成辅助决策支持决策实施的信息化系统。 (四)组织结构信息化 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应运而生,它能够实现信息迅速传递、决策准确及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 企业管理信息化举例 海尔 公司简介
同时执行更多的指令 例如, PIII为 14个阶段, P4为 20个阶段 (超级流水线 ) 38 结论 指令预取队列的存在使 EU和 BIU两个部分可同时进行工作,从而带来了以下两个好处: 提高了 CPU的效率 降低了对存储器存取速度的要求 39 8088/8086 CPU的特点 采用并行流水线工作方式 对内存空间实行分段管理: 每段大小为 16B~ 64KB
、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 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 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 “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 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 “ 我们已到了 山穷水尽 的境地,我们 无能为力了。 ” 三、 病入膏肓的经济: (思考) 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
不到要求, 1989年取消 – 日本第 5代机因为软件问题在投入 50亿美元后于 1993年下马 由于软件质量问题导致失败的软件项目非常多 169。 Copyright Xinjun Mao 软件和软件工程 15 软件危机的表现 (3 of 3) 进度难以控制 – 项目延期比比皆是 – 由于进度问题而取消的软件项目较常见 – 只有一小部分的项目能够按期完成 维护非常困难 –
NIX的第一版本 V1。 UNIX的发展对计算机界、尤其是对软件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0|83页 第三阶段 20世纪 70年代 这个时期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采用诸如大规模集成电路 , 分布式技术 、 网络技术 、 嵌入式等高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 , 特别是微处理器的诞生 , 开创了大众化使用计算机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