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有效防控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思考内容摘要:

系,部分审计人员甚至缺乏廉洁自律意识,与被审计单位勾结,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项目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 项目管理前期工作重视不够。 建设项目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 建设单位对项目的管理主要依靠监理单位,缺乏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有些决策没有执行必要的前期程序进行充分论证,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决策没有执行必要的前期程序进行充分论证,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盲目上项目,很多工程是 “ 三 边 ” 工程,从立项、招投标到竣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没有立项就开工,甚至有些为了赶工期、赶任务,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这对审计造成很大的风险。 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管理存在漏洞。 有的被审计单位不重视合同管理,对承包方式、工程量的确定、单价的确定、质量、工期、验收、价款支付等没有明确的约定,实施时纠纷一时难以解决形成 “ 胡子工程 ”。 有的对索赔条款只重视费用索赔而忽视工期索赔,有的对人工、材料调差不按照相关规范文件进行,未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这些也给审计监督带来风险。 风 险信息披露渠道不畅。 没有建设项目管理信息,被审计单位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加之基层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现场签证的大量数据的可靠性较差。 特别是特殊行业的用工、材料设备价格也不太透明,这给审计机关量价的复核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和风险。 三、对如何防范基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的建议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产生的上述原因,为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基层审计机关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审计改革创新和审计能力提升,促进全体审计干部依法履职,积极作为,有效作为 ,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一)强化风险管理,实施过程控制。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是实行投资项目计划管理制度。 将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坚持审计程序,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对投资项目提前做好审前调查,摸清项目情况和施工环境。 二是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 项目业主单位在送审前,要先行组织开展好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造价、财务管理等的项目建设甲乙双方的结算工作。 三是规范审计资料交接制度。 要求建设单位要一次性完整报送相关审计资料,中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