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内容摘要:

” 等。 ,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焉】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4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5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6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8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1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1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也】语气助词 ,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过秦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1.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 …… 之谓也】【其 …… 之谓也】【其 …… 之谓乎】 ① 诗云: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 ①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触龙说赵太后》 ②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病梅馆记》 ③ 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 说的就是 …… 啊 ” 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以】 介词。 《石钟山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赤壁之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赤壁之战》 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说明: “ 以 ” 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 氓》 【以】连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促织》 ,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六国论》 ,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5.表修饰,译为 “ 而 ” ,或省去。 4.表因果,译为 “ 因为 ”。 3.表目的,译 “ 而 ”“ 来 ”“ 用来 ”“ 以致 ”等。 2.表承接,译为 “ 而 ” 或省去。 1.表并列或递进。 译为 “ 而 ”“ 又 ”“ 而且 ”“ 并且 ”等,或省去。 【以】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以】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以】 (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以】 (六)通假 1.通 “ 已 ” , 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 “ 已 ” , 止。 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 认为 ,把 …… 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