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与现场总线网络控制骆德汉主编内容摘要:
当 X1或 X2任一按下,线圈 Y1接通, Y1常开触点闭合,时间继电器 T开始计时, T常开触点因时间未到未闭合。 时间到, T常开触点闭合, Y2线圈接通,同时 Y2触点接通,过程完成 延时控制电路举例 PLC控制系统 选用 2个按钮开关, PLC的 2个输入点和 2个输出点。 延时控制电路举例 PLC控制系统 PLC工作过程: 先读入 X X2触点信息,然后对 X X2状态进行逻辑运 算,若逻辑条件满足, Y1线圈接通,此时外触点 Y1接 通,外电路形成回路,红灯亮; 在定时时间未到时, T触点接通的条件不满足 ,因此 Y2线圈 不通电,绿灯不亮。 在到 T时间后, Y2线圈才接通, Y2触点 接通,绿灯亮。 PLC工作原理 (一) PLC的等效(软)继电器 ● 输入等效继电器 与外部输入设备连接,如按钮、操作开关、限位开关、传感器等。 ● 控制等效继电器 按照被控对象实际要求而动作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PLC工作原理 ● 输出等效继电器 外部输出设备连接 , 如继电器 、 接触器 、 电磁阀等执行元件以及信号灯 、 电铃等信号器件。 ● PLC的控制 采用存贮器来代 替继电器 , 通过 编制好的程序实 现控制 (二) PLC 工作过程 1. 第一阶段 ——输入扫描 PLC按扫描方式读入所有输入端子上输入信号 , 并将其存入输入信号缓冲区 ( 输入映象区 )。 输入采样结束后即转入程序执行阶段。 在程序执行期间 , 即使输入状态变化 , 输入状态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改变 ,一般输入映象区中的内容只有在输入扫描阶段才会被刷新 (二) PLC 工作过程 2. 第二阶段 ——执行扫描 ( 1) PLC对梯形图程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扫描各条指令; ( 2)从输入映象区取出相应数据或从输出映象区读取有关的数据; ( 3)进行由程序确定的逻辑运算或其它数字运算,结果存入输出映象。 (二) PLC 工作过程 2. 第二阶段 ——执行扫描 PLC在执行程序时所用到的状态值不是直接从实际输入端口获得的,而是来源于输入映象寄存器和输出映象寄存器。 输入映象寄存器的状态值,取决于上一扫描周期从输入端口采样取得的数据,并在程序执行阶段保持不变。 输出映象寄存器中的状态值,取决于执行程序输出指令的结果。 (二) PLC 工作过程 3. 第三阶段 ——输出扫描 执行完用户程序后, PLC将输出映象区中的内容同时送入到输出锁存器中(称为输出刷新),然后由锁存器去驱动继电器的线圈,以驱动被控设备,完成本次工作周期运行结果的实际输出。 (三)扫描周期与响应滞后 1 扫描周期 PLC 经过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为一个扫描周期。 2 输入 、 输出状态的改变 输入 、 输出状态的改变需一个扫描周期 , 即输入 、 输 出状态保持为一个扫描周期。 3 扫描周期大小 ( 1) 取决于程序长短 , 一般在几 ms至几十 ms之间; ( 2) 取决于硬件及 CPU速度 (三)扫描周期与响应滞后 4 输入/输出响应滞后 ( 1) 主程序循环 扫描执行产生 输入/输出响应滞后现象; ( 2) 调用子程序或中断程序输入/输出响应滞后现象; ( 3) 一般来说 , 输入/输出响应滞后 2~ 3个扫描工作周期。 对一般工业控制设备来说 , 这些滞后现象是允许的。 但对有些要求输入/输出作快速反应的场合 , 则是不允许的。 但可采用快速响应模块 , 高速计数模块以及中断处理等措施来尽量减少滞后时间。 PL。可编程控制器与现场总线网络控制骆德汉主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