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小学课程统筹主任课程常识科校本课程发展内容摘要:

(2 技能 ) 參閱課程文件 《 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 》 (2020) 學習範疇五 :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 學習重點 參閱課程文件 * 培養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分析同一事件 及人物的意識。 * 培養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及責任感 (2 價值觀和態度 ) 主題 : 近代中國與香港 目標 : 發展學生 … 1. 運用不同形式處理和表達資料的技能 2. 時序觀念 3. 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及責任感 確定單元目標及擬定教學計劃 活動過程:  從資料中 “ 找重點 ”  “ 寫出重點 ”  輔以圖畫及相片表達重點 主題 : 近代中國與香港 學習活動:製作時間線、六格漫畫、 歷史人物履歷表、角色扮演、 小組討論 學習活動計劃 歷史事件 學習活動 * 認識單元內容要點 * 編寫譚嗣同時間線及 六格漫畫 鴉 片 戰 爭 事件分析 辛 亥 革 命 孫中山履歷表 小組形式製作時間線 抗 日 戰 爭 小組形式製作時間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 香港回歸 小組形式製作時間線 教學時數 : 7小時 (12教節 ) 學習內容 譚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花在文字研究,作文做詩,無補於事,決心致力於維新變法,提倡改變舊制度。 為追求新思想,學習新知識,他於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春天,北遊訪學,先後至上海、天津、北京,訪問英美傳教士,購閱西方書籍,看到機器、輪船、火車、電線,參觀煤礦、金礦,還看到西方傳入的計算器、愛克斯光照相等科學儀器,對外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自然科學發生興趣。 在訪學中,結識很多主張維新變法之士,包括 梁啟超 和 康有為 ,十分同意他們的維新思想觀點。 1896年冬~ 1897年春,他到南京做官,期間往上海與梁啟超討論學問,研究變法理論,還潛心讀書,研究佛學。 1897年寫了 《 仁學 》 一書,借用物理學名詞,提出 『 以太 』 是世界物質本源;大力宣傳民權、平等學說,反對舊有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政治上痛斥君主是人民的公敵,專制制度是罪惡的來源;提出廢君統,倡民主,改官制,開設議院等變法主張。 《 譚嗣同 生平簡介 》 譚嗣同 ( 1865~ 1898),男,字 復生 ,號 壯飛。 近代思想家、政治家、詩人。 湖南瀏陽人。 父繼詢,官至湖北巡撫;母徐氏,少年時即逝,受父妾虐待。 先後拜 歐陽中鵠 、 涂啟先 、 劉人熙 等學者為老師,博覽群書,富於思想。 青年時期為父命所迫,曾六次參加南北省試,因不喜愛科舉考試,屢考不中。 在此期間,他花了十年工夫,遊覽了祖國大好河山,北至新疆,南到台灣,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各省,黃河上下,觀察各地風土,結交名士。 他目睹了清王朝統治腐敗,更加下決心奮發有為,立志救國救民,故自名 『 壯飛 』。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慘敗,喪權失地,群情憤慨。 近日有電視劇集內容涉及清代歷史人物 譚嗣同 ,究竟歷史裏的 譚嗣同 是怎樣。 請閱讀以下他的生平簡介,和電視劇集的譚嗣同比較一下,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1898年, 1月譚嗣同設立時務學堂,籌辦各項新政。 2月又倡設南學會,任學長為總負責人。 另還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