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员: 徐懿、许军、郑晓红、廖鸽明、谢秀明、李雪梅、何端。 工作小组: 组 长: 刘燕东 成 员:徐懿、蒲东升、许军、侯挺波、郑晓红、廖鸽明 、廖高吉、谢秀明、李雪梅、何端、陈果、张晓敏、夏强、各年级组长。 四 、 做好 物质保障 , 营造 环境氛围。 要让“川剧融入校园文化” 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支撑 川剧特色教育实施的硬件做有力的保障,否则就将流于形式。 学校非常重视 川剧教学 、 训练活动 的 经费 投入,积极进行“川剧文化进校园”的环境氛围营造。 此外, 学校还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全额报销培训费用,逐步提高了艺术教师的奖励力度。 学校按要求配备 了 川剧训练专用教室、 艺术 活动室等,为学生统一印制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 —— 昆高胡弹灯》,并逐步配齐了川剧特色 教育 所需的 音频视频资料 (如 《川剧名家唱段集萃》 5集全套音像资料 )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像设备、各种乐器 (如 川剧硬场面锣鼓打击乐器全套 7件:鼓板、川堂鼓、川大锣、川小锣、川马锣、川铰子、川大钵 ) 、 表演 服装等 ; 学校 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具有“川剧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如 增设 校园 传统文化 雕塑、 设置 川剧特色宣传展板 、布置川剧脸谱展示墙、打造 川剧 文化 知识 长 廊 和中外艺术名家介绍区等;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班级精心布置了以川剧艺术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展示区。 现在, 走进 我们的 校园, 书声琅琅,翰墨飘香。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国学经典与川 剧文化有机结合。 莘莘学子沐浴着朝阳,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享受快乐,演绎精彩。 五 、 培训师资力量,加强课程管理。 艺术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在探索“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中,特别看重打造一支具有川剧理论素养和鉴赏能力,能够承担川剧艺术进课堂教育教学 任务 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职 艺术教师 4 人,其中音乐教师 2 人(其中有金牛区音乐学科带头人和区川剧骨干教师), 美术教师 1 人 (指导学生进行川剧脸谱绘画和版画雕刻) ,书法教师 1 人 (指导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的环境营造工作) , 此外还有 兼职艺术教师 1 人 (指导川剧配乐演奏 ) , 他们 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学校 要求这些教师除注重上好专业知识课外,自己 也 要有一技之长,要具有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能力和意识。 除此之外,学校在师资培训和课程管理上还做了以下工作: 做好 常规,优化教科研。 为了使我校“川剧 文化 进校园” 活动 能科学、高效 地 运行,取得实效,我们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科研指导。 学校非常重视艺术类学科的 教科研活动,加强 艺术教育 教学 的 研究。 一是 举行“川剧 文化 进校园”公开观摩课活 动 , 如 陈果老师 执教的 《梅花绝句》、《别洞观景》、《玉芳上街》 等川剧文化展示课 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 深入做好 《 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 》 课题 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 》课题 的研究工作, 积极 探索“川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 有效形式,继续深入 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坚持“普及为 基础、提高是关键、拔尖促发展、活动贯全程”的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力争体现学校特色 ; 三是鼓励我校艺术教师参与市区级的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活动。 我校陈果老师作为 金牛区首届川剧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积极参加区音。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