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会议上的三巨头内容摘要:
后,英国国债 高达 英镑。 其国民 财富减少了 1/4, 外贸削减 2/3,工业生产 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日益降低。 法: 战争使法国 经济损失 达到 法郎,相当于战前 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指数 等于 1938年的 20%,法郎价值是战前的 1/6。 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每人每天只配给 200克面包,还要掺入 20%—30%的玉米面。 全国有 60万失业大军在忍饥挨饿。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 20世纪 20年代 20世纪 40年代 衰落 削弱 世界中心 苏联实力大增: 1)表现: 是抗击法西斯(德日)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 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领土也有扩大 ——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对于苏联来说,其军队是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了 1000万人,战其二战期间总伤亡的 73%。 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苏联还参加了对日作战。 因此,战后 苏联的国际威望大增。 虽然战争给苏联带来了近 2020万人的伤亡, 1700多个城市和 7万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 但是其 军事力量却获得长足进展。 战后苏联军队拥有 , 19431945年年平均生产 12万门炮、 19390万发炮弹、 3万辆坦克、 4万架飞机,这些 数字仅次于美国。 苏联已成为世界上头等军事强国。 且战争使 苏联领土扩大了 60万平方千米。 苏 政治军事 大国 经济军事 大国 英 法 沦为二等国 美 勉强保住大国地位 雅尔塔体系确立的 原因 美苏力量均势 根本前提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冷战根源 美国: 西欧: 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 严重削弱 (英、法 ) 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政治、军事) 基础: 两大国的 均势 苏 美 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内容 ,维持世界和平 ,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倡导和平 民主原则 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 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 . 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抗形式 :以 冷战 为主的对抗形式; 范围 :对抗是 全方位、全球 范围的; 主导 :美苏 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结局 :这一格局的较量,以 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雅尔塔体系的 基本特征 是什么。德黑兰会议上的三巨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