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综述】本专题主要叙内容摘要:
学 无产阶级 以青年学生为先锋,无产阶级为主力军的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 单元综述 】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 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 ,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本单元可以概括为: ① 时限: 1840年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②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 一个主题: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④ 两对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⑤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 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 1949年 )。 ⑥ 三条线索: 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近代前期,( 18401919)要突出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近代后期,( 19191949)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起来。 经过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民主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革命的实践证明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重点知识: 一、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背景;经过(起止点、大事件);结果( 《 南京条约 》 内容及影响);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经过;结果( 《 天津条约 》 、 《 北京条约 》 内容);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3,甲午战争: 背景;经过;结果( 《 马关条约 》 内容与影响);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经过;结果( 《 辛丑条约 》 内容与影响);影响 难点理解: 1,概念解读:双半社会、民主革命、近代史与近代化 2,概述近代以来侵华战争:战争概况;侵华阶段特征;趋势与特点;侵华方式;辩证看待侵华的影响。 二、民族奋起与抗争 1,天平天国运动: 背景;概况(经过,结果); 革命纲领( 《 天朝田亩制度 》 、 《 资政新篇 》 的内容与评价;比较两者的异同); 败因及启示;运动的特点(揭开民主革命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 原因;概况;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影响; 3,辛亥革命 : 概念;背景;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袁世凯篡权及原因);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内容、目的、地位及影响); 辛亥革命的影响(辩证评价);革命败因及启示; 4,五四运动: 背景(分析巴黎和会);过程(两个阶段的概况);初步胜利;运动影响及五四精神;全面认识五四运动(特点、性质);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的表现); 5,知识拓展:全面理解民主革命( 含义、分期及差异) 难点理解: 1, 史观及多史观角度评价历史事件(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 2,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特点; 知识补充: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特点 ( 1)广泛性: 这是由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列强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各阶级的利益,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必然具有一致性。 ( 2)趋外性 (开放性) : 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义和团除外)。 人们从闭关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 3)层次性: 在学习西方内容上具有不同层次。 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 4)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 5)阶段性: 探索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有关。 在 《 辛丑条约 》 签订前,中国人民的抗争以反侵略为主,而此后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真正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 (爱国救亡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的不变主题) 提醒:近代中国有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或近代化)。 而这两个任务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独立。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单元综述 】 本单元涉及的历史知识从 19世纪四十年代至 20世纪四十年代。 第一部分概述了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 1848年 2月发表 《 共产党宣言 》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71年巴黎工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第一次尝试在世界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第二部分概述了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表明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方向。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综述】本专题主要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