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网路通讯的发展内容摘要:

(光纖) 4.微波 5.衛星通訊 129 資料交換方式 資料交換就是,從發送端發出的資料要透過網路的中間節點,這些中間節點作為交換設備將資料從一個節點傳到另一個節點,直至達到接收端。 常用的三種基本交換方式是: l.電路交換 (Circuit Switching) 2.訊息交換 (Message Switching) 3.分封交換 (Packet Switching) 13 電腦網路技術 業隨著電腦網路技術的演進,往往透過網路將分散在各地的企業內部私有網路( Intra)加以連結,使企業分散在各地的分支機構能夠透過網路的運作,將企業內部資訊緊密地結合,發揮資訊管理最大的功效。 131 電腦網路的基本概念 凡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電腦系統,透過通訊設備和通訊線路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包括網路通訊協定、資料交換方式及網路作業系統等)實現網路資源分享的系統,可稱為電腦網路系統。 電腦網路系統由主電腦系統、終端設備、通訊設備和通訊線路四大部分構成。 電腦網路的主要功能 1.資源分享 2.均衡負荷及分散處理 3.資訊的快速傳輸與集中處理 4.網路用戶的通訊與合作 5.綜合資訊服務 6.教育資源重要工具 132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定 在電腦網路中,通訊的兩端只有 “ 講相同的語言 ” ,按照彼此認可的規則行事,才能順利進行通訊。 這些在通訊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則就是通訊協定( Protocol)。 為了簡化通訊功能的設計和執行,通常採用高度結構化的分層設計方法,將複雜的通訊功能分解成一組功能明確、相對獨立並且易於操作的層次功能,依靠各層次之間的功能組合,完成整個通訊功能。 ISO/ OSI參考模型  ( l)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 ( 2)資料連結層( Data Link Layer)  ( 3)網路層( Network Layer)  ( 4)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 ( 5)對話層( Session Layer)  ( 6)表示層( Presentation Layer)  ( 7)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133 電腦網路的拓撲結構  網路中的節點相互連接的方式和形式稱為網路拓撲 ” ( Topology)。 在規劃 Intra 的網路拓撲結構時,應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分佈、對多媒體的需求等實際情況加以確定。 拓撲結構的類型 1.星型結構:以中央節點為中心,將其他多個節點透過點到點的線路連接到中央節點上。 2.環型結構:多個節點彼此串接並首尾相連,形成閉合環形。 3.匯流排結構:多個節點都連接在一條公共的匯流排上。 134 電腦區域網路  電腦區域網路,簡稱 LAN( Local Area Network),是在小範圍內將許多資料通訊設備以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