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圆柱齿轮传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根切。 若将齿条插刀远离轮心 O1一段距离( xm),齿顶线不再超过极限点 N1,则切出来的齿轮不会发生根切,但此时齿条的分度线与齿轮的分度圆不再相切。 这种改变刀具与齿坯相对位置后切制出来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刀具移动的距离 xm称为变位量, x称为变位系数。 刀具远离轮心的变位称为正变位,此时 x0;刀具移近轮心的变位称为负变位,此时 x0。 标准齿轮就是变位系数 x=0的齿轮。 刀具分度线 变位齿轮 标准齿轮 一、变位齿轮的概念 34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由于齿条刀具变位后,其节线上的齿距和压力角都与分度线上相同,所以切出的变位齿轮的模数、齿数和压力角都不变,即变位齿轮的分度圆和基圆都不变,其齿廓渐开线也不变,只是随变位系数的不同,取同一渐开线的不同区段作齿廓。 二、变位后对齿轮尺寸的影响 35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 齿厚与齿槽宽 齿厚: 齿槽宽: 由图中可以看出:正变位分度圆齿厚变大,齿槽宽变小。 负变位与之相反。 36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齿顶高和齿根高 齿根高: 齿顶高: 齿顶圆半径: 注: 在切制变位齿轮时将刀具移出 (或移进 ),为了保证全齿高,实际上就是将毛坯圆增大 (或缩小 ),靠外圆对刀控制进刀量 h,从而改变刀具与轮坯的相对位置。 37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ha*mxm≤N1E N1E=CN1sinα=rsin2α=mz/2sin2α 式中 z为被切齿轮的齿数。 联立以上二式得 x≥ha*z/2sin2α 由式 zmin=2ha*/sin2α, x≥ha*(zminz)/zmin 由此可得最小变位系数为 xmin=ha*(zminz)/zmin 当 ha*=1, α=200时, xmin=(17z)/17 当 ZZmin时, Xmin0,此时必须采用正变位方可避免根切; 当 ZZmin时, Xmin0,只要 X= Xmin,齿轮就不会产生根切。 变位齿轮的最小变为系数 38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三、变位齿轮的无侧隙啮合 当一对齿轮传动实际所需中心距 a≠a=m(z1+z2)/2。 如 时,根本无法安装;而当 时,虽然可以安装,但又将产生较大的齿侧间隙,而且其重合度也将随之降低,影响传动的平稳性;此时应采用变位齿轮。 要使一对齿轮作无侧隙啮合,两轮的节圆周节应满足 由此式可推得无侧隙啮合方程式为 该式表明:若两轮变位系数之和 (x1+x2)不等于零,则两轮作无侧隙啮合时,其啮合角 就不等于分度圆压力角 a了。 这说明此时两轮的节圆与分度圆不重合,两轮的中心距也就不等于标准中心距了。 39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中心距变动系数 设两轮作无侧隙啮合时的中心距为 a39。 ,与标准中心距 a之差为 ym,则 y称为两轮中心距变动系数 ,也叫分度圆分离 故得: 而 此式称为分度圆分离系数方程式 (简称分离系数方程式 )。 于是,两变位齿轮作无侧隙啮合传动时 ,其中心距 a39。 为 40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齿顶高变动系数 齿顶高变动系数:为保证齿轮传动得标准顶隙,将齿顶减短,减短量为 σ m,称 σ 为齿顶高变动系数。 齿顶高变动原因:为了保证两轮之间具有标准的顶隙 , 则两轮的中心距 a应等于 如果变位齿轮传动既要满足无侧隙啮合 , 又要保证标准顶隙 , 则应使 a‘=a―,即 x1+x2=y。 但实际可以证明当 x1+x2≠0时,则必有: x1+x2y,即 aa39。 此时变位齿轮传动无法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两个条件产生矛盾。 于是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41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解决方法: 使两轮按无侧隙的中心距 a39。 安装,同时将两轮的齿顶减短一些,以满足标准顶隙的要求。 由于 推得 这时,齿轮的齿顶高为 42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四、变 位齿轮的传动类型 标准齿轮传动 标准齿轮传动:即指 x1+x2=0且 x1=x2=0的齿轮传动。 标准传动的齿数条件: 标准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和啮合角: a=a39。 分度圆分离系数和齿顶高变动系数: y=0 σ =0 即当两标准齿轮作无侧隙啮合传动时,其中心距等于标准中心距,其啮合角 等于分度圆压力角 α,即其分度圆与节圆重合,其中心距为两分度圆半径之和。 43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标准齿轮传动的缺点: 1)抗弯曲强度的能力较弱。 因小齿轮的齿根较薄,抗弯曲强度较弱,从而限制了一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小齿轮的齿数如小于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必将发生根切。 3)齿廓磨损沿齿高方向不均匀,齿根磨损严重,尤其小齿轮齿根部分磨损更严重。 4)当实际中心距与标准中心距不等时,如 aa39。 则会产生齿侧间隙, aa39。 又无法安装。 44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等变位齿轮传动 (又称高度变位齿轮传动 ) 等变位齿轮传动:即指 x1+x2=0且 x1=x2≠ 0的齿轮传动。 齿数条件: 即采用等移距变位时,两轮齿数之和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最少齿数的两倍。 中心距、啮合角、中心距变动系数和齿顶高变动系数。 a=a39。 y=0 σ=0 45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等变位齿轮传动的优点: ①可以减少机构尺寸,因小齿轮的齿数可以小于 zmin而不发生根切。 ②可以改善齿轮的磨损情况。 因为小齿轮正变位,齿顶圆变大,大齿轮负变位,齿顶圆变小,从而使实际啮合线远离 N1点一段距离,减小了小齿轮的磨损 ③可以相对地提高两轮的承载能力。 因小齿轮正变位,齿根加厚,从而相对提高承载能力。 等变位齿轮传动的缺点: ①必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因此互换性差。 ②重合度略有减少。 46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正传动 正传动;当 时称为正传动。 齿数条件:两轮齿数之和可以小于 2zmin 中心距、啮合角、中心距变动系数和齿顶高变动系数; a> a‘ ; ; y0 ; σ0 正传动优点: ① 可以减少尺寸。 ② 可以改善齿轮的磨损情况。 ③ 正传动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都相对地有所提高。 ④ 适当地选择变位系数可以凑配给定的中心距。 正传动缺点: ① 必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因此互换性差。 ② 重合度减少较多。 47 第六章 圆柱齿轮传动 负传动 负传动:当 时称为负传动。 齿数条件:两轮齿数之和应大于 2zmin 中心距、啮合角、中心距变动系数和齿顶高变动系数: a39。 a y0 σ0 负传动优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