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000吨墙体新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年本)》 (征求意见稿) 的要求。 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 1, 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产量的要求,能轻松完成设计的生产能力。 2, 符合所处于生产环境的安全要求,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选用防爆型的。 3, 尽量选择密闭性的生产设备,减少和避免物料的挥发,保护环境。 4, 优先选用节能型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用途 1 高速分散机 GFJ250 3 台 混合分散 2 卧式砂磨机 WS20 2 台 研磨色浆 3 立式砂磨机 SK40 2 台 研磨混合浆 4 三辊研磨 机 S260 2 台 研磨配色浆 5 搅拌调漆机 FS250 2 台 配色调漆 6 油桶倾倒机 COT200 2 台 翻倒树脂 7 二甲苯储罐 20 立方米 1 只 储存 8 丁脂储罐 20 立方米 1 只 储存 18 第 五 节 公用工程 总图 布置 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 1)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或工业区规划。 ( 2)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工艺、运输、防火、安全、卫生、施工等要求,结合厂区地形、地质、气象等合理布置。 ( 3)节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 4)为三废治理、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创造 必要条件。 ( 5)厂内运输应根据工艺要求,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运输短捷、简便又不相互干扰。 ( 6)符合防火、安全和卫生等规范要求,以利于保护国家财产,保障人身安全和改善劳动环境。 2. 功能划分 依据国家有关工业厂房设计规范标准及区域规划要求,以及用地条件及内部功能,合理安排布置建设和功能分区,平面布置充分考虑风向、建筑朝向、地形,合理组织人流、物流,尽可能减少交叉运输,保证安全生产。 3. 总图布置方案的比较和推荐意见(并列出总图主要指标) 附总平面布置图 ( 1)满足生产使用功能的要求,主要 生产设备和车间集中布置,工艺路线流畅。 ( 2)原料、成品的储运与主要生产厂房在满足安全间距的前提下 19 布置较为相邻,便于管道的输送。 ( 3)生产辅助设施和动力设施围绕生产厂房便于管理。 ( 4)厂前区靠近主路,方便对外联系。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绿化面积、绿化方案、覆盖率及绿化投资) ( 1) 绿化面积 厂区占地 亩,根据新建厂区绿化率要求绿化率不低于 15%,所以拟建厂区绿化面积 7 亩。 ( 2) 绿化方案 厂区的绿化设计应在满足以下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① 应符合企业总体规划,与总平面布置统一考虑。 ② 应根据企业性质、环保、厂容和景观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布置。 ③ 充分利用厂区内非建筑地段及零星空地进行绿化。 ④ 满足检修、安全、卫生及防火要求。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厂区占地面积 m2 32140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14000 3 堆场占地面积 m2 4 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m2 5 绿化面积 m2 6 围墙长度 m 7 绿化率 % 8 建筑系数 % 20 ⑤ 满足管线和交通线路布置的技术要求。 根据以上要求,努力把绿化做到线、面结合, 以线连面,有集中绿化又有道旁绿化,并在绿化时根据绿化区周边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树种。 电力系统 1)电源及供电系统 本工程总装机容量 168kW, 负荷 容量 120 kW,计算有功功率 93。 6kW,无功功率 ,计算视在功率为 ,年耗电量 XX 万kWh。 电源引 自工业园 10KV 线路,下线杆号 XXX,经一支路跌落保险引入厂区变电所, 在负荷中心设厂区变电 室一座,设 1 台 S11M 10/, 250kVA节能型油浸变压器。 采用杆上高压变配到 100V 引入室内计量。 配电室设低压配电 屏三面。 采用集中补偿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 ,各 生产车间、储存区用电由配电房引出至总配电箱分配至各用电设备。 各照明电源引自就近的低压配电室或动力配电箱等。 照明供电网络电压采用 380/ 220V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性点接地;检修用照明电压为36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采用 12V,以确保人身安全。 在主要生产车间和规范规定的室内场所中,设置一般照明或工作照明;在室外及厂区道路设置道路、厂区照明。 此外,设置保证安全和供人员紧急疏散的应急照明,并在生产工艺要求的场所设置局部照明和检修照明。 根据规范要求,对第三类 工业防雷建、构筑物设计考虑采用防直击雷的措施。 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 30 欧姆。 21 低压配电室和动力配电箱做重复接地。 此外,对于具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根据要求将工艺设备做防静电接地。 给排水 项目 水源来自 园区内的供水厂,规模为 3 万 m3/d, 水量充足, 能保证项目 正常生产 需求。 生产废水收集到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做冷却用水循环使用,整个过程无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外排至下水道,厂区雨水经收集后用来浇洒场地和绿化用水。 通 风 厂房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生活福利设施 第 六 节 自控技术方案 自控范围 本项目 所有生产工艺过程均为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反应发生。 因此项目自控方面十分简单,只涉及如下方面: 1, 流量仪表 就地指示:一般选用金属转子流量计; 主要安装在二甲苯、丁脂储罐往车间配料调漆使用位置,计量数据可在现场直接读取。 22 2 液位仪表 就地指示:磁翻柱液位计 主要安装于二甲苯、丁脂储罐上,以帮助操作人员掌握以上物料储存情况 ,为原材料进货、使用提供依据。 3,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本项目使用的容积均为易燃易爆物质,并且挥发性较强, 为确 保安全生产, 拟在生产车间 设置 可燃 气体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 报警装置安装在控制室。 当可燃气体泄漏或有毒气体泄漏时,检测器将信号传至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第六章 安 全 消 防 第一节 设计依据 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 344 号令)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1997 年版) 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第二节 安全生产因素分析 23 1,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 a) 使用的原材料二甲苯、丁脂、二丁酯等有机溶剂 均为第三类危险化学品易燃液体,这类物质的特性是易挥发,很容易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浓度,遇明火、高热而引起燃烧爆炸危险。 b) 硝基漆使用的硝基纤维素(硝化棉)是一种特殊的硝化纤维物质,遇空气会形成爆炸混合物,商品硝化棉购进时用酒精浸泡,一旦酒精泄漏挥发后,其危险性增大。 主要危险化学品特性列表如下: 特性参数 二甲苯 醋酸丁脂 硝化纤维素 危险品 编号 33535 32130 41031 CAS 号 106423 123864 9004700 英文名称 1,4 xylene Butyl acetate Nitrocellulose 分子式 C8H10 C6H12O2 C12H17C12H14 分子量 密度 沸点 ℃ 熔点 160170℃ 闪点 ℃ 22℃ ℃ 爆炸极限 下 % 上 % 下 % 上 % 引燃温度 525℃ 370℃ 最大储存量 40 吨 40 吨 10 吨 24 C) 车间生产过程中 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并且生产容器的密闭性不是很好,会有一些溶剂挥发,其浓度达到一定极限时,遇明火、高热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主要危险因素是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其次有; a) 机械伤害,主要是操作过程中倾倒桶装物料时不慎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活动罐(拉缸)移动过程中对身体的伤害。 b) 触电,由于电气线路安装的缺陷或受到损伤后人体接触造成电击伤害。 安全生产的主要 措施 1, 遵循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原则,项目的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实施、验收,从源头上保证生产安全。 2,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企业,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项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3, 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 4, 建立有效地消防安全系统,确保生产安全。 第 三 节 消防措施 本项目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是有机化工溶剂 ,其主要灭火适用类型为化学灭火剂如干粉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和泡沫灭火, 但水灭火仍是本项目最主要的灭火措施,发生火灾时对火源的降温、隔离,控制火势的蔓延等主要是依靠水灭火系统。 25 ( 1)总平面设置 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规定设置防火要求。 厂 区道路均为环形道路,消防通道宽大于 4 米。 运输线路、消防车道、管线及室外消防栓的布置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布置。 ( 2)建筑物的防火 建筑物与建筑物的防火 间距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安全疏散、门、窗的确定将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 3)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规定 ,工厂内消防 室内消防水量为 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 2 小时,根据消防灭火用水量结合工艺循环用水,项目设置 400M3 消防 循环水池一座,并设置消防加压供水泵两台。 消防给水将直接连接至工厂现有的消防给水系统、并布置成环 型 网, 直 径不小于 DN100。 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 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 厂区内设置若干室外消火栓,在储存区和生产车间内设置若干室内消火栓。 并布置有移动式干粉灭火器 若干个。 第七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有关标准和规范 环保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环字 0003 号文 2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 0002 号文 环境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二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IV 类;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2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CJ/T189202020)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311992020)一级; 第 二 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1. 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施工 期主要是粉尘污染 ,有道路扬尘、也有料堆的风吹扬尘, 袋装水泥、白灰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库内存放,防止扬尘。 车辆运输材料时,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运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扬尘的污染。 2. 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严格控制人为噪声,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一般晚 10 点到次日早 6 点停止强噪声作业,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要采取降噪声措施。 在使用一些机械设备时,要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要从声源上开始减少噪声的污染。 通过采取 27 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建设项目的环境满足《 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20) 中的 2 类标准的要求。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 .1 原材料溶剂类诸如二甲苯、醋酸丁酯等属于易挥发材料,在槽车卸料时,会通过储罐呼吸阀排出,对环境有微弱影响。 .2 车间生产时由于分散、调制添加的溶剂在搅拌过程中挥发,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治理防范措施 1 挥发气体治理: 储存过程中在卸料时的挥发是通过小呼吸有组织排出,但因其量十分微少,而对环境影响也十分轻微,无需进行治理。 生产过程中挥发的溶剂较多,结合安全、劳动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拟在车间 所有生产设备的上 方设置扑集口,经通风系统管道送入活性炭过滤 吸附 系统 ,清净空气排空。 综上所述,项目大气污染源在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对周围大气环境 影响 轻微。 2. 废水处理 生产过程为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水产生,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园区内的污水管网。 厂区内雨水经集水池沉淀后用于绿化 或进入园区雨水系统。 3. 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各种风机、 泵类、设备 等,经采取选用低噪声 28 设备,合理布局,对设备进行消声、减震、厂房屏蔽等防治措施后,车间外 1m 处噪声值约为 6580 dB (A);再经绿化带及距离衰。年产60000吨墙体新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
备、生物活性的研究是目前化学、药学和医学界的热点内容之一。 8羟基喹啉作为性能优异的金属离子螯合剂,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和分析化学中的金属元素化学分析、金属离子的萃取、光度分析和金属防腐。 由于 8羟基喹啉以及衍生物大多数具有生物活性,在医药工业领域内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8羟基喹啉的卤化衍生物 、硝化以及 N氧化物是合成药物的原料,还作为合成农药、染料和其他功能材料的中间体,在分析
校核以保证精度。 其精度应符合测表 1的要求。 2)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 50 cm 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 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 ,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精度应符合测表 1 的要求。 7、塔吊、脚手架沉降观测: 1)在雨季来临前观测一次。 2)雨季后观测一次。 3)雨季中及雨后观测一次。 (4)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项目
表 1 在临建工程、围堰工程、开挖工程阶段( 2020 年汛前)投入的人员 序号 部门 分工 姓名 职责 1 总监 谢学伦 全面负责。 分管综合技术室。 2 副总监 蔡斌 分管办公室。 代行总监离岗时的 职责。 兼地质工程师。 4 5 6 总监室 副总监 总监助理 副主任 赖跃强 兼任综合技术室主任。 统一协调 临 建 监 理 站 和综 合 技 术 室 的 关 系。 方宗明 兼任临建监理站站长。
设消防站一座。 7)港口 陈家港是国家二类 开放口岸,建有 3000t 级码头 3 座, 5000t 级码头 2 座,裕廊化学危险品专用码头正在建设。 因此,盐城大明化工 有限公司 年产 3 万吨水处理剂( 2 万吨 /年HEDP、 1 万吨 /年 PBTCA)技改项目 选址在 江苏响水生态化工园 ,符合政府的区域规划。 盐城市大明化工 公司 3 万吨 /年水处理剂( 2 万吨 /年 HEDP、
格,应重新处理完后再做。 若焊缝无汽泡,证明焊缝合格。 钟罩预制与组装焊接 钟罩预制 钟罩最上壁板下料时,为补偿与包边角钢焊接所产 生的收缩量,整个一圈壁板上边长度比下边长度长 45 mm。 包边角钢在现场采用热煨并在平台上矫正弧度,其径向允许偏差为 177。 3mm,水平翘曲不大于 5mm。 钟罩立柱下料前应调直,其断面翘曲不大于 2 mm,全长弯曲度不大于 3 mm。 共 44 页 第 14
................................................................................. 104 不确定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