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学课程题库_治安管理学内容摘要:

所规范的。 ( ) 1治安是一种社会秩序,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 ) 1治安管理,就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安机关,运用国家赋予的职权,依法对国家事务即社会治安秩序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是一种国家的行政管理。 ( ) 1治安管理是由国家 司法机关 实施的行政行为。 ( ) 1治安管理是由公安机关依 法公开实施的行政行为。 ( ) 1治安管理既是国家事务,又是一项社会事业。 ( ) 1治安管理任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所担负的治安管理责任的总和和概括,是治安管理职能的具体化。 ( ) 1治安管理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变动性,不同时期,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治安管理的任务有着不同的侧重和特点。 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治安管理的任务有着不同的侧重和特点,但 具体任务是稳定和不变的。 ( ) 1协助国家其他行政管理也是治安管理的任务 之一。 ( )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人民警察的宗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人民警察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首要任务。 ( ) 2治安管理原则具有阶级性、目的性和规范性。 ( ) 2治安管理原则具有阶级性、 专政性和法律性。 ( ) 2治安管理原则是用于指导治安管理实践的,为治安管理活动服务。 ( ) 2治安管理原则是用于指导 公安工作实践的,为基层公安工作服务。 ( ) 2治安管理的服从服务原则的核心,是服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 2治安管理的服从服务原则的核心,是服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服务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 ( ) 2专门机关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是公安工作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方针在治安管理中的体现和具体化。 ( ) 2公秘结合原则,是 公安工作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方针 在治安管理中的体现和具体化。 ( ) 2治安管理强调预防为主,是指治安管理的基本措施、方法应具有预见性、先发性,围绕防范违法犯罪和治安事故展开。 ( ) 治安管理强调保障安全,是指治安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公共 活动的安全,这是治安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3公安派出所是市、县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 ( ) 3公安派出所是市、县级公安机关的 派出机关。 ( ) 3公安派出所承担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打击犯罪、为民服务等多种职能,不是上级公安机关某一业务部门的派出机构。 ( ) 3治安拘留所是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置的依法执行治安拘留的行政执法场所。 ( ) 35 收容教育所是由省级公安机关决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依法对卖淫、嫖娼人员集中进行教育矫正的行政执法场所。 ( ) 3收容教育所是由 县级 公安机关 决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依法对卖淫、嫖娼人员集中进行教育矫正的行政执法场所。 ( ) 3强制戒毒所是由县以上公安机关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依法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的行政执法场所。 ( ) 3强制戒毒所是由县以上公安机关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依法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的 行政处罚场所。 ( ) 3强制戒毒所是由县以上公安机关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依法对吸毒、 贩毒 成瘾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的行政执法场所。 ( ) 安康医院是对严重危害 社会治安或者病情严重但家庭无力管束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管束、治疗的社会福利场所。 ( ) 4安康医院是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或者病情严重但家庭无力管束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管束的 行政执法场所。 ( ) 4治安检查站是公安机关在大中城市市郊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设置的,通过检查交通工具和过往人员、物品来强化城市社会治安的治安管理基层组织。 ( ) 4治安保卫委员会,是中国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组织的一种。 ( ) 4治安保卫委员会,是依据村(居)民自治法律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 ) 4治安保卫委员会,是依法协助公安机关维护本社区治安的群众自治性安全防范组织。 ( ) 4治安保卫委员会只是一种治安辅助力量,只能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不能自成体系、独立行动。 ( ) 4在居(村)民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治保会可以依法制订和执行村规民约、乡规民约、安全防范公约,严密自治管理、优化社区人文环境,从而起到广泛的安全防范作用。 ( ) 4城镇治保会,在城镇居民委员会内设置,按居民小组或居民楼院分设小组。 ( ) 4城镇治保会,在城镇 街道办事处 内设置,按 居民委员会或居民楼院分设小组。 ( ) 50、农村治保会,一般按村委会辖区设置,按作业组或者自然村落划分小组。 ( ) 5农村治保会,一般按 乡镇 辖区设置,按作业组或者自然村落划分小组。 ( ) 5保安服务公司,是以履行合同等有偿服务方式依法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安全防范服务的,具有防范犯罪和事故从而有利社会治安的重要公益效应的特殊企业,是治安管理组织中的职业化安全防范组织的一种。 ( ) 5治安管理手段,是指国家的治安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目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依法对社会治安秩序实行 控制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 ) 5治安管理手段是治安管理主体依法使用的,是行政管理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 ) 5治安管理手段是治安管理主体依法使用的,是 立法、司法和 行政管理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 ) 5治安行政许可的含义之一,即国家治安管理主体对一般禁止的解除。 ( ) 5治安行政许可的含义之一,即治安管理相对人获得了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或权利。 ( ) 5治安行政许可的含义之一,即治安管理相对人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治安义务。 ( ) 5治安行政许可的含义之一,即国家治安 管理主体对 特殊禁止 的解除。 ( ) 60、治安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治安管理手段。 ( ) 6治安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 ) 6治安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 特殊禁止。 ( ) 6治安行政许可是授意性的治安管理手段。 ( ) 6治安行政许可是 强制性 的治安管理手段。 ( ) 6治安行政许可是要式的治安管理手段。 ( ) 6治安行政命令是一种设定义务性的治安管理手段。 ( ) 6治安行政命令以治安行政处罚或治安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为保障。 ( ) 6(责令改正、责令 停止违法行为、责令管教、责令具结悔过、责令看管和治疗、劝阻和制止、训诫等)属于治安行政教育。 ( ) 6“维护治安,服务社会”是执行巡逻勤务时,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 ( ) 70、实施盘查的主体必须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 ) 7实施盘查权的主体是人民警察、 协助值勤的保安人员和特定单位的保卫人员。 ( ) 7在盘查前,必须出示表明自己人民警察身份的工作证件,未经出示相关证件,公民有权拒绝接受盘查。 ( ) 7盘查的实施对象必须是形迹可疑、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 ( ) 7盘查必须是当 场实施的。 ( ) 7留置盘问的时限一般是 12 小时。 对于在 12 小时以内确实难以证实或排除违法犯罪嫌疑的,可以延长至 24 小时;对于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而且在 24 小时以内仍然不能证实或者排除违法犯罪嫌疑的,还可以延长至 48小时。 ( ) 7留置盘问的时限一般是 24 小时。 对于在 24 小时以内确实难以证实或排除违法犯罪嫌疑的,可以延长至 36 小 时;对于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而且在 36 小时以内仍然不能证实或者排除违法犯罪嫌疑的,还可以延长至 48小时。 ( ) 7一般来说,留置盘问最长时限为 48 小时, 但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必须在 4 小时以内盘问完毕:第一,怀孕的妇女;第二,正在哺乳自己不满 1周岁婴儿的妇女;第三,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第四,已满 70 周岁的老年人。 ( ) 7一般来说,留置盘问最长时限为 48 小时,但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必须在 24 小时以内盘问完毕:第一,怀孕的妇女;第二,正在哺乳自己不满 1周岁婴儿的妇女;第三,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第四,已满 70 周岁的老年人。 ( ) 7备勤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警察勤务的一种方式。 ( ) 80、户口管理不仅是一种具有一定强制性的 国家行政管理,还是国家的一项基础行政,是其他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的基础。 ( ) 8中国的户口管理目前由公安机关和 民政部门 主管,是一项重要的治安业务和重要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 ) 8中国的户口管理目前由公安机关主管,是一项重要的治安业务和重要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 ) 8户口是户籍记载、证明的具体内容,户籍是户口的信息存储形式。 ( ) 8 户籍是户口 记载、证明的具体内容, 户口是户籍 的信息存储形式。 ( ) 8身份证是由社会行政当局依法颁发的,用以证明公民身份的统一、规范的法定证件。 ( ) 8身份证是由社会行政当局依法颁发的,用以证明公民身份的统一、规范的 唯一 法定证件。 ( ) 8身份证管理是户口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户口管理方式由静态为主向动静结合、以动为主转变的结果。 ( ) 8常住户口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做好包括常住户口登记在内的户口登记工作,对于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均具有重要意义。 ( ) 8常住户口具有普遍性和 多重性 ,做好包括常住户口登记在内的户口登记工作,对于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均具有重要意义。 ( ) 90、所谓流动人口,是指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常 住地之外滞留过夜的移动人口。 ( ) 9流动人口中,滞留 3 天以上的,为暂住人口。 ( ) 9重点人口和重点人口管理均为公安机关内部用语,是依据宪法原则实施的预防性措施,应当注意保密,不得公开使用或对外泄露。 ( ) 9重点人口管理以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为主。 企事业单位内部重点人口,同样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 ( ) 9重点人口管理以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为主。 企事业单位内部重点人口,由单位保卫部门为主管理,现住地公安派出所业务指导。 ( ) 9监外罪犯监管既是一项 刑罚执行工 作,也是一项重 要的人口公共安全管理措施,对遏制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9监外罪犯监管既是一项 公安行政管理 工 作,也是一项重要的人口公共安全管理措施,对遏制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9监外罪犯监管由市、县公安机关组织实施,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 ( ) 9调查、了解居民普遍意向和社会动态是户口调查的基本内容之一。 ( ) 9治安管理部门对辖区公共场所应进行登记、备案。 ( ) 100、治安管理部门对辖区公共场所应进行 审批 登记。 ( ) 10公共娱乐服 务场所仅指向公众开放的、营业性的娱乐、服务场所,不包括单位内部非营业性娱乐、服务设施及场所,以及群众自发举办的非营业性娱乐和服务活动。 ( ) 102 公共娱乐服务场所既包括向公众开放的、营业性的娱乐、服务场所,也包括单位内部非营业性娱乐、服务设施及场所,以及群众自发举办的非营业性娱乐和服务活动。 ( ) 10举办面向社会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参加人数在 200 人以上的,均属于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范围。 ( ) 10举办面向社会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参加人数在 500 人 以上的,均属于群众性文化体育活 动治安管理范围。 ( ) 10公安机关对大型活动的治安管理不是以场所为分类方式进行场所的治安管理,而是针对每一次活动进行的治安管理。 ( ) 10公安机关对大型活动的治安管理是 以场所为管理对象的行政管理。 ( ) 10凡是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由申请人向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公安机关进行审查,作出许可或不许可举办的决定。 特别重要、影响大的活动,还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审查批准。 ( ) 10我国对集会、游行、示威的管理模式是预防式事前审批模式。 ( ) 10我国 对集会、游行、示威的管理模式是 登记、备案 模式。 ( ) 1国家举行或者根据国家决定为庆祝、纪念、声援、抗议等而组织的公民参加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不需审批。 ( ) 11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为表达对国内、国际某些事件的要求和意愿,按照法律、组织章程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不需审批。 ( ) 11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法向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许可方能进行。 ( ) 11举行地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是集会、游行、示威的受理机关。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