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管理内容摘要:
注: 1螺旋风管的钢板厚度可适当减小 10%~ 15%。 2排烟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可按高压系统。 3特殊除尘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 4不适用于地下人防与防火隔墙的预埋管。 表 、中、低压系统不锈钢板风管板材厚度( mm) 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 b 不锈钢板厚度 b≤ 500 500< b≤ 1120 1120< b≤ 2020 1120< b≤ 2020 表 、低压系统铝板风管板材厚度( mm) 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 b 铝板厚度 b≤ 320 320< b≤ 630 630< b≤ 2020 2020< b≤ 4000 按设计 检查数量 :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 查 10%,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 、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 10%,不应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与点燃试验。 ,其强度和严密性要求应符合设计或下列规定 : 1风管的强度应能满足在 ; 2矩形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 低压系统风 管 LQ≤ 中压系统风管 MQ≤ 高压系统风管 HQ≤ 式中 QL、 QM、 QH— 系统风管在相应工作压力下,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 [m3/(h178。 m2)]; P— 指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 (Pa)。 3低压、中压圆形金属风管、复合材料风管以及采用非法兰形式的非金属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为矩形风管规定值的 50%; : 1风管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字型拼接缝。 2金属风管法兰材料规格不应小于表。 中、低压系统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的孔距不得大于 150mm;高压系统风管不得大于 100mm。 矩形风管法兰的四角部位应设有螺孔。 当采用加固方法提高了风管法兰部位的强度时,其法兰材料规格相应的使用条件可适当放宽。 无法兰连接风管的薄钢板法兰高度应参照金属法兰风管的规定执行。 表 (mm) 风管直径 D 法兰材料规格 螺栓规格 扁钢 角钢 D≤ 140 20179。 4 — M6 140< D≤ 280 25179。 4 — 280< D≤ 630 — 25179。 3 630< D≤ 1250 — 30179。 4 M8 1250< D≤ 2020 — 40179。 4 表 (mm) 风管长边尺寸 b 法兰材料规格 (角钢 ) 螺栓规格 b≤ 630 25179。 3 M6 630< b≤ 1500 30179。 3 M8 1500< b≤ 2500 40179。 4 2500< b≤ 4000 50179。 5 M10 检查数量 :按加工批数量抽查 5%,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尺量、观察检查。 : 1圆形风管 (不包括螺旋风管 )直径大于等于 800mm,且其管段长度大于 1250mm或总表面积大于 4m2均应采取加固措施; 2矩形风管边长大于 630mm、保温风管边长大于 800mm,管段长度大于 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平面积大于 、中、高压风管大于 ,均应采取加固措施; 3非规则椭圆风管的加固,应参照矩形风管执行。 检查数量 :按加工批抽查 5%,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尺量、观察检查。 ,一般应采用曲率半径为一个平面边长的内外同心弧形弯管。 当采用其他形式的弯管,平面边长大于 500mm时,必须设置弯管导流片。 检查 数量 :其他形式的弯管抽查 20%,不得少于 2件。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 1矩形风管边长小于或等于 900mm时,底面板不应有拼接缝;大于 900mm时,不应有横向拼接缝; 2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铆钉均应采用与管材性能相匹配、不会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材料,或采取镀锌或其他防腐措施,并不得采用抽芯铆钉; 3不应在风管内设加固框及加固筋,风管无法兰连接不得使用 S形插条、直角形插条及立联合角形插条等形式; 4空气洁净度等级为 1~ 5级的净化空调系统风管不得采用按扣式咬口; 5风管的清洗不得用对人体和材质有危害的清洁剂; 6镀锌钢板风管不得有镀锌层严重损坏的现象,如表层大面积白花、锌层粉化等。 检查数量 :按风管数抽查 20%,每个系统不得少于 5个。 检查方法 :查阅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观察检查,白绸布擦拭。 : 1圆形弯管的曲率半径 (以中心线计 )和最少分节数量应符合表。 圆形弯管的弯曲角度及圆形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的制作偏差不应大于 3176。 ; 表 弯管直径 D(mm) 曲率半径 R4 弯管角度和最少节数 90176。 60176。 45176。 30176。 中节 端节 中节 端节 中节 端节 中节 端节 80~ 220 ≥ 2 2 1 2 1 2 — 2 220~ 450 D~ 3 2 2 2 1 2 — 2 450~ 800 D~ 4 2 2 2 1 2 1 2 800~ 1400 D 5 2 3 2 2 2 1 2 1400~ 2020 D 8 2 5 2 2 2 2 2 2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应一致;折角应平直,圆弧应均匀;两端面平行。 风管 无明显扭曲与翘角;表面应平整,凹凸不大于 10mm; 3风管外径或外边长的允许偏差 :当小于或等于 300mm时,为 2mm;当大于 300mm时,为 3mm。 管口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 2mm,矩形风管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 3mm;圆形法兰任意正交两直径之差不应大于 2mm; 4焊接风管的焊缝应平整,不应有裂缝、凸瘤、穿透的夹渣、气孔及其他缺陷等,焊接后板材的变形应矫正,并将焊渣及飞溅物清除干净。 检查数量 :通风与空调工程按制作数量 10%抽查,不得少于 5件;净化空调工程按制作数量抽查 20%,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查验 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 1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假焊和孔洞;法兰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 2mm,同一批量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的螺孔排列应一致,并具有互换性。 2风管与法兰采用铆接连接时,铆接应牢固、不应有脱铆和漏铆现象;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其宽度应一致,且不应小于 6mm;咬缝与四角处不应有开裂与孔洞。 3风管与法兰采用焊接连接时,风管端面不得高于法兰接口平面。 除尘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内侧满焊、外侧间断焊形式,风管端面距法兰接口平面不应 小于 5mm。 当风管与法兰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时,焊点应融合良好,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法兰与风管应紧贴,不应有穿透的缝隙或孔洞。 4当不锈钢板或铝板风管的法兰用碳素钢时,其规格应符合本规范表 、 的规定,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铆钉应采用与风管材质相同或不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材料。 检查数量 :通风与空调工程按制作数量抽查 10%,不得少于 5件;净化空调工程按制作数量抽查 20%,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合下列规定 : 1无法兰连接风管的接口及连接件,应符合表 、表。 圆形风管的芯管连接应符合表 ; 2薄钢板法兰矩形风管的接口及附件,其尺寸应准确,形状应规则,接口处应严密; 薄钢板法兰的折边 (或法兰条 )应平直,弯曲度不应大于 5/1000;弹性插条或弹簧夹应与薄钢法兰相匹配;角件与风管薄钢板法兰四角接口的固定应稳固、紧贴,端面应平整、相连处不应有缝隙大于 2mm的连续穿透缝; 3采用 c、 S形插条连接的矩形风管,其边长不应大于 630mm;插条与风管加工插口的宽度应匹配 一致,其允许偏差为 2mm;连接应平整、严密,插条两端压倒长度不应小于 20mm; 4采用立咬口、包边立咬口连接的矩形风管,其立筋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同规格风管的角钢法兰宽度。 同一规格风管的立咬口、包边立咬口的高度应一致,折角应倾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 5/1000;咬口连接铆钉的间距不应大于 150mm,间隔应均匀;立咬口四角连接处的铆固,应紧密、无孔洞。 表 无法兰连接形式 附件板厚 (mm) 接口要求 使用范围 承插 连接 — 插入深度≥ 30mm,有密封 要求 低压风管直径 < 700mm 带加 强筋 承插 — 插入深度≥ 20mm,有密封要求 中、低压风管 角钢 强筋 承插 — 插入深度≥ 20mm,有密封要求 中、低压风管 芯管 连接 ≥管板厚 插入深度≥ 20mm,有密封 要求 中、低压风管 立筋 抱箍 连接 ≥管板厚 翻边与楞筋匹配一致,紧 固严密 中、低压风管 抱箍 连接 ≥管板厚 对口尽量靠近不重叠,抱 箍应居中 中、低压风管宽 度≥ 100mm 表 无法兰连接形式 附件板厚 (mm) 使用范围 S形插条 ≥ 低压风管单独使用连接处必须 有固定措施 C形插条 ≥ 中、低压风管 立插条 ≥ 中、低压风管 立咬口 ≥ 中、低压风管 包边立 咬口 ≥ 中、低压风管 薄钢板 法兰插条 ≥ 中、低压风管 薄钢板法 兰弹簧夹 ≥ 中、低压风管 直角形 平插条 ≥ 低压风管 立联合角 形插条 ≥ 低压风管 注 :薄钢板法兰风管也可采用铆接法兰条连接的方法。 表 风管直径 D(mm) 芯管长度 l(mm) 自攻螺丝或抽芯 铆钉数量 (个 ) 外径允许偏差 (mm) 圆管 芯管 120 120 3179。 2 1~ 0 3~ 4 300 160 4179。 2 400 200 4179。 2 2~ 0 4~ 5 700 200 6179。 2 900 200 8179。 2 1000 200 8179。 2 检查数量 :按制作数量抽查 10%,不得少于 5件;净化空调工程抽查 20%,均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尺量、观察检查。 : 1风管的 加固可采用楞筋、立筋、角钢 (内、外加固 )、扁钢、加固筋和管内支撑等形式,如图 ; 2楞筋或楞线的加固,排列应规则,间隔应均匀,板面不应有明显的变形; 3角钢、加固筋的加固,应排列整齐、均匀对称,其高度应小于或等于风管的法兰宽度。 角钢、加固筋与风管的铆接应牢固、间隔应均匀,不应大于 220mm;两相交处应连接成一体; 4管内支撑与风管的固定应牢固,各支撑点之间或与风管的边沿或法兰的间距应均匀,不应大于 950mm; 5中压和高压系统风管的管段,其长度大于 1250mm时,还应有加固框补强。 高压系统金属风管 的单咬口缝,还应有防止咬口缝胀裂的加固或补强措施。 检查数量 :按制作数量抽查 10%,净化空调系统抽查 20%,均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查验测试记录,进行装配试验,观察和尺量检查。 : 1现场应保持清洁,存放时应避免积尘和受潮。 风管的咬口缝、折边和铆接等处有损坏时,应做防腐处理; 2风管法兰铆钉孔的间距,当系统洁净度的等级为 1~ 5级时,不应大于 65mm;为 6~ 9级时,不应大于 100mm; 3静压箱本体、箱内固定高效过滤器的框架及固定件应做镀锌、镀镍等防腐处理; 4制 作完成的风管,应进行第二次清洗,经检查达到清洁要求后应及时封口。 检查数量 :按风管总数抽查 20%,法兰数抽查 10%,不得少于 5件。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查阅风管清洗记录,用白绸布擦拭。 成品保护 ,放在宽敞干燥的隔潮木头垫架上,叠放整齐。 、铝板要立靠在木架上、不要平迭,以免拖动时刮伤表面。 下料时应使用不产生划痕的画线工具操作时应使用木锤或有胶皮套的锤子,不得使用铁锤,以免落锤点产生锈斑。 ,露天放置应采取防雨、雪措施、减少生锈现象。 ,无积水,宽敞的场地,不与其它材料,设备等混放在一起,并有防雨、雪措施。 码放时应按系统编号,整齐、合理,便于装运。 、防止损坏成品。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风管制作易产生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表 序号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 1 铆钉脱落 增强责任心,铆后检查 按工艺正确操作 加长铆钉 2 风管法兰连接不方 用方尺找正使法兰与直管棱垂直管口四边翻边量宽度一 致 3 法兰翻边四角 漏风 管片压口前要倒角 咬口重叠处翻边时铲平 四角不应出现豁口 4 管件连接孔洞 出现孔洞用焊锡或密封胶堵严 5 风管大边上下有不同程度下沉,两侧面小边稍向外凸出,有明显变形 按《规范》选用钢板厚度,咬口形式的采用应根据系统功能按《规范》进行加固 6 矩形风管扭曲、翘角 正确下料 板料咬口预留尺寸必须正确,保证咬口宽度一致 7 矩形弯头、圆形弯头角 度不准确 正确展开下料 8 圆形风管不同心 圆形三通角度不准、咬合不严 正确展开下料 质量记录。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安全标准 环保。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管理
相关推荐
、退出方式 第 一部分 公司概况 (一 )公司介绍 详细介绍公司背景、规模、团队、资本构成 股东名称出资额出资形式股份比例联系人联系电话 对每个核心团队成员在技术、运营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经历进行介绍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2 (二 )经营财务历史 (三 )外部公共关系 战略支持、合作伙伴等 (四 )公司经营战略 近期及未来 35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要实现的目标
临时风门 ( 1)临时风门门垛顶部不小于是 1m,两面用荒石或井下不风化坚硬岩石砌筑,厚度为 30cm,用泥抹面,中间用黄土或煤粉充填并捣实。 ( 2)临时风门的使用期限不超过一个月。 调节风窗 ( 1)增减巷道风阻调节风量时设置调节风窗,调节风窗质量标准可根据时间长短,分别与永久风门和临时风门相同。 ( 2)调节风窗 断面的大小应根据配风计划或生产所需要来确定。 (
合格:门及门框平正、牢固,无滴漏,开关无明显滞凝结水的引流管(槽)畅通。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无渗漏;开关灵活。 检查数量 逐个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和观察检查。 第 条 表面式热交换器的安装应符合 以下规定: 合格 :框架平正、牢固;安装平稳,热交换器的安装之间和热交换器与围护结构四周无明显 缝隙。 优良:在合格的基本上,热交换器之间和热交换器与围扩结构四周缝 隙封严。 合格:框架平正
列资料 杨教授工作室,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 6/12 页 ( 2)编程该类中的方法 package。 public class ShowFiles { public void showSomeFiles(){ (XXX 文件已经显示出。 )。 } } 测试现在的程序效果 杨教授工作室 精心创作的优秀程序员 职业提升必读系列资料 杨教授工作室,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 7/12 页
的承诺,自觉自愿的去遵守车间的规章制度,真正让违章行为如“过街老鼠”。 车间安全文化的建立方式采取了多种方式如张贴安全标准语、教育培训、安全黑板报等等,其目的就是让员工切身的感受到,安全不只 是为了自己,还为了他人,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 不管用何种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车间员工对车间安全文化的认同,安全源于工作中,且溶于制度、规范和理念中,是车间安全发展的基石,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