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竹柳林业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特别是速丰林的采伐限制。 三 、实施海西大开发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海西开发,是发展我国海西经济的迫切需要。 宁德地区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但由于农业基础相对脆弱,科学技术较落后,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我国实现小 7 康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地区。 本项目根据比较效益原则,把竹柳栽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不断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农业走上可 持续发展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四 、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需要 以发展 1 万亩竹柳为例,每 8 亩地可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那么仅栽植管理一项就可以解决 1250 人的就业,还不说生产加工环节需要的劳动力。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需要。 五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竹柳在改善生态上却有它独到的优势。 首先,它根系发达能很好的紧固土壤,防止不土流失;其次,它生长快、更新快、成林迅速, 35年即可郁闭成林,起到绿化和遮阳的作用;再次,竹柳有非常强的净化空气能力。 据测算,每亩竹柳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 硫 吨,释放氧气 吨。 这为保护环境,实现“三型”高坪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六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竹柳是适应最强、生长速度最快的树种之一,该品种生产十分迅速, 5年生树高可达 17 米,胸径达 60 厘米左右,是目前国内生长最快的林木品种之一。 竹柳的经营管理也十分简单。 种植栽植后,只需定期施肥、除草、治虫即可,不存在高深技术,农民容易掌握,花费劳动力也较少。 第 四 章 建设场地和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点 :( 植树造林选址 ) 二、建设条件 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 根据 XXXX市林 业产业发展规划,本项目的建设对拉动这个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如木材加工业、家具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得到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 自然条件 ( 1)气候 XXXX 市属北亚大陆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等特点。 年均气温 ℃,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 11度,极端 8 最低气温 3度;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 度,极端最高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多集中在 3 至 7月。 无霜期 286 天,木本植物生长期长,有利于发展竹柳。 ( 2)土壤 XXX 市的近 45%土壤为黄棕壤,特别适合竹柳生长。 ( 3)水资源 XXXX 市河流众,溪河密布,水资源丰富。 为竹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市政府配套条件 交通条件: XXXX市县交通四通八达 综上所述,本项目投资环境良好,建设条件具备。 第 五 章 建设方案 一、项目指导思想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二、项目编制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 3)《中华人民工和国森林法》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三、实施模式 合作社 +农户 +基地模式,集中规划,规模 发展。 四、造林设计 ( 1)树种选择: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根据项目区水肥条件好的特点,选择生长快、产量高、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市场潜力大的竹柳做为目的树种。 ( 2)整地方式和时间:整地方式:采取条带穴状整地砍杂除萌打穴相结合的方式。 整地条带宽一米,穴的规格为 40cm 40c,40cm,整个植穴呈斜坡沟状,在穴内填上细碎母质和泥沙,挖穴时要把表层土和心土分开堆放,穴内的石块、草根要清除干净。 整地时间:造林前三到五个月进行, 5月上旬至 8 月下旬。 9 ( 3)造林方式和时间:造林方式:采取人工植苗造林的方式。 要求根据 舒展,先填表土,后填新土,分层压实。 需客土的应进行客土。 造林时间:选择每年 9月到来年月底前。 ( 4)造林密度:按“高密度造林,适时适度疏伐,精选目的树种”的技术,初期造林密度为 180株 /亩,即株行距为 40cm 40cm,后期达到 180株 /亩的密度,即株行距 40cm 30cm进行栽植。 ( 5)幼林抚育:包括补植、除草、施肥等技术措施。 补植:造林次年及时进行补植。 除草:每年或隔年秋季,沿树冠外围进行深翻扩穴,清除石块与杂物,在入冬前进行园地翻耕,每年进行中耕除草 23 次。 施肥:除造林前施足底肥外,造林次年于春秋 季节各施一次复合肥,肥料来源主要使用公自行研制的有机肥和可靠厂家提供的复合肥,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连续抚育三年。 ( 6)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由基地林业技术人员负责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建立病虫害采取生物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既达到防治目的,又避免环境污染。 ( 7)种苗规格与来源:种植规格:地径 3厘米以上,苗高 800厘米以上,达到国家二级苗木标准。 种苗来源:合作社选择种苗公司优良苗木,少量从省林科院的基他科研院所调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