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内容摘要:

21 附件 13 技术评审要求 一、程序和要求 (一)考核样品的交接。 技术评审专家组到达申请单位后,及时与申请单位进行考核样品的交接工作,办理交接手续。 (二)召开现场考核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和申请单位负 责人及相关人员。 会议由技术评审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及内容如下: 1. 介绍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和分工; 2. 宣布现场考核日程安排和应遵循的原则; 3. 申请单位介绍基本情况和资质审定准备工作情况。 (三)书面考试。 参加书面考试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评价人员、检测人员,参加考试人数不应少于以上人员总数的 80%。 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四)口试。 由技术评审专家组从参加书面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抽取 2 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口试。 (五)模拟评价。 申请单位提交模拟评价报告不少于 2份。 (六)检测能 力考核。 申请单位应组织检验检测人员独 22 立完成样品的检测,并在 48 小时内提交检测报告。 (七)资料审查。 由技术评审专家组按照分工分别对以下资料进行审查,并对审查情况进行记录: 1. 申请单位的法人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聘用资格证明; 2. 放射卫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 原始记录及检测(监测)报告; 4. 模拟评价报告书; 5. 教育培训证明文件或记录; 6. 应审查的其他资料。 (八)实验室考核内容。 1. 仪器设备种类、数量、运行状态; 2. 仪器设备计量检定、放置、标识、使用记录; 3. 实验室环境及警示标 识设置; 4. 人员操作技能; 5. 技术评审专家组认为需要考核的其他内容。 (九)召开技术评审会议。 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 会议由技术评审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及内容如下: 1. 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分别报告书面考试、资料审查、实验室考核、样品分析等结果,提出评估意见; 2. 填写现场考核表,见附件 4 表 表 2; 3. 按照审定标准作出评审结论并起草技术评审报告。 23 评审结论分为“建议通过”、“建议整改后通过”、“建议整改后现场复核”和“建议不通过”。 (十)召开现场考核反 馈意见会议。 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和申请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会议由技术评审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及内容如下: 1. 技术评审专家组组长宣读拟定的技术评审报告; 2. 技术评审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3. 申请单位负责人发言。 4.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总结发言。 二、结果判定 1. 每小项的技术评审结果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 2. 带“ *”号项为关键项,不带“ *”号项为一般项; 3. 结果判定标准见技术评审项目和判定标准(附件 14表 3 及说明)。 24 附 件 14 技术评审项目和判定标准 表 1 技术评审项目和内容(评价资质) 评审项目 序号 评审内容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组织机构及办公场所 1 *法定代表人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权资格证明材料 2 独立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 3 *固定的办公和实验场所 4 相应的技术服务设施及环境 5 评价、检测(检验)部门 6 质量管理部门 7 仪器设备管理 8 后勤保障部门 9 负责人任命文件 10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11 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档案管理人、校 核人岗位职责 12 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13 评价、检测(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14 授权签发人岗位职责 人员 15 有与其申请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6 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开展所申请的技术服务项目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7 *乙级: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5年以上 18 技术负责人不得外聘,有 上岗资质 19 技术负责人职称证书、相关工作经历证明材 料、在职证明 25 评审项目 序号 评审内容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20 *乙级:具有 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 3人 21 乙级: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不得少于 1人 22 *乙级:总人数不得少于 5人 23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证明材料 24 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考试人员比例达 80% 25 *现场考试人员合格率达 90% 26 管理人员口试成绩合格 27 专业技术人员口试成绩合格 仪器设备 28 *应具有开展项目需要的仪器设备(见附录1);共享仪器提供合作协议或合同书 29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0 有固定的仪器放置场所 31 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性能、量程、精度 能满足工作需要,并能良好运行 32 *用于计量的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要求在投入使用前经过检定、校准或校验,并贴有相应的状态标志。 对于自校的仪器设备,应有自行编制的校验方法并进行定期校验。 33 主要仪器设备应建有档案,收集有购置、验收、检定校准、使用和维修等有关资料。 进口仪器设备 说明的使用方法部分应当有中文译文。 检测工作 34 检测方法应当采用国家、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方法或标准。 应备有检测方法细则、仪器操作规程、样品管理程序和数据处理规则等作业指导文件 35 具备申报材料中提供的项目检测能力 36 应为检验样品建立唯一识别系统和状态标识管理。 应编制有关样品采集、接收、流转、保存和安全处置的书面程序 37 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规范,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应按规定书写、更改、审核、签章、分发或保存 38 有参与技术比对等能力验证活动 的证明或记录 39 *考核样品检测结果在规定误差范围内 40 检测操作规范、熟练 26 评审项目 序号 评审内容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工作场所 41 工作场所符合放射卫生有关法规、规章和标 准的要求,并制定有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42 检测实验室应当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以保证实验室整洁有序。 检测仪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 并配有必要的防污染、防火、控制进入等安全措施 43 放射性样品应与其他样品分开存放,专人保管。 处理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应当有通风设备,地面、实验台应便于去除放射性污染 44 凡 是检测方法或检测仪器有要求的,应按要求对检测场所的温度、湿度和放射性本底等环境条件进行有效、准确的测量并记录 建设项目评价能力 45 完成模拟预评价报告书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各 1份 46 *评价报告书中源项分析、防护措施等部分,要求分析全面、准确,防护措施符合放射防护原则 47 评价报告书的委托协议书或合同 48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检测原始记录 49 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管理证明文件 50 评价报告书格式与内容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质量管理 51 *质量管理手册 52 程序性文件 53 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54 记录表格、报告 55 文件受控制度 56 技术负责人任命文件 57 授权签字人任命文件 58 设置有专职质量监督员和专职质量监督员的任命文件 59 *质量控制记录 60 投诉记录 27 表 2 技术评审项目和内容(检测 /监测资质) 评审项目 序号 评审内容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组织机构及 办公场所 1 *法定代表人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权资格证明材料 2 独立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 3 *固定的办公和实验场所 4 相应的技术服务设施及环境 5 评价、检测(检验)部门 6 质量管理部门 7 仪器设备管理 8 后勤保障部门 9 负责人任命文件 10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11 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档案管理 人、校核人岗位职责 12 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13 评价、检测(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14 授权签发人岗位职责 人员 15 有与其申请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 员和管理人员 16 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开展所申请的技术 服务项目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7 技术负责人不得外聘,有上岗资质 18 技术负责人职称证书、相关工作经历 证明材料、在职证明 19 放射卫生防护检测 *专业 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3年以上。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不 28 评审项目 序号 评审内容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得少于 2人 ,人员总数不少于 5人 个人 剂量 监测 *专业 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3年以上。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技术职称人数不少于 1人,人员总数不少于 3人 20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证明材料 21 现场考试人员比例达 80% 22 *现场考试人员合格率达 90% 23 专业技术人员口试成绩合格 仪器设备 24 *应具有开展项目需要的仪器设备(见附件 1);共享仪器提供合作协议或合同书 25 仪器设备操作 规程 26 有固定的仪器放置场所 27 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性能、量程、精度应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并能良好运行 28 *用于计量的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要求在投入使用前经过检定、校准或校验,并贴有相应的状态标志。 对于自校的仪器设备,应有自行编制的校验方法并进行定期校验 29 主要仪器设备应建有档案,收集有购置、验收、检定校准、使用和维修等有关资料。 进口仪器设备说明的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