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内容摘要:
的相关损益应大于零。 (3)如果剩余生产能力具有其他方面的用途,那么就应当将在其他用途上产生的收益 作为接受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 (4)如果特殊订单的订货数量超过了剩余生产能力的生产量,则接受该订单将会放弃 部分正常生产量的销售,也就是将部分正常销售量转入了该特殊订单,这种情况下,就应将由此放弃正常销售产生的边际贡献作为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 (二 )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亏损部门是否撤消的决策 (1)当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时,只要亏损产品能产生边际贡献就不应当 停产。 (2)若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可以转作它用,即亏损产品停产后,其闲 置下来的设备可 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只要转产后所产生的边际贡献大于亏损产品所提供的边际贡献,那么这一转产方案就是可行的。 (四 )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联产品是指投入同一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出来的若干种经济价值较大的 产品。 对这类决策问题,一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 第五章 经营与定价决策 定价目标及影响价格的因素( P124126) (一 )定价目标 1.以获得 最大利润为定价目标 这一目标又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以扩大当前利润为目标; (2)以一定的预期利润率为目标; (3)以获得合理利润为目标。 2.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 3.以适应或避免竞争为定价目标 (二 )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1.产品价值 2.市场供求关系 3.价格政策 4.产品寿命周期 一个典型的产品寿命周期要经过四个阶段:进入市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饱和及衰退阶段。 5. 市场竞争类型 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垄断、纯粹性垄断等四种类型。 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策略 (二 )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定价决策 1. 公式法 公式法是指通过对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建立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方 程式以及销售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方程式,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销售收人和销售成本方程式求导数来确定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和最优销售量的一种方法。 2. 列表法 列表法是根据不同价格下的不同销售量列表计算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方法。 在离散条件下,除了边际利润等于零时可以找到最优售价外,如果无法找到边际利润等于零,则最优售价的位置应该在边际利润为不小于零的最小值的地方。 考点三 : 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 (一 )成本加成定价法 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 加成率 ) = 单位产品成本 (1+加成率 ) 加成 定价法 单位 产品总成本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分配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因而也称为单位全 部分配成本。 以单位产品总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 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总成本 (1+加成率 ) 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 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1+加成率 ) 以全部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 点: (1)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必须要补偿全部成本并应获得正常利润。 如果单位总成本或单位生产成本计算正确的话,那么在一般情况下,以单位总成本或单位生产成本为基础制定的产品或劳务价格,能够 保证企业获得一定的利润。 (2)全部成本可以证明产品或劳务价格的正确性。 消费者一般理解企业为了维持经营, 必须要在其销售的产品或劳务中赚取一定的利润。 因而,在产品或劳务总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利润的价格对购买者来说是公道的。 (3)全部成本信息可以从会计部门容易地获得。 一旦取得总成 本或生产成本应有的估计数,则相应价格的计算就比较简单,而且易于理解。 因此,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定价方法。 以全部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 (1)对于一个正常生产的产品而言,以全都成本加成确定的 价格可以实现目标利润,但不可能使利润达到最大化。 (2)如果实际产量与预计产量之间相差很大,那么实际单位总成本或单位生产成本就会与定价基础的预计成本相差很大,企业实际取得的加成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这会使以预计产量为基础确定的最初售价显得不合理。 (3)以全部成 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并未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就不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不能预测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利润的真正影响程度,因此,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不适用于短期定价决策。 2.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以 单位产品变动总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 产品价格 = 单位 产品变动总成本 (1+加成率 ) 以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公式如下: 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 (1+加成率 ) 以变动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变动成本注重的是与产品或劳务相关的成本,它不要求将共同性的固定成本分配 于各个产品或劳务上,所以它特别适用于短期定价决策。 (2)由于变动成本法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那么就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来考察价 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并有助于管理部门建立盈亏平衡分析和边际贡献分析的相关概念,从而可以制定出使企业利润增长的价格。 (3)在短期定价决策中,通常最低价格就是接受订单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在变动成本 基础上,按照企业规定的加成率所确定的价格就可以使企业增加盈利。 因此,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定价方法。 以变动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主要缺点在于: 如果以产品或劳务的变动成本作 为定价的最低限额,而固定成本如果在企业成本中占很大比重,那么就有可能会把价格定得太低而不能弥补固定成本,最终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因此,如果以变动成本作为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基础,在加成率中就应该考虑相关的固定成本。 特别是对正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管 理部门就应该确定较高的加成率,以确保价格能补偿全部成本。 (二 )加成率的确定 目标利润 = 平均投资总额 目标投资报酬率 加成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以产品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 成率 = 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 成率 = 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目标利润 100% 以产品变动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 成率 = 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100% 以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 成率 = 变动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目标利润 )( 100% 考点四 : 其他定价策略 (一 )最低定价法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企业满负荷工作时,可以按照以下原则对产品定价:如果企业 进一步生产盈利性更强的其他产品时,不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这时的价格就是该产品的最低价格。 在最低价格之上的任何增量金额都将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企业在确定某产品的最低价格时,如果资源是稀缺的,则必须考虑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所 耗用资源的机会成本。 因此 ,生产某产品的最低价格应该由两部分构成: (1)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所发生的增量成本; (2)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所耗用资源的机会成本。 (二 )差别对待定价策略 差别对待定价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差异主要反映需求的不同,而不反映成本费用上的差异。 差别对待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 (1)依据消费者对象差别定价。 (2)依据产品型号或形式差异定价。 (3)依据位置差异定价。 (4)依据时间差异定价。 (三 )新产品的定价策略 1.撇油性定价 撇油性定价是指在新产品刚上市 场时,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同时花费巨额广告费用 和销售费用促销。 以后随着市场扩大,竞争加剧,再把价格逐步降低。 2.渗透性定价 渗透性定价是指在新产品刚上市场时,为了开拓新产品市场,把产品的价格定得较低, 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赢得竞争优势后再逐步提价。 第六章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考点一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一 )货币时间价值 一般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殖。 1. 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FV = PV (1+i)n = PV FVIFin PV = FV ni)1(1 = FV PVIFin 其中: FV 为复利终值, PV 为复利现值, FVIFin 为复利终值系数, PVIFin 为复利现值系数。 2. 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FVA = A ii n 1)1( = A FVIFAin PVA = A ii n )1(1 = A PVIFAin 其中: FVA 为年金终值, PVA 为年金现值, FVIFAin 为年金终值系 数, PVIFAin 为年金现值系数。 除了上述根据已知的年金计算年金终值或年金现值外,也可以根据已知的终值或现值计算年金。 A = inFVIFAFVA A = inPVIFAPVA (二 )现金流量 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一般由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 1. 初始现金流量。 (1)固定资产投资; (2)增加的营运资金; (3)其他投资费用; (4)原有固定资产 的出售收入。 2. 营业现金流量。 (1)营业收入; (2)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又称付现的营运成本或经营成本,是指在项目寿命期内为满 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而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 (3)各项税款。 3. 终结现金流量。 (1)固定资产残值收入; (2)营运资金的收回。 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 =该年营业收入 该年付现成本 该年所得税 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 =该年税后净利润 +该年折旧 +该年摊销额 (三 )资本成本和要求报酬率 1.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指使用资本所要支付的代价,通常包括资金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 分内 容。 资本成本 =利息费用( 1所得税率) /筹资数额 筹资费用 K =I(1T)/PF 2.要求报酬率 =K=WiKi Wi第 i 种资本来源所占比重, Ki第 i 种资本来源筹资成本 长期投资方案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 )非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 1. 投资回收期 如果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NCF)相等,则投资回收期可按 下式计算: 投资回收期 = 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错误 !未指定书签。 如果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NCF)不 相等, 回收期 =m+NCFt/NCFm+1 m为累计净现金流量栏中最后一项负值所对应的年数、 NCFt为累计净现金流量最后一项负值 NCFm+1为 m+1 年净现金流量 2. 平均报酬率法 平均报酬率 (ARR)=年平均净利润 /初始投资额 (二 )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1.净现值法 (1)净 现值的概念 净现值是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要求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折算为现值的合计。 (2)净现值的计算。 净现值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计算 各 年的净现金流量。 第二步:计算未来 经营期间 报酬的总现值。 这又可分成三步: 将 各 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如 果 每年的 NCF 相等,则按年金法折成现值;如果每年的 NCF 不相等,则先对每年的 NCF 进行贴现,然后加以合计。 (2)将终结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3)计算未来 经营期间 报酬的总现值。 第三步: 将建设期间各期的初始投资额折成现值。 第四步:计算投资方案的净现值。 (3)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 投资方案的 NPV≥ 0,接受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的 NPV< 0,拒绝投资方案。 如果有多个互斥方案,它 们的投资额都相同,且净现值均大 于零,那么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为最优方案。 净现值法具有 的 优点: (1)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 (2)考虑了项目寿命期内的 全部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 (3)考虑了投资的风险性。 净现值法的局限性: (1)不能揭示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达到的实际报 酬率水平; (2)净现值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只能反映某个单独投资方案的投资与收益关系。 如果几个投资方案的初始投资额不相同,那么仅以净现值的大小是无法确定投资方案获利水平的高低,因而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3)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或资本成 本的确定比 较困难。 2.获利指数法 (1)获利 指数的计算。 获利指数又称现值指数 (用 PI 表示 ),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获利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PI= 初始投资额的现值合计值合计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的现错误 !未指定书签。 (2)现值 指数的计算步骤。 现值指数的计算过程是: 第一步: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这与计算净现值所采用的 方法相同。 第二步:计算现值指数,即根据未来的报酬总现值和初始投资 额现值之比计算现值指数。 (3)现值指数法的决策规则。 投资方案的 PI≥ 1,接受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的 PI< 1,拒绝投资方案。 如果 几个 互斥方案的投资额都相同,且 现值指数 均大 于 1,那么现值指数越大。自考管理会计(完整资料
相关推荐
活动的划分以及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而完整的分析 ,正确的选择输入侧与输出侧节点的符号 ,在绘制随机网络图的同时,就要考虑每条弧形出现的 概率及作业时间。 如果作业时间是随机变量,还要预测他们的理论分布与密度函数以及期望值和方差,确保随机网络必要的精度 网络的计算或模拟,根据系统目标的要求,对时间。 资源和费用进行计算和优化 审定,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7 (上三角行列式)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定理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例 1 下三角行列式=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例 2 计算行列式 例 3 求 n 阶行列式 小结 的余子式 和代数余子式 的定义。 即。 (列)展开的定理和应用这个定 理将行列式降阶的方法。 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 行列式的性质 给定行列式 将它的行列互换所得的新行列式称为 D 的转置行列式,记为 或。 性质 1
: (1)招聘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最能够产生效率的劳动力市场 (2)招聘的职位 (3)企业的规模 (4)招聘地点本身的工资水平。 第五章 人员招聘渠道 一、名词解释 渠道: 是以协助组织提升招聘效率为目的,建立在组织与应聘者之间的一种信息发布及沟通的途径。 : 是从企业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填补高于其原来级别的职位空缺。 : 是指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企业安排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工作。 :
= 34,某公司拥有总资产 2, 500 万元,债务资金与主权资金的比例为 4: 6,债务资金的平均利率为 8%,主权资金中有 200 万元的优先股,优先股的股利率为 %,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 335 万股。 1999 年公司发生固定成本总额为 300 万元,实现净利润为 万元,公司的所的税税率为 33%。 分别计算( 1)普通股每股收益 EPS( 2)息税前利润 EBIT( 3)财务杠杆系数
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互相补充、相互衔接的合作关系。 (三 )并购风盛行 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谁的规模大、实力强,谁就能在竞争日趋热烈的国际经济中占领更多 市场,取得主动地位。 因此,这种强强联合与战略并购仍将是 21 世纪初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 )走向“无国界”化 “无国界”化的主要经营特点是:制定战略从全球考虑,很少重视国界问题
—— 县镇中学。 短短的一个月却让我经历了不寻常的人生,体验到了所谓的酸甜苦辣。 的确实习生活是快乐并痛苦的,有晴天,有阴天,甚至偶尔暴风骤雨。 一个月的感触很多很多,浓缩一下是一下几种心情 : 紧张无错 九月一号下午来到镇中学,第二天即九月二号就给我们安排了各自的教学任务。 让我欲哭无泪的是领导让我教八年级三班和四班的语文。 初为人师的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表面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紧张和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