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边基坑监测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安置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 第 7 页 2)沉降 监测 点的埋设 沉降 监测 点是固定在基坑围护结构顶部、道路、建(构)筑物、立柱顶的监测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基坑施工期间能顺利进行 监测 ,并能正确反映被测对象的沉降情况。 沉降 监测 点采用不锈钢标志,立尺端为半圆形。 监测 标志直接植入围护结构顶部、地面、需保护的建 (构 )筑物的柱体上或立柱顶部。 对于维护结构顶部的沉降 监测 点,一般要砌筑混凝土保护墩,保护墩高出 监测 部位 2030cm。 埋设完成后,在点位附近书写该点的编号予以标识。 以下是各种沉降监测点 监测 标志样图。 沉降观测点建(构)筑物上单位(mm)501520200300室内(外)地坪 3)基准点、 监测点保护 基准点应按规范要求埋设于基坑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的地方,必要时须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变形监测点的布设须避开基坑护栏、防水矮墙等存在 监测 障碍的地方,并基坑顶、立柱、周边地表、管线 沉降 监测 标志 周边建筑物沉降 监测 标志 广州市黄边路安置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 第 8 页 设立明显标志。 围护结构 墙体及周边土体 测斜孔的布设与保护 1)围护 结 构测斜管埋设 测斜管在支护结构内的位置应避开导管,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① 测管连接:将 4m(或 2m)一节的测斜管用束节逐节连接在一起,接管时除外槽口对齐外,还要检查内槽口是否对齐。 管与管连接时先在测斜管外侧涂上 PVC 胶水,然后将测斜管插入束节,在束节四个方向用自攻螺丝或铝铆钉紧固束节与测斜管。 注意胶水不要涂得过多,以免挤入内槽口结硬后影响以后测试。 自攻螺丝或铝铆钉位置要避开内槽口且不宜过长。 ② 接头防水:在每个束节接头两端用防水胶布包扎,防止水泥浆从接头中渗入测斜管内。 ③ 内槽检验:在测斜管接长过程中 ,不断将测斜管穿入制作好的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待接管结束,测斜管就位放置后,必须检查测斜管一对内槽是否垂直于钢筋笼面,测斜管上下槽口是否扭转。 只有在测斜管内槽位置满足要求后方可封住测斜管下口。 ④ 测管固定:把测斜管绑扎在钢筋笼上。 由于泥浆的浮力作用,测斜管的绑扎定位必须牢固可靠,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上浮或侧向移动。 监测 点 保护 告示 铭 牌 监测点保护墩 测斜管的安装 广州市黄边路安置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 第 9 页 ⑤ 端口保护:在测斜管上端口,外套钢管或硬质 PVC 管,外套管长度应满足以后浮浆混凝土凿除后管子仍插入混凝土 50cm。 ⑥ 吊装下笼:现在一般一幅地墙钢笼都可全笼起吊,这为测斜管的安装带来了方 便。 绑扎在钢笼上的测斜管随钢笼一起放入地槽内,待钢笼就位后,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然后封上测斜管的上口。 在钢笼起吊放入地槽过程中要有专人看护,以防测斜管意外受损。 如遇钢笼入槽失败,应及时检查测斜管是否破损,必要时须重新安装。 ⑦ 圈梁施工:圈梁施工阶段是测斜管最容易受到损坏阶段,如果保护不当将前功尽弃。 因此在地下连续墙凿除上部混凝土以及绑扎圈梁钢筋时,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以防被破坏。 同时应根据圈梁高度重新调整测斜管管口位置。 一般需接长测斜管,此时除外槽对齐外,还要检查内槽是否对齐。 ⑧ 最后检验:在圈梁混凝土浇捣前,应对测斜管作一次检验,检验测斜管是否有滑槽和堵管现象,管长是否满足要求。 如有堵管现象要做好记录,待圈梁混凝土浇好后及时进行疏通。 如有滑槽现象,要判断是否在最后一次接管位置。 如果是,要在圈梁混凝土浇捣前及时进行整改。 2)土体 测斜管埋设 土体测斜 孔采用钻机成孔 埋设。 具 体方法如下: ① 测斜管应埋设于土体水平位移最大的平面位置,一般埋设于 支护结构 外缘 左右的位置。 ② 在选定的部位钻孔,孔径以大于测斜导管最大外径 40mm 为宜,钻孔的铅直度偏差不大于正 负 1 度。 孔深达无水平位移处,即应埋入硬土层或基岩中不少于 2m。 由于护壁泥浆的沉淀,钻孔深度要比导管设计深度大 20%左右。 ③ 接长管道时,应使导向槽严格对正,不得偏扭。 为正常发挥测斜导管对其周围土体变形的监测作用,测斜管管体必须具有适应沉降变形的能力,因此管体接头处应预留沉降段。 每节管道的沉降段长度不大于 10cm,当不能满足预估的沉降量时,应缩小每节管长。 ④ 测斜导管底部要装有底盖,底盖及各测斜导管连接处应进行封闭处理,以防泥浆渗入管内。 ⑤ 埋设过程如下:将有底盖的测斜导管放入钻孔内,用管接头将测斜导管连接,量好预留段长度,然后逐根边铆接、边封闭边下入孔内,注意应使测斜导管内的一对导槽向预计位移的主方向靠近。 在测斜导管下入钻孔过程中应向导管内注入清水来减小钻孔内水产生的浮力,提高埋设速度。 同时,必须保证测斜导管内清洁干净。 ⑥ 导向槽与欲测方位应用经纬仪严格对正。 广州市黄边路安置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 第 10 页 ⑦ 测斜导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可用粗砂回填。 ⑧ 埋设完成后,应及时将测斜导管 的有关资料记入埋设考证记录表。 考证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名称、仪器型号、生产厂家、测斜孔编号、孔深、孔口高程、孔底高程、埋设位置、埋设方式、导槽方向、测斜导管规格、埋设示意图、主要埋设人员、埋设日期等 ⑨ 测斜导管埋好后,经一段时间稳定后,即可建立初值。 3)测斜孔的保护 ⑴ 为了防止泥浆从缝隙中渗入管内,接头处应进行密封处理,涂上柔性密封材料或贴上密封条。 ⑵必要时须加工到硬化路面以下,并加钢板保护,防止被过往车辆碾压、破坏。 ⑶日常监测后须及时盖上顶盖,防止测管被杂物堵塞。 由于 土体测斜孔在坑外,除以上保护措施外,更要加强对测斜孔的巡视,防止来往车辆或人为破坏。 地下水位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1)地下水位点布设 按照设计给定的位置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点,即埋设水位管。 水位管的埋设与安装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① 成孔:水位 监测 孔采用清水钻进,钻头的直径为Φ 130,沿铅直方向钻进。 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地层岩性及变层深度、钻进时间及初见水位等相关数据;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的通畅情况,并做好清洗记录。 ② 井管加工:井管的原材料为内径Φ 70、管壁厚度为 的 PVC 管。 为保证 PVC 管的透水性,在 PVC 管下端0~ 4m 范围内加工蜂窝状Φ 8 的通孔,孔的环向间距为12mm,轴向间距为 12mm,并包土工布滤网,管底埋深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以下 3~ 5m,如右图所示。 水位孔埋设 示意图 回填泥球 透水段 PVC 管 回填黄砂 广州市黄边路安置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 第 11 页 无纺布 PVC管 ③ 井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验合格的内径Φ 70 的 PVC 井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测管高出地面约 200mm,上面加盖,不让雨水进入。 在管的四周用砖砌起,以防损坏。 ④ 回填砾料:在地下水 位 监测 孔井管吊入孔 后,应立即在井管的外围填粒径不大于 5mm 的米石。 ⑤ 洗井:在下管、回填 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 2) 监测点保护 水位孔埋设后应注意施 工期间的保护,必要时加工对硬化地表下,并加盖保护,日常 监测后应及时盖好顶盖,防止地表水的进入。 锚索 、 土钉拉 力 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1) 锚索拉力 监测点的布设 ① 锚索 计与墙体受力面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使锚索受力后,受力面位置不致变形下陷,影响测试结果。 一般可采取在测力计和墙体受力面间增设钢垫板的措施,锚索计安装在锚垫板和锚头之间; ②安装过程应随时进行 锚索 计监测,观测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如有应采取措施处理。 锚索安装时必须从中间开始向周围锚索逐步对称加载,以免锚索计 偏心受力; 水位管底部做法示意图 水位 、测斜 孔保护墩 广州市黄边路安置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 第 12 页 ③进行张拉、锁定过程的应力对比测试。 如示意图所示: 观测点埋设示意图锚索锚具锚索测力计堑板腰梁围护桩 3)监测点保护 监测点 安装好后,须注意传感线的保护,禁止乱牵,并分股做好标志,并分股做好标志。 监测方法及精度 根据基坑监测相关规范,本基坑监测各项目的监测方法 及精度 如下: 围护结构 顶部 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及精度 1) 水平位移 基准点 复测 及工作基点联测 本工程中按变形测量 一 级精度进行平面控制点间的 复测 , 复测 次数不少于 10 次。 复 测数据利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以判断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2) 监测方法及精度 采用经检定合格的测角精度1″以内的 索佳 CX101精密全站仪进行 监测 ,标称测角精度为177。 ″,测距精度为 2+2ppm。 为保证测量精度,经误差分析、计算,主要采用极坐标法,监测精度 1mm满足《监测项目一览表》规定的要求。 按照监测预警系统的规定,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法 监测。 线缆保护箱 监管系统全站仪数据上传界面 广州市黄边路安置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基坑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 第 13 页 在外业 监测 数据合格的情 况下,直接将 监测 数据上传至监测预警系统,由系统计算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形量。 极坐标法测量原理: 如下图所示, A、 B 为已知点, A 点坐标为)( A Ayx , 、 B 点坐标为 )( BB yx, , p 为待定点。 通过测定 AB 边与 Ap 边的夹角β, Ap 边的垂直角ν以及 Ap 边的斜距 S,计算出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 AB 和 Ap 边的平距 D,求得 p 点的坐标 yx、。 通过各点的坐标,求出垂直于基坑边的坐标分量,即为位移量。 围护结构 顶部竖向位移 、 周边 地表沉降 、 周边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及精度 1)沉降监测基准点复测 各基准点 按 变形测量 一 级精度进行控制点间的 复测 , 复测 次数不少于 10 次。 复 测数据利用平差软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