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虾养殖技术汇编内容摘要:

药品种也从最初的生石灰、中草药发展到消毒剂、驱杀虫剂、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雌雄激素类、甚至包括免疫多糖、基因诱导剂等数百个品种。 一般生产规模小,技术条件差,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偏低,多是由畜牧兽药厂改型而来,既生产兽药也兼营一小部分渔药,很少自行开发出具有 特殊功效的渔药,仅有少数企业专门从事渔药生产,这些决定了我国渔药的档次和质量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甚至存在以虚假广告、劣质产品谋取暴利的现象。 2020 年从全国市售渔药抽查情况看,产品标识 (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主要成分,含量,有效期,用途,用法等 )合格率为零;主要成分合格率仅 %,甚至存在虚假药号和劣质渔药现象。 我国 的 渔药 监管 在行政机构方面,各级主管部门应对水产养殖过程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管,并加大对渔药厂家的监管力度,规范渔药市场。 在技术标准方面,首先,制定渔药的临床使用规范 ,促使养殖业者正确用药。 其次,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又不阻碍我国渔业生产发展的水产品药物残留限量标准。 再次,在借鉴畜产品检测和参考国外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并健全自己的检测体系。 在残留检测机构方面,目前通过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只有黄海水产研究所 l 家,应相应增加残留检测机构,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对全国的水产品安全卫生问题做出预报,对突发事件能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在渔病防治过程中提倡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审慎用药;同时研制免疫增强剂、生物渔药和微生态制剂等。 必须指出的是, “中草药不等于绿色渔药 ”,作为药物它也具有正反两面,应重视它的加工方式,不可滥用; “健康养殖不等于不用药 ”,除了改善养殖环境之外,合理、有计划、科学地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3. 开发安全的水产品 无公害水产品 : 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有害有毒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对人类健康无害的水产品。 可以分为三类: ① 在无任何污染的天然水体中生产的水产品。 ② 在自然条件下,使用对人体无 害的生物制剂而生产的水产品。 ③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副作用小、残留低的非人用药品和添加剂生产的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水产品。 绿色水产品 : 是以 “无污染 ”为鲜明的质量特征,并实行 “从水体到餐桌 ”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经专门机构认可,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水产品。 有如下标准: ① 产 8 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② 水产养殖及水产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③ 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④ 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 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璜和标签规定。 此外还涉及到饲料加工、苗种培育、渔药生产、养殖技术等方面,是渔业科学、环保科学、营养学、食品卫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有机水产品 : 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法定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加工品。 (二) 关于禁用药的说明 氯霉素。 该药对人类的毒性较大,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过敏反应,引起再生障碍性贫 血(包括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此外该药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抑制抗体的形成。 该药已在国外较多国家禁用。 呋喃唑酮。 呋喃唑酮残留会对人类造成潜在危害,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等残病。 目前已被欧盟等国家禁用。 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和吡啶基醋酸汞。 汞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极易产生富集性中毒,出现肾损害。 国外已经在水产养殖上禁用这类药物。 锥虫胂胺。 由于砷有剧毒,其制剂不仅可在生物体内形成富集,而且还可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它具有较 强的毒性,国外已被禁用。 五氯酚钠。 它易溶于水,经日光照射易分解。 它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的损害,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毒性极大。 该药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毒性,对人的皮肤、鼻、眼等粘膜刺激性强,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有较大的副作用:它能溶解足够的锌,引起水生动物急性锌中毒,更严重的是孔雀石绿是一种致癌、致畸药物,可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危害。 杀虫脒和双甲脒。 农业部、卫生部在发布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中把杀虫脒列为高毒药物,1989 年已宣布杀虫脒作为淘汰药物;双甲 脒不仅毒性高,其中间代谢产物对人体也有致癌作用。 该类药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体造成潜在的致癌危险。 该类药物国外也被禁用。 林丹、毒杀芬。 均为有机氯杀虫剂。 其最大的特点是自然降解慢,残留期长,有生物富集作用,有致癌性,对人体功能性器官有损害等。 该类药物国外已经禁用。 甲基睾丸酮、已烯雌粉。 属于激素类药物。 在水产动物体内的代谢较慢,极小的残留都可对人类造成危害。 甲基睾丸酮对妇女可能会引起类似早孕的反应及乳房胀、不规则出血等;大剂量应用影响肝脏功能;孕妇有女胎男性化和畸胎发生, 容易引起新生儿溶血及黄疸。 已烯雌粉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反应,损害肝脏和肾脏;可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导致孕妇胎儿畸形。 酒石酸锑钾。 该药是一种毒性很大的药物,尤其是对心脏毒性大,能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早博,甚至发生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该药还可使肝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出现黄痘,并发展成中毒性肝炎。 该药在国外已被禁用。 1 喹乙醇。 主要作为一种化学促生长剂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它的抗菌作用是次要的。 由于此药的长期添加,已发现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肝、肾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引起 水产养殖动物肝脏肿大、腹水,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 如果长期使用该类药,则会造成耐药性,导致肠球菌广为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欧盟等禁用。 (三) 渔药的规范使用 规范用药,就是要从药物、病原、环境、养殖动物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果地使用渔药,包括正确选药、适宜用药、合理给药和药效评价等。 遵守相应的规定 严格按照国家和农业部的规定,不得直接使用原料药,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的药物和禁用药物,水产品上市前要严格遵守休药期。 建立用药处方制度 渔药与人 用药物及兽药一样,使用应该科学合理,必须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监督。 我国应探索实施水产执业兽医制度,使用处方药,使渔药的使用由无序到有序、由盲目到科学。 如没有兽(渔) 9 医的处方,就不能购买抗生素等,从而在源头上杜绝了抗生素的滥用。 正确诊断病情 a 查明病因 在检查病原体的同时,对环境因子、饲养管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做出综合分析。 b 详尽了解发病的全过程 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养殖管理上的各个环节,以及曾采用过的防治措施,加以综合分析,将有助于对体表和内脏检查,从而得出比 较准确的结果。 c 调查水产动物饲养管理情况 包括清塘的药品和方法;养殖的种类、来源;放养密度;放养之前的消毒及消毒剂的种类、质量、数量;饲料的种类、来源、数量等。 d 调查有关的环境因子 包括调查水源中有没有污染源,水质的好坏,水温的变化情况,养殖水面周围的农田施放农药的情况,底质的情况,水源的污染等。 e 调查发病情况和曾经采取过的防治措施 包括发病的时间,发病的动物,死亡情况,采取的措施等。 f 病体检查 在养殖池内选择病情较重、症状比较明显,但还没有死亡或刚死亡不久的个 体来进行病体检查。 且每种水产动物应多检查几条。 选药原则 鼓励使用国家颁布的推荐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并把药物防治与生态防治和免疫防治结合起来。 ( 1)有效性 首先要看药物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 给药后死亡率的降低常是确定给药疗效的一个主要依据,但还必须从摄食率、增重率、饲料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差异,并以病理组织学证明治愈作为依据。 在选择抗菌素时应依据以下几点: a 要根据细菌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的抗菌谱。 b 在养 殖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c 抗菌素对致病菌的作用类型。 为了增强药物的针对性,了解药物对病原菌的作用类型是很有必要的。 ( 2)安全性 渔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在选择药物时,既要看到它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又要看到其不良作用的一面,有的药物虽然在治疗疾病上非常有效,但因其毒副作用大或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而不得不被禁止使用。 如治疗草鱼的细菌性肠炎病,通常选用抗菌药内服,而不选用消毒液内服,特别是重复多次用药物时。 ( 3)方便性 医药和兽药大多是直接对个体用药,而渔药除少数情 况下使用注射法和涂擦法外,都是间接地对群体用药,投喂药饵或将药物投放到养殖水体中进行药浴。 因此,操作方便和容易掌握是选择渔药的要求之一。 ( 4)经济性 从两方面考虑: ① 临床用药经济分析 要分析用药后,病害能不能治愈,治愈后,水产动物生长的快慢,品质,销售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用药是否经济。 不鼓励用药,能够不用药就不用药。 ② 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 水产养殖由于具有广泛、分散、大面积的特点,使用药物时需要的药量比较大(尤其是药浴),应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原则下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 给药途径的 选择 ( 1)口服法 口服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鱼,虾类不产生应激反应等。 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特别是细菌性肠炎病和寄生肠虫病。 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动物病情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对滤食性和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有一种强制性的口服方法 ——口灌法,能够保证药物摄入比较充分,用药量准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操作比较麻烦,用药过程易造成鱼体损害,是一种只能作为最后采取的治疗措施(在病鱼不摄食时使用)或试验 研究使用的方法。 ( 2)药浴法 按照药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洗法;根据药液浸泡的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瞬间浸泡法、短时间浸泡法、长时间浸泡法、流水浸泡法。 如遍洒法是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浸洗法用药量少,操作简便,可人为控制,对体表和鳃上病原生物的控制效果 10 好,对养殖水体的其他生物无影响,是目前工厂化养殖经常应用的一种药浴方法。 在人工繁殖生产中从外地购买的或自然水体中捕捞的亲鱼、亲虾、亲贝等及其受精卵也可用浸洗法进行消毒。 ( 3)注射法 鱼病防治中常用的注射法有两种,即肌肉注射 和腹腔注射法。 此法用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高(药物注射)、预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操作麻烦,容易损伤鱼体。 合适对象是那些数量少又珍贵的种类,或是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 治疗细菌性疾病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或细菌感染用疫苗、菌苗等。 ( 4)涂抹法 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适用范围小。 主要用于少量鱼、蛙、鳖等养殖动物,以及因操作、长途运输后身体受损伤或亲鱼等体表病灶的处理。 适用于皮肤溃疡病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伤。 ( 5)悬挂法 用于流行病季节来到之前的预 防或病情轻时采用,具有用药量少、成本低、方法简便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有当鱼、虾游到挂袋食场吃食及活动时,才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常用的悬挂药物有含氯消毒剂、硫酸铜、敌百虫等。 给药剂量的确定 通常,药物的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即治疗量)、极量、中毒量。 剂量的选择范围一般是在最小有效量以上,极量以下的药量称之为安全范围。 药物在池塘中受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影响,诸如 pH、溶解氧、水温、硬度、盐度、有机质和浮游生物的含量等,也是考虑药物剂量的因素。 疗程的确定 用药的疗程要考虑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药的时间间隔,即一种养殖生物经确诊疾病后,每日用药一次抑或每日用药两次或更多,或隔日用药一次;二是总共应当用药多少次和多少天。 用药的次数应根据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消除速率而定。 对药物半衰期( T1/2)短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长期用药应注意避免积蓄中毒。 具体给药方案的确定应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过程)以及药物在机体内对病原体的作用力确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用户必须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严格用药的次数和全程用药量,切勿 随意增减,对毒性大的或消除慢的药物,应规定每日的用量和疗程。 另外,用药时间的选择,则应根据具体的药物、养殖的种类、疾病的类型等综合考虑。 例如日本对虾患细菌性弧菌病,则应在傍晚或夜间投喂抗菌素药饵,因为日本对虾白天潜伏于泥沙而晚上外出并摄食的习性,因此在夜间投喂药饵对该病的防治更为有效。 (四) 渔药鉴别的科学方法 近年来,渔药品种繁多,良莠混杂,令人眼花缭乱,使得用户在选择上无所适从。 这里 从渔药的包装、产品外观、 “三证 ”等方面进行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