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传导论内容摘要:
辯。 (參 40:2) 我 說了無知的話 ( 參42:3~5) 16 主題 解釋 重點 痛苦 雖然約伯本身是十全十美的人,他失去他的財富、子女、和健康。 雖然他的友人企圖折服他苦痛是來自他本身的罪惡,為約伯而言,最大的試探不是來自他身體上的痛苦或者是任何的損失;而是他不能明白天主為何要讓他受苦。 痛苦可能是,但不是時常是罪惡的懲罰。 有時,好人未必有好報。 但是那些深愛天主的人並不要求天主豁免他在世的痛苦。 雖然我們未必了解我們在世上所遭遇的苦痛,但是這些痛苦能帶給我們再去發現天主。 撒殫的襲擊 撒殫企圖使約伯相信天主統治這個世界並不理想,因 而使約伯和天主的親密關係有所破裂。 撒殫曾向天主提出許可拿去約伯的兒女、財富和健康。 天主卻限制牠的行動,不准牠殺害約伯。 我們一定要學習去識別和烈要害伯撒殫的襲擊,因為牠不能夠作超越天主所規限牠的事。 不要讓任何親身的經驗去把我們和天主的關係拉遠。 雖然我們不能夠控制撒殫的襲擊,我們卻可以選擇適當的方法應變牠的突襲。 天主的美善 天主是全能的和智慧的天主。 他的計劃是完美的,雖然我們有時並不明白天主的行徑。 約伯的苦痛為我們來說好像不合情理,因為按常人的理智來說,好人自有好報。 當約伯在極雖然天主無處不在,有時我們會覺得他不在我們的左右。 當我們感覺他不在時,我們會感覺孤單並懷疑他是否照顧我們。 我們服事天主,就是因為他是天主,不是我們的感 17 度沮喪失望時,天主向他發言, 指給他他的智慧和能力。 覺。 天主對我們的痛苦是有感覺的和有反應的。 因為天主是充滿的,我們擁有他便足夠了。 驕傲 約伯的友人肯定了他們對約伯的言論。 天主責斥他們因為他們狂妄自大。 人的智慧是不完整的是短暫的。 因此過份的驕矜是罪惡的總結 我們定要小心不要判斷他人。 若是,我們便在人前展示了我們驕矜的罪過。 我們一定要警覺我們對天主下的結論:天主如何的虧待我們。 當我們確 確切切認為自己是對時,我們就是驕傲的人了。 信任 只有天主一個人知道約伯痛苦的原因,但是他不向約伯作出解釋。 除此之外,約伯就算在極度痛苦時也永不放棄天主。 他永不把他的希望放在他的經驗上──他的智慧、他的友人或是他的健康。 約伯把天主放在焦點上。 約伯展示出任何人都有的一份信任。 當所有的東西都從我們中溜走時,我們確認天主仍然在我們心中。 我們不能要求天主向我們解釋所有的一切。 天主把他自己交給了我們。 但不是他計劃中的所有細節。 我們要記住,現今的生命,和它的痛苦,不是我們的最後命運。 痛苦的來源 來源 誰要負 責 誰受影響 回應的必需 我的罪 我自己 自己和其他的人 悔改和向天主承認己罪 18 其他的罪 罪人和其他容許罪惡發生的人 大概可以說是所有人包括犯罪的人 主動的抵抗罪惡的行為並接納罪人 可避免的身體( 或是自然 )的災害 無知的人,不顧事實的人,或是拒絕迫害他人的人 大部份在這事情發生下的人 如可能的話,防止 他 們 的 行為,如不可能的話,要準備適當的防衛措施 不可避免的身體 ( 或是自然 )的災害 天主、撒殫 現世的人 繼續相信天主的忠信 當痛苦和煩惱出現,是不是這些問題都是來自撒殫。 在約伯的故事裏,他的一連串悲劇 ,雖是來自撒殫,但不是所有的都是撒殫製造出來的。 上表展示出四大痛苦根源。 其中之一或是它們的組合就會產生痛苦,如果知道為何我們會受苦,這會教育我們怎樣避免它的成因和怎樣去處理這不幸的事情。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作出怎樣的回應。 痛苦怎樣影響我們 痛苦是幫助我們當…… 痛苦是傷害我們當…… 我們轉向天主,祈求明白、忍耐和獲得釋放 我們因著它而變得更加心硬和拒絕天主 我們發問問題,而這些問題不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花時間去相的問題 我們拒絕去提出問題和讓這寶貴的人生的課程白白溜走 它準 備我們去安慰其他的受苦者而確認它 我們容許它令我們自我為中心和自私 我們開放自己讓尊敬天主的人來幫助我們 我們拒絕任何人的幫助 我們要學習對天主的信任 我們拒絕這事實──天主在這事件上帶給我們的益處 我們了解我們能夠確認基督也曾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苦 我們譴責天主的不義和更令其他的人反對他。 我們對世界的痛苦身同感受 我們拒絕開放自己去接受我們 19 生活上的改變 天主的正義 錯誤的觀念 正確的觀念 公平法與天主分開,公義在天主之上 公義在天主中 天主受以上的法律所限制,天主的行動一定要受此法律所約束,因為這是公平法律嘛,我們的回應就是要訴諸這法律 天主自己就是公義的標準。 他按照他自己的完美道德,用他的能力去處事。 這樣,無論他所作的是甚麼,都是公義的,就算我們不甚了解。 我們的回應是訴諸於天主。 對痛苦的四種觀點 撒殫的觀點 人們相信天主只在於他們生活幸福美滿,未受痛苦所煎熬 (這是絕對的錯 ) 三友的觀點 痛苦是來自天主對罪惡公義的懲罰 (這不是時常對的 ) 厄里烏的觀點 痛苦是天主對人的教育方法,鍛鍊和淨化他 (是對的,但不是完整的解釋 ) 天主的觀點 痛苦令我們更加信任天主,因為他是天主。 不是只信 天主所作的事。 神學 序幕的神學 從故事的整體觀之,終場很是突然,有的學者認為此乃約伯傳作者故意的安排,為顯示約伯的受苦不合乎常情,亦是不可理解的奧秘。 20 撒殫設法使「天主的僕人」跌倒,乃出於嫉妒的動機。 然從約伯一方面來看,他深信此一連串的災禍,來勢如此迅速突然,必有天主的安排。 (一 ) 天主的容許 「天主賜的、天主收回」 (1:21)。 約伯之所以能夠說出這樣的話 ,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其委順之心,另一方面,更由於他相信這些災難的發生必有天主的容許。 從天主與撒殫的對話裡,我們可以找到「天主容許」的證據 (見 1:12, 2:6)。 天主容許的只是一個「機會」 , 而這個機會對約伯而言,乃是一個嚴重的考驗;在這機會裡,約伯可以背叛天主,亦可成為一個更純全的義人。 同時,這機會對撒殫則是一個「挑戰」 , 牠的成功與失敗全繫於此機會。 既然機會來自天主,自然仍由天主自己操縱,在天主與撒殫的談話中,我們多次看見天主的主動和撒殫的被動。 約伯受苦的程度是撒殫所能決定的,必須經過天主的批准,譬如在第一次試探中,撒殫無法加害約伯的身體,因為天主不容許(見 1:12)。 同樣,在第二次考驗中,天主也不容許撒殫傷及義人的性命 (見 2:6)。 約伯為何遭受如 此的痛苦。 這個問題,約伯自己不知道,只有天主和讀者知道。 約伯所知道的只是天主的容許。 十分清楚,撒殫懷疑的不是義人的行為和義德,而是懷疑他修德的動機 (見 1:9); 而此動機都在約伯對天主的讚美和宣信中得到了澄清和淨化。 (二 ) 約伯對災難的態度 約伯對這個考驗的答覆是積極的。 他之所以撕裂衣服,剃去頭髮……等,並非表示他悔過,他從沒有把這些痛苦視為懲罰,這些行動只是表達他內心所懷的悲哀罷了。 約伯對苦難的答覆,大概可歸納下列四點 (見 1:21): 1. 赤身露體。 衣物服飾雖不是最重要的,但仍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是人財產 的一部份,人既空手來到此世,死亡亦復使人赤身歸去。 約伯在此宣信天主為萬物的主宰,人本為烏有,捨棄財物並不算得甚麼。 21 2. 返回大地。 人終要返回大地的懷抱,「在那裏 (冥府 ), 一切痛苦都消失,回歸大地就如回到母親的懷抱 (見 2:16~17)。 可是,在回到大地以前,人因罪的緣故必須受苦。 3. 天主給的天主收回。 天主既給了,又要收回。 在此似乎存有某種對立,在古經中,這樣的對立仍可在別的地方找到 (如撒上 2:1~10等 )。 約伯在此宣信天主為絕對的主宰,祂有絕對的自由,祂要施與的便施與,祂要憐憫的便憐憫,人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天主白 白的贈與和恩賜。 4. 讚美天主。 約伯讚美天主是因為他看出來,天主的旨意和大能就在此一連串不幸的事件中彰顯出來。 約伯的讚美天同時亦是一種宣信,他相信天主在人生命中的干預和作為均是合理的。 在約伯對苦難的答覆中,我們可見其態度是一種「在盟約」中的態度──他是天主的僕人,天主是他的主人。 約伯全心仰賴主的愛。 (三 ) 糊塗女人 目睹約伯悽厲的痛苦,約伯的妻子喪失了信心,她開始違背天主,並勸丈夫與她一同放棄信仰。 約伯面對妻子,其答覆是堅忍而嚴厲的。 「糊塗女人」是一句很嚴厲的斥責語,「糊塗」乃指不相信天主的人,尤其在智慧著作中, 這句話常用來叱責不信者 (參箴 30:32, 17:21; 依 32:4~6) 結論 由於約伯的信仰,他堅忍了一切痛苦,克勝了種種誘惑和困難。 甚麼能使他與天主分開。 既不是財產、子女、妻子、亦不是自身的榮譽和疾苦。 可是,在序幕中的描寫,約伯的表現似乎太超然,不是常人的表現,作者為補充這一點,叫我們進入辯部份去看義人在信仰上掙扎,作者的目的不在使我們感動,而在於喚醒人皈依天主,了解在痛苦中承行主旨的意義。 22 三友言論神學 一、 三友的言論實可綜合為一,相提並論 1. 惡人的命運 從下列表可以看出,這是三場對話中,幾乎每位 朋友的言論皆有的主題: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厄里法次 4:7~11,5:2~7 15:17~35 22:15~18 彼耳達得 8:8~19 18:5~21 左法爾 11:20 20:4~29 27:13~23, 24:18~24 厄里法次說:「照我所見:那播種邪惡;散佈毒害的,必收毒害」 (4:8)。 彼耳達得則以另一形式表達同樣的見解:「惡人的光必要熄滅,他的火熖必不發亮。 」 (18:5)。 他將惡人的生活加以界定──「由光明進入黑暗」 (18:18),這是一過程,由短暫的光明進入真正的黑暗,而終為 黑暗所吞噬 (18:6, 參 20:26, 22:11), 他的財富也被消滅(20:20)。 2. 善人的幸福 這個標題和上述「惡人的惡運」相連,然而二者並非對立,而是附屬於前者,具有補充作用: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厄里法次 5:17~26 22:21~30 彼耳達得 8:5~7, 20~22 左法爾 11:13~19 由上表可知「惡人的厄運」和「善人的幸」兩標題並不平行發展:後者在第二場對話中從缺,第三場則僅出現一次。 觀其內容,善人的命運正與惡人相反,他由黑暗進入光明,或由微弱的光明趨向 強烈的光明,左法爾鄭重地肯定這點。 厄里法次則與其他二友稍有不同,他更強調精神價 (22:23~26)。 三友一致認為:倘若約伯純潔正直,一心尋覓天主,必蒙天主垂顧,使他興隆強大(8:5~7)。 3. 讚美詩 23 第三個標題是讚美詩,其分佈如下表: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厄里法次 5:9~16 22:12(29~30) 彼耳達得 25:1~6, 26:5~14 左法爾 11:7~11 值得注意的是讚美詩,和聖經上常見的讚美詩不同,毫不涉及以色列的歷史以及天主在救恩史中所顯示的威能,顯然作 者無意把三友局限在以色列的範圍內。 反之,在他心目中,智者 (三友 )的視界遍及普世。 只是他在描寫人在神聖尊威之前顯得何其卑小不堪時,依舊援用聖經讚美詩的類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些讚美詩的文學絡:從上下文可以看出,三友都不是白白地來唱一首讚美詩,而是各有用意,其目的在於藉此引出後面要講的道理,那就是:天主的行徑高深莫測。 他主持公道,賞善罰惡,因此約伯應當自謙自下才是。 例如五章厄里法次的讚美詩便引進一個十分巧妙的倫理思想:「天主所懲戒的人是有福的,全能者的訓戒,你不可忽視。 」 (5:17)。 左法爾由讚美迅速轉入勸勉 (11:11ff); 至於彼耳達得的讚美詩則乾脆否認人能有甚麼值得炫燿之處 (25:6)。 根據以上簡短的分析,我們得以把約伯三友的言論歸納為一,雖然他們代表三種個性不同的人物,但所處的立場卻相同,此種立場可能出自同一學府。 二、 三友言論的基礎和中心:天主的公義 約伯的朋友們三度言及人在天主前的不堪 (indignity)──厄里法次二次: 4:17, 15:14,一思想: 25:4。 要明瞭以上三節的涵意,我們先要懂得舊約中「正義」 (字根 字音譯 sedaqah)此一概念的意義。 「正 義」一詞可能帶有法律的意義,然而絕不止於此,因為其中隱含一種關係,這項關係是以色列人倫理生活的最高準則:人們對生活中種種行為的評價並不基於抽象的價值觀,而是在人際關係中,在具體的情況中判斷這人對那人應當如。约伯传导论
相关推荐
勒的激励理论,对于管理人员,应实行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计划,而为了使管理人员更注重组织的未来发展和长远利益,应更偏重于长期激励;对于专业人员,在保证金钱激励的基础上,更应关注以满足他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建立的激励机制。 毕业论文 根据《教育法》规定 “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 ,在上海和北京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拓展市场,取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 例如许多跨国公司就是凭借其技术优势或资金优势在其他国家投资,占有更大的市场。 以中国这个大市场为例,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已经成 为全球经济中不能忽视的市场,因此,跨国公司都加大了在中国本土化的力度,除了我们提到的生产本土化之外,很多的高科技公司更将其研发中心搬到中国。 荷兰飞利浦公司为抢占中国市场, 1994 年就在中国的苏州建立研发中心,与荷兰总部以及新加坡
0 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技巧研究/秦其文//中国经济史研究 (京 ), 2020. 1. 59~ 68 近代商会化解金融风潮之探析:以天津为中心/宋美云/历史教学 (津 ), 2020. 3. 11~ 18 新旧之间:近代山西的商会与行会/韩晓莉/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0. 1. 67~ 72 上海近代庄票的性质、数量与功能/李耀华//财经研究 (沪 ), 2020. 2. 98~
家冯定在他撰写的《平凡的真理》中说:真理,并非象有些人所认为的.好象是玄虚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没有凭准的;都不是的。 真 理是实实在在的,或者说是平凡的。 平凡可并不是浅薄或者庸俗的意思,而是说:真理是客观在主观中的反映,所以是客观存在的,是跟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群众分不开的。 只要我们不要‚自命不凡‛,不要光是胡思乱想,而能够钻研并理解平凡的事物,接近和体会平凡的群众所说的和所做的
时根据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现状进一步规划学生实习教学内容,使我们对毕业生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毕业生的质量获得了社会上广泛认可,广东地区诸多知名生物技术企业如华大基因、深圳光明等都主动招聘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对 毕业 论文的撰写也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指导,选取部分 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发表, 发表 论文数 超过 毕业论文总数的 10%, 其中 大部分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