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汉语的十大区别内容摘要:

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 我们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 is imagined, be pared 和 be 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如: 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 but it is not likely to result in any situation that will ever restore (归还;恢复,复兴;恢复健康,复原) that sense of cheap and plentiful energy we have had in the past time. 译文:必须找到新的能源,这需要时间;而过去我们感觉到的那种能源价廉而充足的情况将不大可能再出现了。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 第一次说 我认为 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 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 I believe或 I imagine之类的表达。 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 The mIonkey/Is most extraordinary ac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Ionkey/I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译文: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 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 tractor 和 vehicle 在句中显然都表示 拖拉机 ,英语表达上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 七、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 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 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 disintegration 土崩瓦解 ardent (热心的;热情的) loyalty 赤胆忠心 total exhaustion 筋疲力尽 farsightedness 远见卓识 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虑 perfect harmony (和声;和睦)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es 画饼充饥 with。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