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杨凌示范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版及用于国开行贷款(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城市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相比,这里就 成了死角和盲区,必须通过尽快完善配套设施来改善这里居民的生活 条件。 总之,棚户区改造是惠及广大群众的最大民心工程,是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 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快 城建事业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杨凌 xxxx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市政府规划,对杨凌区 xxxx镇 进行棚户区改造,推进 xxxx镇的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支持 xxxx镇的 城市发展规划。 因此,茌平县田庄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符合陕西 省及杨凌区 “ 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 ” 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杨凌示范区 xxxx中心社区(南区)项目的建设符合 山东省、聊城市棚户区、旧住宅区整治和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 难的政策, 该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政策符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颁发施行后,经过 20多 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提出鼓励发展我国房 地产行业。 拟建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规划中指出: “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和问 责机制,把保障基本住房、稳定房价和加强市场监管纳入各地经济社 11 会发展 的工作目标,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负直 接责任。 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 性住房用地,有效扩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给。 ”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xx年本)》 中 “ 第一类鼓励类 ” ,第二十一条 “ 建筑 ” 中 “6. 先进适用的建筑成 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和推广 ” 的要求。 因此,该项目属于国 家产业结构调整中鼓励类项目。 12 第四章建设规模 项目区现状 杨凌示范区 xxxx中心社区(南区)坐落于杨凌 xxxx镇农科路以 东、大兴路以西、佑仁路 以南、北干渠路以北。 小区的建设主要用于 安置杨陵区 xxxx镇寨东村、寨西村、西小寨等三个城中村棚户区原 居民 958户、 3832人。 为解决失征农民的住房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新 农村建设步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决定, xxxx中心社区(南区)项 目列入杨凌示范区 20xx年度重点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 中心社区(南区)项目占地 119亩,总建筑面积 ㎡,建 设内容包括 12栋带电梯住宅楼(其中 18F住宅 5座、 16F住宅 2座、 12F住宅 2座、 6F住宅 3栋),建筑密度 %,容积率为 ,绿 化率 30%,规划建设棚改房 1632套。 本项目拟安置杨陵区 xxxx镇寨东村、寨西村、西小寨等三个城 中村棚户区原居民 958户、 3832人。 具体建设内容及建筑指标如下。 表 41 主要建设内容及指标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 1总用地面积 m2 m2 m2 m2 2总建筑面积 m2 m2 m2 m2 3居住户数户 4居住人数人 13 5户均人口人 /户 6容积率 7建筑密度 % 8绿地率 % 表 42 项目住宅楼户型面积一览表 楼号单元层数 户 型 户型户 数(套) 户型面 积(㎡) 户型总面 积(㎡) 户型 户型户 数(套) 户型面 积(㎡) 户型总面 积(㎡) 13 22 33 42 53 63 72 82 92 102 112 123 小计 合计总户数= 1632 总面积= 194, 14 第五章地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 本拟建项目地址位于杨陵区 xxxx镇农科路以东、大兴路以西、 佑仁路以南、北干渠路以北。 该项目所处地段属于杨陵区居 住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周边建设外 部条件较好,目前水、电、暖、燃气已达到随时利用的条件。 建设条件 地形与地质 杨凌地处 “ 八百里秦川 ” 的关中平原中部,位于东经 108176。 ~ 108176。 07′ ,北纬 34176。 12′ ~ 34176。 20′ 之间,南望秦岭山脉,紧邻渭河之滨。 区域东西长约 16公里,南北宽约 7公里,行政管辖面积 公里。 东距西安市中心 82公里,西距宝鸡市中心 86公里。 杨凌的北 部的土壤结构为黄土,南部为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的秦岭山脉,秦岭 植被以森林、灌木为主。 秦岭是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岭, 为杨凌构成 了天然气候屏障。 杨凌北靠黄土台塬区,南濒渭河,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端,地貌 以渭河冲积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在 431563米之间,西北高而东南低, 以落差形成三个阶地和渭河滩地。 ① 渭河三级阶地。 分布在杨凌北部, 海拔 ,相对高差 48米,坡降 1%,其面积约占全区总 面积的 59%; ② 渭河二级阶地。 分布在杨凌中部,海拔 米,其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 ③ 渭河一级阶地。 分布在杨凌 中南部,海拔 ,坡降 %,其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 ④ 渭河滩地。 分布在杨凌南部,海拔 ,地势平 坦,其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 水文 杨凌水资源较为丰富。 渭河为示范区南界,东界为漆水河,北界 为韦水环绕。 渭河为区内最大河流,多年平均流量 /秒, 15 年径流量 , 5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 7100立方米/秒, 百年一遇洪水为 8200立方米/秒,另有关中灌区主干渠 (高干渠和渭 惠渠 )东西方向横贯区内。 此外,示范区内地下水丰富,富存于砂、 砂砾石和黄土状结构之中,埋深在 2— 65米。 气候气象 杨凌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雨量适中,多年平均气温为 13℃ ,平均日照时数为 ,年 总辐射量 /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 — ,由 北向南递增, 9月份为两个降水高峰期;年均植被蒸发量 米;全年无霜期为 213天,最大积雪厚度 23厘米,最大冻土深度 24 厘米;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风,最大风速 /秒,干燥度为 %。 交通布局及通讯条件 杨陵区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电话通信全 部进入了国 际、国内长途自动电话网,互联网城区实现了可户户通。 现有国道主干线 G045连(云港) 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东西穿 境而过,贯通连接周边十余个省会城市,构成了 “ 一日交通圈 ” ,覆盖 6亿人口。 以杨凌为中心, 1小时公路车程可以铺盖包括省会西安(总 人口 830万, 2020年预计人口 1070万)及咸阳 (总人口 , 2020 年预计人口 610万 )、宝鸡 (总人口 403万, 2020年预计人口 432万 )在 内的多个大中城市; 2小时车程可覆盖省内渭南市、铜川市; 35小 时车程可覆盖省内汉中、商洛、安康、榆 林、延安五个城市及省外的 天水、平凉、庆阳、三门峡、洛阳、运城、临汾等地市。 项目建设所需要的主要材料为砖、水泥、河砂、石子、石灰等, 均可就地购买。 木材、钢材均由当地建材市场充足供应,可满足项目 建设的需要。 建材运输可通过城市公路网与各建材供应商联系,将项目建设所 16 需建材、设备、机械直接运至施工现场。 公用工程条件 杨陵区供水、供热、供气、治污等市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 功能有了质的提高,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水利、 交通、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加强。 用电由杨陵区市政供电网供给; 用水接市政管网预留; 燃气由燃气公司供应; 暖气接供热公司街道供暖管网预留; 电话、宽带、有线,接既有线路; 室外排水接民生路市政排污管道网。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 本项目场址地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端,地貌类别为渭河 冲谷平原和河流阶地,地层表面为 Q3一 Q4黄土状亚粘土,地基承 载力大于 /平方厘米,地震烈度为 7度。 该项目满足高层建 筑的要求。 建筑项目选址不压覆矿床和文物,不影响防洪、交通等设施安全。 项目建设符合杨陵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建 设规划的总体要求;项目用地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要求,符 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占地规模和土地利用率合理;符合因地制 宜、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等原则要求。 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设部建抗《关于执行 “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 有关 规定的通知》( 1993) 13号和省建抗《关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规定的 通知》( 1993) 44号,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本项 目工程场地为三类建筑,抗震设计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17。 综上所述,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条件等 方面综合分析,同时考虑便于管理等各因素,本项目地址是较适宜的。 18 第六章设计方案 设计依据 本项目设计依据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杨陵城市总体规划》;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xx);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1993) 20xx年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1995); 《建设部城市居住小区试点综 合评价内容(实施方案)》; 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目标客户需求特点。 设计目标与原则 设计目标 此次规划设计体现现代理念,创造适住、美观、方便、生态型的 居住家园。 规划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之一 —— 整体生态环境的营造 依托于城市的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基地现状环境,营造出 “ 流动 的绿色空间 ” ,并以带形绿色通廊为主要骨架,结合各具特色的组群 绿化形成住区的网络绿化体系,并与城市的绿带紧密结合形成整体的 生态环境。 目标之二 —— 均质空间和均好环境景观 住区的均质空间和均好的环境景观 体现了平等的原则,符合和谐 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作为居民住房质量品价的重要的参 考指数之一。 目标之三 —— 个性化空间的塑造 感受居住区的个性化的最主要因素来自于居者对于外部空间的 19 体验,本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自然形态的街坊的有机组合,形成空间疏 与密、收与放、动与静的变化,构成别具特色的住区社区空间意象。 设计方案和工程造价上应符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原则 中心型的绿化系统 居住小区景观系统按照 “ 点 ” 、 “ 线 ” 、 “ 面 ” 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轴 线、渗透等处理方式,使规划区形 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 面 ” :指整个小区的中心绿地,布置大量草坪绿化与树木,布置 社区广场及硬质铺装,这是社区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 “ 线 ” :道路绿化。 设计中可充分对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合理利用, 纳入整个社区的绿化景观系统之中。 整个小区通过视觉走廊、景观轴 线进行有机联系。 “ 点 ” :规划区内各居住院落宅间的公共绿地,是最贴近居民的绿 化开敞空间,规划设置各类活动场地、休闲设施为居民服务。 基于地形的空间布局 基地用地形状较为规整,因此住宅围绕住区中心绿地布置,使绿 化、道路与建筑相配合,突出 “ 中心明确,密疏 有致 ” 的空间特征,形 成理性的居住空间。 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注意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物业管理经验的推广,加强信 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创建一个设施健全、水平先进、管理科学、充 满时代感的居住区。 便捷的交通条件 地块中间位置设置网格式主路,再向每个单体建筑引出宅前路。 主路网采用直线网格型布置,围合中心绿地和串联各个楼宇,为 小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心(规划以人为本) 20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倡导空间的人性化,住区的空间规划以人的 活 动和人的体验为设计先导,力求营造一个舒适、安全、亲切、宜于 交流的公共场所。 而场所中所有的设施、绿化都围绕空间的主题来精 心规划,营造具有戏剧性的场景,加强了硬体所无法提供的文化气息, 增添了浏览后的愉悦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休息与活动 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住区将越来越具有更为 广阔的社会功能,从而也将赋予家居环境更为丰富、生动的时代气息。 规划设计为每个人提供优美、氛围温馨、治安良好的住区环境。 给老人和儿童创造安宁、祥和的居住环境,尤其要为老弱、幼小 者提供方便的步行系统和 无障碍化设计,为活动提供开敞空间。 对家庭社会交往,需要在户外设置多种形式的交往空间,大片绿 地里、安静的住区内、开阔的广场上,到处可见友好的交谈,热情的 致意,使每个居住者都有家园的感受。 创造理性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是建筑形态、道路结构、景观绿化等要素通过规划形成 的小环境,是人们生活。西安杨凌示范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版及用于国开行贷款(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