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亳邑新探(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商”、“在亳”之类的卜辞,有的虽记有“征人方”、记有月和干支日或仅记干支日,但恰恰都没有“十祀”的纪年。 也就是说,自董作宾先生以来,是研究者自己主观上认为这些“在商”“在亳”的征人方卜辞,应该和有“十祀”纪年的“告于大邑商”的卜辞一样,都是商王十祀时征人方卜辞,因而把它们排列在了十祀征人方卜辞之中,而这些卜辞本身却并未告诉我们它们是十祀时的卜辞。 卜辞自身并没有“十祀”纪年,那它就有属于“十祀”之外征人方卜辞的可能。 其次,那些只是记有“在某地贞:今日步于某地,无灾。 ”而并无“征人方”字样的卜辞,是 否一定是征人方卜辞,也很值得怀疑,因而也就不一定非要排入征人方谱中不可。 在征人方卜辞中,那些无“十祀”纪年却写有“在商”“在亳”之类的卜辞,有可能属于“十祀”之外,而根据出土材料,帝乙帝辛时期征人方也并非仅仅是“十祀”一次,至少还有“十五祀”征人方的记录。 如商代《小臣艅犀尊》铭文: 丁巳,王省夔京。 王赐小臣艅夔贝。 唯王来征人方,唯王十祀又五, 日。 此铜器被认为是十五祀征人方归途所铸。 “唯王来征人方”用语,与卜辞“二月癸巳,唯王来征人方,在齐 ”(《合集》 36493)和“五月癸卯,唯王来征人方,在 ”(《合集》 36495)中的“唯王来征人方”,完全相同。 铭文中的“唯王十祀又五, 日”属于时间署辞,其中“唯王十祀又五”是纪年,“ 日”是以周祭祭祀作时间署辞,是配合前面的干支日使用的,据研究,在商代末期盛行这种用干支加周祭祭祀纪日的制度。 2乙辛时期,既有十祀时的征人方战役,也有十五祀时的征人方战役,也可能还有其他时间的征人方事件, 3但排谱者们几乎把绝大多数材料都排入十祀征人方谱中,留给十五祀的寥寥无几,这种情况固然有研究中的无奈。 但值得指出的是,正是由于把上举那些记有“在商”的卜辞排入十祀征人方谱中, 1 a董作宾:《殷历谱》下卷“帝辛日谱”。 b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八章第 八节“乙辛时代所征的人方、盂方”。 c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中译本),第 389~ 397 页。 d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第二章“帝乙十祀征人方路程”,科学出版社, 1959 年。 :《殷商卜辞地理论丛》,第 86~ 89 页。 f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第 384~ 386 页。 g罗琨、张永山:《中国军事通史》第 1 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196~ 199 页。 h王恩田:《人方位置与征人方路线新证》,载《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2 常玉芝:《殷商历 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 年, 114~ 115 页。 3 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曾排出帝辛八祀征人方的历谱,见该书中译本第 398~ 399 页。 8 才使 得同样都是第五期卜辞中的“商”,却呈现出不同的地理方位概念这样的矛盾现象。 例如,前举( 1)( 2)卜辞材料就属于第五期卜辞,辞中“商”与四方四土并贞,使得“商”有天下之中的含义。 不论这个“商”指的是国族(商王国)还是商的王畿,作为天下之中,总是以国都为依托、为中心的,所以,此处“商”的地理方位的中心点在商都安阳是不言而喻的。 而诸如前举( 12)( 13)条记有“在商”一语的卜辞也是第五期卜辞,只因被排入十祀征人方的谱中,其卜辞中的“商”,也就被视为远离商都安阳,被认为是从殷都出发二个月之后的地点。 这样,与四方四土 并贞的“商”和征人方中的“商”之间的矛盾之处,就突显了出来。 然而,我们若把( 12)( 13)卜辞之类的材料从十祀征人方谱中拿出去,把它视为十五祀征人方卜辞或其他时间的卜辞,并把这些记有“在商”卜辞中的“商”作为十五祀征人方的出发地点,那么,上述矛盾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所以,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十祀时的贞人把出征时的告庙之地亦即出发地写作了“大邑商”,而十五祀或其他时间的贞人把出发地写作了“商”,因为都是商王亲自统兵征伐,所以作为出发地“大邑商”和“商”都应该是商都安阳。 有了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商”、“中商”、 “大邑商”作一概括。 笔者认为,在“商”、“中商”、“大邑商”诸概念中,“商”是最基本、最核心的。 在卜辞中,“商”字有二个层面的含义或用法。 其一是作为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使用的“商”,如作为商的王畿或国族名来使用;其二是作为一个地名王都、国都来使用的“商”。 关于前者,可以举出《小屯南地》1126 号卜辞:“ 南方,西方,北方,东方,商。 ”以及《甲骨文合集》 36975号卜辞:“己巳卜,贞:□岁商受〔年〕。 王占曰:吉。 东土受年。 南土受年。 吉。 西土受年。 吉。 北土受年。 吉。 ”在这里,若把与“商”并贞的“四方四土”理解为是 在商的疆域内、受商王所控制或统辖的四土与四方的话,那么,这个“商”可以理解为商的王畿或王畿内的商都;而若把“四方四土”理解为商的诸侯国之地域,尽管其中相当多的诸侯国和商王国有着从属、半从属或时服时叛的关系,而这个“商”却可以理解为商国、商王国。 总之,不论把这里的“商”理解为商的王畿还是整个商国,它都是作为一个大的区域范围使用的。 又由于与“四方四土”并贞的“商”,含有中央的意思,所以,此“商”之中包含有时王的王都,而且还以王都为其依托。 关于后者,诸如卜辞中“王入于商”、“今夕王入商”、“王步自商” 王“在商” 、“在商贞”等等 ,都是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来使用的,这个地方就是时王的王都即商都。 卜辞中的“商”尽管包含有上述作为区域范围和作为地名这样二个层面的用法,但这两个层面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即时王的商都,在这个意义上讲,商都即王都是卜辞“商”的含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所谓“中商”实即“商中”,指的是由王都所代表的商王国的中心区。 对此,当年胡厚宣先生 1和陈梦家先生 2都有过一些研究。 胡先生谓“中商”即最早的“中国”称谓之起源。 我们知道,在后来发现的《何尊》铭文中即有“中国”一词,其铭文曰:“ 隹珷王既克大邑商,则廷 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或,自之 民。 ”说的是周的武王在推翻了商王朝之后,向上天之神誓告说自己要居于中国,由此处治民。 该文中的“中或”(“中国”),诚如唐兰等先生所指出,指的是以现在的洛阳为中心的地域,古时称为洛邑,也是《逸周书作雒》“作大邑成周于土中”所说的“土中”。 过去就把这个“土中”解释为“于天下土为中”, 3意味着中央之地的地域,显然是对的。 《诗民劳》曾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又言“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故《毛传》曰:“中国,京师也”。 马其昶曰:“中国犹国中,《周礼》‘司士,掌国中之士治’,注:‘国 中,城中也’。 《孟子离娄》‘徧国中无与立谈者’,国中,谓城中也。 ”这些都是“中国”即“国中”的例子。 正像与《何尊》铭文中的“中国”相对,在西 1 胡厚宣:《论殷代五方观念及中国称谓之起源》,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上。 2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 1956 年,第 258 页。 3 《逸周书》卷 5《作雒解第四十八》孔晁注。 9 周金文中有东国、南国之语一样, 1在殷墟卜辞中,既有与 东南西北四土或四方并贞的“商”,亦有表示商王朝之中心区的“中商”。 这就告诉我们,在当时的商族人心目中,“商”为天下之中。 天下之中对于商王国的人而言,也就是“商中”,它既可以是一个区域,也可以再缩小为一个都邑。 而最能代表天下之中的,当然是时王的王都即国都所在地。 所以,“中商”亦即王都之所在地。 对于“中商”这一概念,陈梦 家先生曾指出,安阳于战国属赵,此地为“新中”,《春秋地名考略》及《方舆纪要》卷 49 引《都城记》曰“安阳一名殷中,即北蒙也”。 为此,他说“中商或是殷中之所本,则中商或是安阳”。 2“新中”和“殷中”两个地名中都含有“中”,此“中”应有“中心”的含义。 “殷中”即殷之中心区,此“殷中”之“殷”,不论指的是商王国、商国族,还是商王畿、王都,而作为殷之中心区的“殷中”,则只能是商的王都或以王都为核心的王畿”。 “殷中”一名是卜辞时代以后即商代以后的叫法,按照甲骨文的用例,若在商代,“殷中”应为“商中”,亦即“中商”之倒转。 所以,“安阳一名殷中”的说法,正与安阳曾是商的王都以及卜辞中有“中商”地名相吻合。 “大邑商”或“天邑商”本来应更好理解,只是在“商”的前面加了“大邑”、“天邑””来修饰、形容或称呼其“商”,其核心或基本点也还是“商”,只是强调了其范围大而已。 “大邑商”一词在金文和周代的文献中都出现过。 如前引《何尊》即有“唯武王 既克大邑商”的铭文,《尚书周书多士》有“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之语。 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以为“凡称天邑商的记衣(殷)祭之事,凡称大邑商的记征伐之事并兼及田游。 两者未必是一地”。 然而,据研 究,卜辞中也记有商王在天邑商贞问征伐之事的情形, 3所以,陈梦家先生的这一说法不足为信。 卜辞中的天与大是相通的,如卜辞“ 于大庚”(《后》下 40 10),它辞又称之为“天庚”(《乙》 5584);卜辞“岁于大戊三牢”(《甲》 903),它辞又写作“天戊五牢”(《前》 4 16 4),“天庚”即“大庚”,“天戊”即“大戊”。 “天邑商”也即“大邑商”,已被多位学者所论证。 4 《书多士》中的“天邑商”,郑玄等注皆认为是“殷之旧都”。 《何尊》铭文中的“大邑商”,有的理解为指商王朝或王国, 5有的理解为指商之国都。 其实二者 并不矛盾。 因为商王朝的灭亡是以商的国都被攻克、商纣王自焚为标志的,所以,铭文中“武王既克大邑商”的“大邑商”是以作为国都或包括国都在内的王畿来代表商王朝的,“大邑商”本来的含义有可能既指国都亦指包括国都在内的王畿,其引申义可指商王朝。 何以言之,主要应着眼于“大邑”的含义,因我们说卜辞中的“商”已含有国都的意思,那么,在“商”之前加上“大邑”二字,即非一般意义上的国都,而应指包括王畿范围的国都。 史称周武王与商纣王决战于朝歌之南的商郊牧野,所以,商后期的王畿,应包括朝歌在内。 在卜辞中,“大邑商”和“天邑商”之词 出现于第五期,而《竹书纪年》恰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我们若把“纣时稍大其邑”时的“邑”理解为卜辞中的“大邑商”之“大邑”,那么,“大邑商”包括朝歌在内,不也很顺当吗。 也就是说,在帝辛时期大范围的殷都概念包括朝歌在内,这就是“大邑商”的含义。 基于以上关于“商”、“中商”、“大邑商”的解释,特别是关于《英藏》 2524“在商„„在亳”以及《合集》 36567“在商贞,今日步于亳”等征人方卜辞并非十祀时卜辞的解释, 1 东国,指 现在的河南、山东界附近;南国指现在的河南、湖北界附近。 参见 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第二部第四章《姬姓诸侯封建的历史地理意义》第四节、第六节。 2 陈梦家:《殷虚卜辞研究》,第 258 页。 3 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第 16 页。 4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卷下。 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第 14 页。 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第 16页。 5 有学者认为,对应于“大邑商”,周也自称为“大邑周”,如《尚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这里的“大邑周”指的是当时的西周王国,所以,“大邑商”也指商王朝。 10 笔者认为,甲骨文中的“ 商”、“中商”、“大邑商”,无论是作为王畿来使用还是作为具体地名的商都来使用,其最基本点始终是殷都安阳。 “在商„„在亳”之类的卜辞中,作为具体地名的“商”若能确定在安阳,那么,由此出发,对于卜辞中“商”地与“亳”地的关系,也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英藏》 2524 卜辞即前举( 12)辞,是王征人方卜辞,也是“卜旬卜辞”,辞中所记,十一月,王征人方,癸卯日,在商地卜问了下一旬有无祸;癸丑日,在亳地卜问了下一旬有无祸;癸亥日,在 地卜问了下一旬有无祸;癸酉日,在某地卜问了下一旬有无祸,但已进入十二月。 这版卜辞告诉我们 ,征人方时,商、亳、 三地相连,但并非表明从商到亳再到,路途上都走了十日,从癸卯到癸丑,从癸丑到癸亥,从癸亥到癸酉这三旬时间,既包括用在路途上的时间,也包括商、亳、 三地的停留时间。 所以,由此辞虽然知道商、亳、 三地相连,但却无法依据花费在路途行程上的时间来计算三地的距离。 然而,《合集》 36567即前举( 13)辞“在商贞:今〔日〕步于亳”却告诉我们,从商到亳,只有一天的路程。 依据古代日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计算,一日的路程只能有几十华里。 这样,该卜辞中的商既为殷都安阳,那么,亳也只能在距安阳殷墟几十华里的范围内 来寻找。 在距离安阳殷墟几十里的范围内寻找亳邑,首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无论是宋地的南亳说还是北亳说都不符合这一条件。 南亳说有谷熟以南的亳州说 1和谷熟说 2两说,两地距安阳殷墟直线距离都在二百公里以上。 北亳说中,又分为曹县说、蒙泽说和成武、定陶一带的济亳说。 山东曹县、曹县南商丘北的蒙泽距离安阳殷墟有一百八十公里以上;曹县之北的成武、定陶一带距离安阳殷墟也有一百八十公里。 这些地方步行一二天是无论如何走不到的。 其次,郑州的郑亳说也不符合这一条件,郑州距离安阳殷墟也有一百八十公里。 至于西亳说,因为该说只主张偃师商 城是成汤推翻夏朝以后建立的都城,而并不认为它是灭夏以前的亳邑,所以,说到灭夏前的汤居亳,可以不考虑它。甲骨文中的亳邑新探(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申 请 人 情 况 申 请 人 配 偶 情 况 姓 名 王小智 姓 名 燕海娟 性 别 男 性 别 女 身份证号 610322198205032319 身份证号 610302198202094541 工作单位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 工作单位 西安信息培训学院 办公地址 西安市沣惠南路 34号 办公地址 西安市含光北路 74号 户口所在地 高新路 48号综合办公楼 户口所在地 陕西省宝鸡市
2 期 现代教育科学 2020 年第 11 期 吉林省科协青年科技论文集2020 年 第 11 期 建筑领域发展新技术 .吉林科林英姿 林英姿 林英姿 田晓燕 田晓燕 田晓燕 田晓燕 田晓燕 田晓燕 齐俊峰 齐俊峰 齐俊峰 齐俊峰 宋铁红 宋铁红 宋铁红 宋铁红 宋铁红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作者 第一作者 作者 作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
问题,需轴向出风的,应在结构上做个导风圆,且风扇外径与导风圈内径之间的距离较大,一般为 4~ 5mm;以便让离心风扇从经向出来的风沿轴向流动, 风扇与导风圈或机壳之间的距离: 风扇外径与导风圈或机壳之间的距离一般 2 ~ 3mm,太小会有笛音,太大会有涡流。 二、定子与机壳间的风道 定子与机壳间的风道间隙为 2 ~ 3mm,如温升值有较大的余量,也可不设置风道; 三相 (单相)异步电机一般要设
在弹出的 “设置对象格式 ”对话框中选择 “图片 ”选项卡,在 “颜色 ”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冲蚀 ”,如图 2所示 : 图 2 切换到 “版式 ”选项卡,环绕方式选择 “衬于文字下方 ”。 之后点击右下 角的 “高级 ”按钮,见图 3: 图 3 在弹出的 “高级版式 ”对话框中设置图片位置的水平和垂直都相对于页边距居中,如图 4所示。 图 4 设置完毕后,单击两次 “确定 ”按钮即可添加与
器接口所接收的每一个数据包。 如果路由器接收到一个源 IP 地址为 ,但是 CEF(Cisco Express Forwarding)路由表中没有为该 IP地址提供任何路由信息,路由器就会丢弃该数据包,因此逆向转发能够阻止 Smurf攻击和其他基于 IP地址伪装的攻击。 使用 RPF功能需要将路由器设为快速转发模式 (CEF switching),并且不能将启用 RPF功能的接口配置为
e MimeMap property at {0}:, metabasePath, newExtension, newMimeType)。 try { DirectoryEntry path = new DirectoryEntry(metabasePath)。 PropertyValueCollection propValues = [MimeMap]。 ( Old valu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