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土方开挖及围护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在工程施工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材料、新设备和现代管理技术。 三、项目班子组织和管理 项目施工管理机构 项目部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基坑围护 、土方开挖 施工领导班子。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会自始至终掌握基坑围护 、土方开挖 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和动态,及时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确保施工 安全可靠的完成。 项目部管理组织体系 13 施工 科 质安科 资料科 后勤 材料科 木 工 班 组 泥 工 班 组 围 护 桩 班 组 钢 筋 班 组 搅 拌 桩 班 组 土 钉 墙 班 组 挖土班组 抽水班组 项目管理人员名单 1)项目经理 郑鸿喜 2)项目技术负责 人 赖中伟 3) 施工员 毛建飞 4)质量员 蔡小良 5)安全员 胡炳良 王陈 周正良 6) 资料员 许群 7) 桩机班 张兴木 8)围护班 张海军 8) 钢筋班 胡宗法 9) 木工班 赖大龙 10) 泥工班 胡少生 四、施工总体部署 总体部署 本工程地下室面积大 : 地下室面 积 45306 ㎡,周长长 ; 周长约 1250 米,总项目经理 郑鸿喜 技术负责人 赖中伟 项目副经理 何恩东 14 挖土方量约 30 万方。 基坑四周施工场地较小,土方开挖第一阶段利用桩基工程施工期间布置的施工便道进行修复后重复利用,挖土第二阶段根据开挖后土质情况采用在基坑内铺设 300~500 厚建筑垃圾作为施工便道,自卸汽车直接进入坑内进行土方装运。 基坑共设 4 个出土口,挖土期间施工便道布置详见 (附图)。 针对本基坑工程的施工特点 , 挖土阶段 将 地下室 按 后 浇带 划分 为 : A 区、 B区、 C 区、 D 区 四个施工区域 (附图) , 各个区域在不同阶段又细分为若干个块(附图)。 根据各区域、各块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组织劳动力,遵循“分层、分块尽早形成支撑和底板”的原则进行开挖,分块内按“先边角,后中间,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分段开挖,每段长度控制在 20m~30m 之 间,当天挖出的工作面当天完成砼护壁,尽可能减少基坑壁的暴露时间,做到统筹安排,合理施工, 确保施工安全和目标工期。 围护支撑施工工艺要求 ( 1)压顶梁和支撑达到 80%设计强度后, 方可开挖土方,分层开挖 至基坑底标高,施工地下室底板。 ( 2)底板施工完毕后, 进行换撑施工,换撑达到 8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撑。 ( 3)严格控制基坑边超载,基坑周 边 施工 车辆允许超载 或 堆载不得超过15KPa。 围护工程总体施工顺序 基坑围护的施工顺序具体分成开挖前和开挖后两个阶段, 第一 阶段: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 被动区水泥搅拌桩 坑中坑水泥搅拌桩 钻孔灌注 桩 围护 打设立柱桩; 第二个阶段在开挖前布置好基坑周边监测点,随土方 开挖 顺序依次进行: 喷射混凝土 护坡、冠 梁 施工 、支撑梁 施工、 锚杆 施工(自上而下分层进行)、 喷射混凝土 护壁;同时做好坡面排水,抽排坑中积 水 等 工作。 水泥搅拌桩止水 帷 幕及被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顺序 本基坑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 及被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共计达 7732 颗, 拟定五 台 SJBI 型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及被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 计划 工期 45 天, 施工顺序详见(附图)。 围护桩施工顺序 本工程围护桩 共计 1385 根, 计划工期 60 天, 拟定安排在施工现场的 GPS10型钻机 前期 5 台,后期增加到 10 台参与钻孔灌注排桩施工 ,施工工期 60 天, 施工顺序详见(附图)。 土方开挖总体流程(附图) 换撑及支撑拆除施工顺序 15 底板施工完毕后,进行换撑施工,换撑达到 8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撑。 换撑施工与支撑拆除施工顺序按照挖土时确定的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穿插进行。 五、主要施工机械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表: (围护 |、支撑、土方) 机具名称 规格型号 额定功率 数量 空压机 qm3/min 35KW 40 气动锤 40 交流电焊机 30KW 10 挖土机 PC200 5 挖土机 PC30 4 挖土机 (长臂) 1 自卸车 10T 50 水泵 30 柴油发电机 250KW 1 钢筋切断机 GJ40 3 钢筋弯曲机 GT40 8 水泥搅拌桩桩机 SJBI 型 30 KW 5 搅拌机 JZ750 4 钻孔桩机 (围护 ) GP10 65KW 10 钢筋对焊机 UN75 75KW 2 六、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配备表 (围护、支撑) 工种 人数 喷锚 35 电工 5 打桩工 {围护 } 60 电焊工 12 土方班组 60 钢筋工 120 混凝土工 40 木工 80 凿工 40 七、施工进度计划 16 本 工程计划 210 个日历天,内完成所有地下室施工任务。 我公司将在计划工期内, 保质、保量、高效、快速的完成所有地下室施工任务,施工总进度计划表详见附表。 八、施工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规划: 现场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区分别设置 沿场地四周砌筑临时围墙,高 米,形成一个封闭的施工区域。 施工 在场地东侧 、西侧各设一个主入口,入口处全面硬化,东侧出入口设置人工冲洗设备及循环沉淀池,西侧设置全自动摇控冲洗设备和循环沉淀池。 在工地大门口设置水沟,进出车辆冲洗并设置沉淀池,经常清理排污,不允许阻塞。 在大门、搅拌机和砂浆机附近设置沉淀池,施工污水经二次沉淀后排放。 保持排水畅通, 做到场内无积水。 材料堆场按平面布置图设置,砂石、砖堆在指定的堆放场地。 堆放场地采用硬地坪,既利于场地的文明、整洁,又可以减少施工材料损耗。 现场设砼标准养护室、钢筋加工车间、木工车间和材料仓库。 生活区按文明标化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草坪及绿化设置道路和围墙边角,目的尽量 利用边角空间,同时能提高绿色环保氛围。 办公区、生活区的设置 办公区设在工地内,设有会议室、施工办公室、监理办公室等。 生活区设在南侧 ,设职 12 层彩钢活动房 宿舍 132 间 、食堂、厕所、 浴室 等。 主要机械、加工场所及堆场的设 置 塔吊的设置 为满足地下室结构施工时的水平运输及垂直运输的需要,现场在地下室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设置 QTZ680( ZJ5710) 塔吊 共七台 ,塔吊布置位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钢筋加工场所的设置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为提高钢筋加工效率,加快结构施工进度,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在场地 东侧 设置一个钢筋加工车间和钢筋堆场 ,部分成品用塔吊转至场地内 B 区指定临时堆场。 木工加工场所的设置 地下室施工阶段计划在场地 东 侧设置一个木工加工棚,加工棚附近设置一个模板堆场,以保证本工程大量模板的堆放及加工 ,场内设置一个 临时半成品堆场。 搅拌场所的设置 地下室施工阶段施工时,在现场南侧 出土口一附近 设置搅拌区, 东北角 D 17 区单独设置一个搅拌区。 堆场的设置 因施工场地 较小 ,现场材料设备部必须做好统筹 安排,尽可能做到材料随到随用,并适当有所富余,以减少材料堆放的占地面积。 同时,现场内各类材料的堆放必须严格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场地布图指定的位置堆放,并做到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既保证现场文明施工,也可避免材料误用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九、施工用电 及塔吊 基础 方案简介 (详见施工用电方案 及塔吊 基础 方案 )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配线。 用电主线路使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 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 N 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 PE 线,严禁混用, 入地敷设。 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 ( 1)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及场地特点,施工用电平面与立面分开布设。 考虑到室外工程的施工,用电线路沿施工围墙布设,避免室外工程施工时二次翻设,影响工期。 施工用电的总电源分为三个大区块布置,以达到施工用电的总容量需求,届时从业主提供的 电源 位置拉接就行。 (一)一区块( 8楼及生活区 )施工用电的总电源布置分为: 塔吊 二 路。 生产区内供电线路布置分为三路: 1 路供 3楼使用, 2 路供 4楼使用, 3 路供 8楼使用。 钢筋加工车间一路。 木工加工车间一路。 生活区供电线路也分为 三 路: 1 路为 大灯及 门卫用电, 2 路为生活区照明 用电, 3 路为生活区食堂 用电。 (二)二区块 ( 11楼及办公区) 施工用电的总电源布置分为: 塔吊二路。 生产区内供电线路布置分为三路:生产区内供电线路布置分为三路: 1路供 7楼使用, 2 路供 11楼使用, 3 路 办公区 使用。 钢筋加工车间一路。 18 木工加工车间一路。 (三)三区( 1 1 12楼 )块施工用电的总电源布置分为: 塔吊 三 路。 生产区内供电线路布置分为 二 路: 1 路 供 1 14楼使用 , 2 路供电 12楼使用。 钢筋加工车间 一 路。 木工加工车间 一 路。 塔吊基础: 塔吊位置在 1 号楼、 5 号楼、 6 号楼、 9 号楼、 10 号楼、 12号楼、 13 号楼建筑处,选用 QTZ80( ZJ5710)塔吊。 因地下室大, 为满足施工要求, 确保施工进 度 和工作 面 的作业需要, 塔吊的位 置 设置在地下室基坑内。 为方便施工, 采用 ф 800 钻孔灌注桩与 450*450 钢 格 构柱 结合的方法作为 塔吊 基础。 格构柱插入桩内 3M,钢平台设在基础顶板面以上300mm(标高 )处,土方开挖前完成钢平台制作及塔吊安装,挖土期间,随土方开挖进展情况按塔吊基础方案及时对格构柱进行逆作法加固处理。 第五节 本基坑工程难点和重点 本工程西南侧规划化工路上 6 台变压器两两一组沿围墙外布置,变压器电杆距外排围护桩中心线 ~ 米(重点), 1楼西侧基坑边有一颗直径 米古樟树绿化办要求保留,树中心距围护桩中心线 约 6 米, 9楼西侧一高压铁塔距围护中心线 15 米,东南侧 2楼东北角局部基坑围护桩中心线距离生活区活动房 米 (重点) ;西北侧原人文学校宿舍距围护桩中心最小距离 9 米;东北侧为规划永固路。 综合分析场地地质条件、土质条件、地理位置、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和难点。 本工程 西南侧规划化工路上 6 台变压器两两一组沿围墙外布置,变压器电杆距外排围护桩中心线 ~ 米 ,基坑开挖前拟采用砼板对其 底部进行整体加固 ,再背向基坑一侧进行斜拉固定 处理 ; 场地 东南侧 2楼东北角局部基坑围护桩中 心线距离生活区活动房 米生活区部分道路在挖土期间将被破坏,拟采用在冠梁上预埋钢管,对破坏路段进 19 行悬挑架铺设模板进行通道拓宽处理,等基坑回填后进行砼路面复原; 西北侧原人文学校宿舍距围护桩中心最小距离 9 米 , 在基坑土方开挖和进行 支撑凿除作业 期间 , 存在一定的危险,须对基坑加强监测并组织好应急抢险。 1楼西侧基坑边有一颗直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