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叶式烘烤设备的引进与开发项目年度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4 小时加煤量 4~ 6~ 8 2~ 4~ 6 2~ 4~ 6 共用煤量 118 104 94 定 色 期 每隔 2~ 3 小时加煤量 8~ 10 6~ 8~ 10 6~ 8 共用煤量 92 120 104 干筋期 每隔 2~ 3 小时加煤量 10 10~ 12 8~ 10 共用煤量 80 86 106 回潮用煤量 6 8 3 全房共用煤量 296 318 307 注:型煤每次摆放均为两层 烘烤工艺的调查 第 一房烘烤工艺(图 1) 图 1 第一房烘烤工艺(开大牌干湿计) 第二房烘烤工艺(图 2) 图 2a 第二房烘烤工艺(普通干湿计) 图 2b 第二房烘烤工艺(开大牌干湿计) 第三房烘烤工艺(图 3) 图 3a 第三房烘烤工艺(开大牌干湿计) 图 3b 第三房烘烤工艺(普通干湿计) 由图 1 可以看出,在变黄期干球温度线和湿球温度线上下变化幅度较大,有几次大幅度地降温,原因可能是由于试验场装修,装修人 员用电时将带动风机所需三相电接反了,导致风机反转,进、出风口颠倒,从进风口进入的直接是冷风,因此一排潮,便有大幅度地降温情况发生。 问题解决后,第二房、第三房排潮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但第二房从图上可看出,变黄期也出现了温度上下波动较大的情况,原因可能是由于前 小时温度刚升上去便停电了,直到 小时后才来电,在这期间温度有所下降,来电后为了使其能在变黄期充分变黄,加煤量不太稳定,忽多忽少,因此又出现两次波动。 而第三房要较好一些,干湿球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无急剧上升或下降的情况发生。 另外,开大牌干湿计在变 黄期仍然存在湿球温度偏高的现象,为证实是否是该干湿计出现问题,后两房烘烤时同时挂一普通干湿计作对照。 由图二、图三可以看出,后两房开大牌干湿计在变黄期湿球温度仍偏高,而普通干湿计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且开大牌干湿计在干筋期后期水壶易没水,干湿球温度一致,这样,数据可能不真实了。 因此,开大牌干湿计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经分析,今年第二房(中部叶)烘烤工艺:变黄期起始温度 ℃,点火升温至 34℃,干球温度控制在 34~ 41℃,湿球温度控制在 33~ 39℃,历时 69 小时,平均升温速度为每两小时 ℃;定色期干球温度 控制在 39~ 52℃,湿球温度控制在 ~ 38℃,历时 34 小时,平均升温速度为每两小时 ℃;干筋期干球温度控制在 52~ 71℃,湿球温度控制在 34~40℃ ,历时 18 小时,平均升温速度为每两小时 ℃,全房烘 烤共用时间为 121 小时。 第三房(上部叶)烘烤工艺:变黄期起始温度 21℃,点火升温至 33℃,干球温度控制在 33~ ℃,湿球温度控制在 ~ 39℃,历时 小时,平均升温速度为每两小时 ℃;定色期干球温度控制在 39~ 49℃,湿球温度控制在 ~ ℃,历时 28 小时,平均升温速度为每两小时 ℃;干筋期干球温度控制在 49~ 66℃,湿球温度控制在 33~ 37℃,历时 小时,平均升温速度为每两小时 ℃,全房烘烤共用时间为 129 小时(注:以上数据源于普通干湿计)。 而下部叶的烘烤 工艺有待明年进一步调查研究。 回潮方法的调查 回潮设备采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成丰农械厂生产的 3WT~ 4 型踏板式喷雾器,其工作压力为 ~ ,额定流量为 4L/ min,将喷头固定在换热器的两侧(表 8)。 由表 8 可以看出,今年的回潮方法为:温度控制在 27~ 45℃,所用时间控制在 2~ 9 小时,用水量控制在 ~ ,燃烧型煤控制在 3~ 8kg,喷水间隔控制在 10 分钟~ 1小时,通过风机将潮气吹入装烟室内。 由表 9 可以看出,下部叶的鲜烟叶重量为 ,中部叶的鲜烟叶重量为 ,上部 叶的鲜烟叶重量为。 表 8 不同房次的回潮方法 房次 第一房 第二房 第三房 第 1 阶段 第 2 阶段 温度控制(℃) 40~ 63 37~ 40 27~ 34 35~ 45 所用时间( h) 1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