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目前,以各备课组正在试行讲学合一的集体备课模式,下学期将在全校展开。 我校还在本省、市范围内与一些薄弱学校“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如:对肥西高刘中学、合肥市十一中学、41中的支教,特别是铜陵市第十二中学,他们先后两次邀请我校课题组老师到该校对老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和课题研究的全员培训,另外很多学校还到我校进行参观学习,请我校老师做经验介绍,如裕溪路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到我校听课、学习。 55中2007年10月到我校交流;32中、颖上县等多所中学分别于2007和2008年到我校参观学习。 这些校际交流,不仅增进了学校间的友谊,也锻炼了我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在横向、纵向上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较好的衡量和比较,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自己,深化课题研究。 (4)“请专家走进校园”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学校经常把各高校教授、名师请进学校,如我们先后请东北师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安徽大学教授等来我校对教师进行“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请省科协专家对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讲座,请网络专家进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讲座,聆听全国科技创新专家周又红老师的呼唤与启发,请区教研室的王兴桥主任、行知学校的袁乃玉副校长等给老师做了精彩的报告。 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广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开展月月展示课活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大型展示课活动,一般安排20至40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三校展开,每次活动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前来观摩的不仅有我校的教师,还有来自全区兄弟学校的教师,每节课后,同组教师必须进行研讨,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教研,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研讨交流的机会。 如今年4月份,我们开展了28位初三教师的复习研讨课活动,5月份又开展了35位教师的期中展示课活动,9月份开展了32位新进教师展示课活动,10月份开展了26位星级教师展示课活动,11月份开展了35位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12月份开展了29位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展示课活动。 这些活动蕴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38中的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38中的有效教学模式日趋成熟,使38中的教师群体在向更高的高度迈进。 (6)开展每周一篇“教学反思”活动,反思整合中的得与失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反思本周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足或感悟,反思本周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感想,以催化教师的内化发展,每月每组还需推选出优秀的教学反思,以电子稿的形式发至科研处的邮箱,由科研处上传学校网站,供大家学习。 开展“三类创新”活动,紧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特色实践研究(1)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项机器人操作项目。 我校信息、美术、生物、物理等组为了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落于实处,于2006年11月积极创办了机器人活动室,组建机器人学生团队,从2006年至今每年从11月开始训练至第二年7月全国比赛结束,甚至休息周末的时间进行研究,从开始的FLL项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项目,总之研究团队在扩大,研究领域在增加,研究目标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007年9月学校总课题组从各子课题组中精选部分优秀成员,组编为一个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室,由有一定经验的、年富力强的老师担任科技创新组长,下设小发明组、科技论文组、科幻画组、电脑绘画组、航模组等,并在三个年级中分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