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标识导向系统策划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各自的入口,因此在入口处要体现本入口是进入哪个区域、和其它区域是怎样的位置关系,以及本区域的业态分布和其它区域简略业态介绍。 要做到顾客进入这道门后,已经清晰了解了整个购物中心所有业态分布和位置,可以拟定自己的购物 路线。 在进入购物中心后,首先是分流标识。 在垂直动线的地方设置垂直分流标识(电动扶梯、垂直观光电梯、坡道、普通楼梯)处。 在平面动线的交叉处(十字路口)和过道上设置平面分流标识,指引顾客便捷到达想去的商铺位置。 平面分流标识要根据业态组合的情况来定,和同一业态组合的规模和分区方式都有关系。 大区域的定位标识在购物中心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从分流标识里独立出来,(在分流标识里已经体现了顾客现在所处的位置)用来定义某一特殊区域。 另外小的定位标识其实就是商铺的名称,因为商铺都是自己装修,自己做门头或者店的招牌, 所以只需把握对商铺装修方案的审核,不要偏离定位标识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就可以。 但是为了统一管理,可以设置商铺号,用统一的符号和数字进行排列,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为顾客和管理提供方便。 其它还有卫生间标识、电梯标识、楼层指示、各种安全提示、垃圾桶、宣传栏、意见箱、资料架等。 2):动线规划,如何引导一站式多业态消费,顾客在进行一站式消费的心理模拟 动线的规划是导视系统的灵魂: 概念: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用语之一,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 在商业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动线是需要重点 考虑的一个方面。 对于商业动线,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由点生线,一个脚印一个点、一窜脚印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动线。 对于商业而言,好的商业动线应该具有:让人行走时没有障碍,不会感觉到不方便或不舒服;可以将人流带向各个店铺,关注商品,而没有死角(视觉死角);让人安全的行走,而没有迷路的困惑。 总之,使人愉快、舒适的无形中逛遍商场的每个角落。 在商业动线设计时,要软硬结合。 建筑设计是动线的骨架,室内空间设计是血肉。 在建筑硬件没有硬伤的前提下,要注重室内空间设计对消费者人流的引导作用。 例如导示牌、店招、景观小品、以 及业态布置等等,都会对人流起到引导作用。 只有软硬结合的动线整体设计,才是好的动线。 如果建筑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则空间设计(动线规划和导视系统规划)可以化解此种问题。 对于购物中心内部的人流动线,主要包括:平面人流动线、垂直人流动线、以及两者的结合。 动线不走回头路。 好的商业动线一定是回路,而不能有射线存在,让消费者被迫走回头路。 在一些狭长的空间中,如果无法形成充足的回路空间,可利用 2 种方法化解:在端头设置主力店、端头设置垂直交通。 商业动线要注意曲与直的结合。 曲与直结合要达到三个目的:既要使消费者对 整体格局有所把握,不至于迷失方向;走道不能过于平直、单调,一望到底,尽收眼内,而缺乏了逛的乐趣;曲与直的变化可以改变动线的心理长度,过长的街区适当的增加曲度,可以产生避免街区过长的心理感觉。 商业街或者狭长中庭采取曲度的案例在上海就有很多,例如恒隆广场、正大广场、百联西郊、百联又一城、大上海时代广场等。 此外,曲与直在店面昭示性方面的效果也不相同,有曲度的商业动线更有利于向消费者展示前面的店铺。 动线方向的改变要有个过渡,不要强迫消费者。 在商业空间中,对角度的处理:圆角优于钝角、钝角优于直角、锐角不要出现。 通过角度,要平缓地、无意地改变消费者的行进路线,而不是强制性 动线统一即是乏味,消费者更喜欢变化。 动线可注意通道宽窄的变化。 首先是主、次通道的不同宽度设置。 此外在一些区段,适当的改变宽窄,进行流线型的过渡,在变宽的部分结合一些导示设施、景观小品、或休息设施(好的导视系统设计可以将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正大广场的通道宽度就富有变化,可以改变消费者的心理单调感,增加逛的兴趣。 此外,在动线部分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如处理铺地、屋顶、两侧的界定的元素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变化和有序的理念。 动线的 长度也要适当控制。 长度的适宜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平面动线的总长度,要使消费者走尽量少的路,而经过所有的店铺。 另一个是单条动线的长度,不宜直线性过长。 直线过长时,要采用一定的弧度。 中庭对平面动线的核心化作用要处理好。 一般平面动线需要核心时,不要超过两个,或者多个时要明显区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