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hljitd60底盘测功机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8 本章小结 39 第 5 章 H L J I T D 6 0 底盘测功机系统软件设 计 40 虚拟仪器概述 40 Labview 软件介绍 41 软件总体设计 40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42 模 拟量输入 42 数字量输入 4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4 PID 控制模块设计 44 PWM 输出模块设计 47 系统标定 48 误差分析 48 系统标定 49 本章小结 50 结 论 51 参考文献 53 致 谢 54 附 录 55 附录 A 外文资料翻译 55 第 1 章 绪 论 课题背景 汽车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随着汽车的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给人类带来了的问题也 日 益突出,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今后的生活, 当今世界关于环境和能源的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 , “ 节能、环保、安全 ” 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对提高车辆动力性、减少能源消耗与降低污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节能汽车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节能汽车的研发任务日趋紧迫,其研究手段需要不断完善。 目前车辆主要的开发方式为计算机仿真、实车开发和试验台开发平台三种。 计算机仿真有适应性强、费用低、开发周期短等优点,但受动力系统复杂的数学模型的制约,难以得到准确结果,仿真结果的可信性、可用性必须通过其它途径来检验。 实车平台的优点是能够为开发对象提供真实的运行环境,但成本高、适应性差、测试和调节难度大。 汽车 底盘测功机试验台及与其相关的动力测试设备可以方便有效地对动力系统及其部件进行性能测试,对控制策略的优劣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整车的开发中具有计算机仿真和实车平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车辆开发的基础设施。 用底盘测功机对整车进行综合试验。 该综合试验使用了功能比车载测试仪器更强的室内试验设备,消除了无需研究的因素,在某些方面可获得精度更高、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试验结果。 同时,车辆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加强对在用车辆的定期检测,以便 及时维修调整,使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汽车底盘测功机就是 其中 常用 的设备。 底盘测功机室内试验系统最终建立,可直接对整车控划目标,如动力性能、经济性 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也可对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调试和检测。 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底盘测功机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可在汽车不解体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地检测汽车各机构、系统、零部件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查找故障或隐患所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运行。 对车辆的使用和维护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底盘测功机 发展现状、 趋势及应用 国内外的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发展由机械式到电子式,结构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在 80年代以 前,汽车试验 设备主要以机械结构为主,如机械式测滑实验台,测力弹簧结构的制动实验台等。 汽车底盘测功机也主要以机械模拟为主,即采用飞轮模拟汽车行驶时的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的惯量阻力,只能检测汽车在低速行驶状态下的参数,且精度很低。 进入 80年代,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汽车检测设备也进入了机电一体化设计阶段在传统结构的汽车检测设备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机械传动环节,并采用反应速度快的高精度传感器,电子计算机与机械装置相结和的方法来设计汽车检测设备,为检测高速行驶中的汽车的真实性能提供了可能性。 此阶段的汽车底盘测功机主 要采用机械一电模拟方式,用飞轮模拟汽车惯性阻力,用电负荷模拟汽车的另一部分行驶阻力,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当时,德、日、美三国的很多公司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研制机械一电模拟的汽车底盘测功机,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采用飞轮组来模拟汽车的惯性阻力是有级模拟。 对于测定稳定工况下的汽车性能而言,在转鼓实验台上只要装有作为负荷的测功机就可以,而且希望旋转部分的惯性矩尽量小,以减少惯性对测量装置的影响;对于测定非稳定工况的汽车性能而言,为了模拟汽车重量的影响,实验台旋转质量的动能应与行驶 汽车的动能相等。 因此,必须采用惯性可调的飞轮,传动比可以改变的增速器或通过电力驱动的调节来改变实验台旋转质量的动能,以适应重量不同的各种车型的需要。 这将使试验台结构变得复杂且增加制造成本。 因此人们开始研制通用的转鼓实验台,即电力汽车底盘测功机。 它利用电磁力及发电机结构提供测功机所需要的负载。 在消耗工况下,通过改变磁通量和改变负载电阻均可改变回路中的电流。 电力测功机这种实验台通过电信号调节模拟汽车的惯性力,实现了无级模拟。 通过设计良好的底盘测功机测控系统使其能自动调节 [1][2]。 汽车底盘测功机被广泛应用于 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检测和维修业当中。 德国申克公司生产的汽车底盘测功机,它自己带有的一套控制模式能实现数字控制和模拟控制转速、滑行等功能,可逼真地再现实际工况。 还有德国的马哈公司、美国的野马公司、 CLAYTON公司、法国的 TELMA公司、西班牙的 FRENELSA公司等生产的底盘测功机在其各自的国家均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 3 早期 国内引进的大多是日本 的 模拟电子式底盘测功机。 1981年,天津公共汽车公司 和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参考引进日本弥荣的 CDM. 310型底盘测功机,研制出汽车性能试验台。 1991年,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和成都汽车保修机械厂制成 DCG. 10A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底盘测功机的历史 [3]。 目前, 汽车底盘测功机在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生产了一系列的产品 , 国内生产的主机 (机械部分 )已接近并在某些主要指标方面达到或超过进口设备水平 , 研究现在主要集中在控制系统这一部分 ,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因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数掘的采集、处理及试验数据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为模拟道路状态准备了条件,加速了底盘测功机的发展,加之各类专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使底盘测功机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 其未来的方向也必将伴随着 IT技术的发展想着更高精度发展。 HLJITD60 底盘测功机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设 计为全国大学生节能车比赛用车,相应的底盘测功机。 主要应用于检测节能车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既能够测试 节能赛车的性能(包括 驱动轮输出功率、扭矩和转速 )。 也可以进行 摩托车及 电动 车 (包括纯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 )的特有性能的测试。 用室内试验台架 (底盘测功机 )对 节油车 整车进行综合试验,消除了无需研究的因素,显著缩短了试验周期,在某些方面可获得精度更高、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试验结果 缩短整车试验和标定的试验周期, 降低研制的风险和成本,对整车和零部件总成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故设计本底盘测功机具有如下功能: ( 1) 最高车速测试; ( 2) 爬坡度测试; ( 3) 底盘输出功率测试; ( 4) 校验车速表、校验里程表 ; ( 5) 燃油经济。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hljitd60底盘测功机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力分 动 器 取 力后 置 式传 动 轴 取 力 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取力方式: 1)发动机前端取力 发动机前端取力是一种常用的形式,一般是有正时齿轮室或由发动机的风扇,水泵的皮带轮输出。 图 是有一种发动机前端取力的布置方式, 取力后用来驱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滚筒。 这种取力方式适用于有普通长头式汽车底盘改装的专用车辆。 由于该取力方式的取力器到装用装置的距离太长,且需要转换传动方向
/min。 gi —— 变速器传动比,最高档传动比为 4gi ,最低档传动比为 1gi ; 0i —— 主减速器传动比。 03 7 iu nrg ai ( ) 计算得 gi。 中间档的传动比理论上按公比为 q的等比数列分配 : ( ) 实际上与理论上略有出入,因齿数为整数且常用档位间的公比宜小些,另外还要考虑与发动机参数的合 理匹配。 根据上式可的出: q =。 计算的各档传动比为:
相邻档位之间的传动比比值在 以下。 高档区相邻档位之间的传动比比值要比低档区相邻档位之间的比值 12 小。 因此,本次设计的轿车变速器为 5 档变速器,最高档传动比初定为 左右。 变速器各档传动比确定 ( 1) 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iirnuga ( ) 式中 au —— 汽车行驶速度( km/h); n —— 发动机转速( r/min); r ——
通,立交桥路面坡度一般为 4%6%,在没有公交专线的情况下城市车辆行驶速度较低。 (3)路线固定,往复运行城市公交车 不像其他车辆运行路线千变万化,而是每天都在指定线路运行并来回往复。 每条线的车辆都在固定站点停靠,而且现在城市广泛采用了立体交通,立体桥线路的车辆每天在固定地段爬坡和下坡。 运行时间固定。 (4)载荷多变且时间特征明显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交通网也日趋复杂,城市公交线路众多
3。 61 附录 63 附录 A 63 附录 B 68 1 第 1章 绪 论 节油车的 研究 背景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节能与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 汽车工业也面临了创新 、 优化产品类型的新挑战 ,以适应广大民众和社会的需求。 其实,汽车的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追求的目标的单一化发展到追求速度、舒适性等方面的多元化,一直在升级换代。 百年间,在节约能源上 有很大进展。
~ 12t 的中、重型货车以及极少数高级轿车上。 液压制动用于行车制动装置。 液压制动的优点是:作用滞后时间短( ~ )。 工作压力高(可达 10~ 20MPa),因而轮缸尺寸小,可以安装在制动器内部,直接作黑龙件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为制动蹄的张开机构(或制动块的压紧机构),而不需要制动臂等传动件,使之结构简单,质量小;机械效率较高(液压系统有自润滑作用)。 液压制动的主要缺点是:过度受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