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老山芹(森林蔬菜)栽培及保鲜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技术的研究,并且建立现代加工企业是 林区 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为林区创出一条新型的绿色生态产业,吸纳大量下岗林区职工再就业、造福于人民。 对维护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也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 1.主要目标(项目目标的涵盖范围要与项目名称相对应;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考核,并在项目实施周期内能够完成。 ) 项目通过调查蕨菜、老山 芹生长环境及生物学特性,掌握生长发育的主控因子,通过 115 公顷的试验示范总结出驯化栽培技术,选育出 12 个栽培种,并进行经济分析和产品对比分析。 通过根据蕨菜、老山芹本身的特点筛选出不同保鲜储藏方法,根据不同保鲜储藏方法对野菜的 呼吸强度、还原糖、 VC 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感官指标等的影响,研究出蕨菜、老山芹保鲜贮藏技术。 — 5 — ( 1) 研究出一 套 蕨菜、老山菜的 人工栽培技术,写出相关论文 23 篇。 ( 2)选育出 老山芹的 高产(比野生种增产出 20%以上)、稳产、质优、抗病的人工栽培种 ( 3) 蕨菜、老山芹的保 鲜技术。 ( 4)培训技术人员 45 名,培训讲座 200300 人次。 2.研究与开发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研究重点与开发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 其内容应与项目目标有直接对应关系,为实现项目目标所应进行的重点研究内容不应有遗漏,也不应包括与项目目标关系度不大的内容。 ) 计划 5 年( 20xx- 2017 年)完成,利用 5 年时间研究出蕨菜、老山芹的人工栽培技术。 通过研究达到利用当地森林蔬菜资源把野生种驯化为人工栽培种。 建立 15 公顷 蕨菜、老山芹 栽培 试验、示范核心基地和 100 公顷辐射示范基地, 使蕨菜、老山芹成为高寒林区主栽蔬 菜。 研究出切实可行的 蕨菜、老山芹的保鲜技术。 ( 1) 调查蕨菜及老山芹的生长环境及生物学特性,明确蕨菜及老山芹生长的主控因子 ( 2)蕨菜、老山芹的栽培技术研究内容 技术流程: 采种 在林下野生地进行调查、 采种 种子处理及播种育苗 沙藏处理,催芽,春播 药剂处理,催芽,春播 种子筛选,秋播 整地及施有机肥 起垅及起垅方法 做畦及做畦方法 有机肥种类 移栽 移栽期 移栽方法 定植 定植期选择 水肥管理 生理干旱及浇 水 施肥及施肥种类 耕作及除草 机械及 人工除草 化学除草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防治方法 收获 收获期选择 收获方法 驯化 栽培技术 技术培训 技术推广 建辐射区 — 6 — ① 种子及孢子处理技术 ② 育苗技术 ③ 土壤改良及耕作技术 ④ 水肥管理技术 ⑤ 病虫害防治技术 ⑥ 采种技术。 ( 3)新品种选育 利用驯化栽培及系统选育方法, 选育出 老山芹 高产(比野生种增产20%以上)、稳产、质优、抗病的人工栽培种 ( 4)蕨菜、老山芹的保鲜 贮藏 技术 ① 根据 蕨菜、老山芹 本身的特点,研究 干制、冷藏(速冻、冰温)、盐渍等 不同 保鲜 贮藏方法。 ② 研究不同保鲜储藏方法对野菜 呼吸强度、还原糖、 VC 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感官指标等的影响。 课题拟设蕨菜孢子繁殖技术研究,老山芹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蕨菜、老山芹的保鲜技术研究。 3.项目的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 ( 1) 关键技术 ① 掌握蕨菜及老山芹生长发育的主控因子 ② 控制蕨菜及老山芹后熟、衰老与腐烂的技术 ( 2) 技术难点 ① 种子 及孢子 处理技术 ② 土壤改良及耕作技术 ③ 孢子繁殖苗的快繁技术 ④ 野生驯化 、 系统选育技术 ⑤ 不同保鲜储藏方法对野菜 呼吸强度、还原糖、 VC 含量、 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感官指标等的影响的研究 ( 3) 创新点 — 7 — ① 寒温带森林蔬菜 驯化栽培技术 ② 选育出的 老山芹 新品种 ③ 蕨菜 、老山芹 保鲜 贮藏 技术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标准情况分析。 我 国 森林 蔬菜 资源的开发 在 70 年代以前, 基本上是民间的自采自食,而且数量较少。 70 年代至 80 年代只有少量的盐渍品出口,且品种单一,仅局限于盐渍菠菜、 盐渍刺嫩芽等几个品种。 进入 80 年代,随着商。蕨菜、老山芹(森林蔬菜)栽培及保鲜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