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生性教育中品格教育探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性成熟前性交,怀孕、堕胎,性病、艾滋病盛行,心理与行为问题严重 ,阻碍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中学生性行为引起的社会危机 中学生性行为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是社会风气恶化。 为了发生性行为而欺骗,隐瞒自己感染上传染病;大众传媒和娱乐业为满足中学生的需要用影视艺术一再强化性行为,创造出不道德的性文化氛围。 二是财政负担沉重。 美国政府每年用于预防少女怀孕和堕胎的费用高达 1000 万, 50%的少女妈妈在生育后第一年还需要接受政府救助, ②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三是卖淫业兴盛。 中学生性行为,造成自尊降低,心理扭曲,人格丧失,最后受拐骗、逼迫卷入卖淫业或自甘堕落成为性交易市场的一员 ,自身经受肉体摧残、暴力、死亡,又传播性病、艾滋病。 四是滋生其它社会问题。 未婚生育的少女有二分之一会辍学,成为文化和经济层次低下的一代; ③ 性行为后生育的私生子生存艰难,成为新一代的吸毒者、犯罪少年、未婚妈妈,由这种群体组成的社会底层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三)中学传统性教育的局限性 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然而,中学传统的性教育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学校性教育作用的发挥。 美国中学 50 年代主要是通过传授性科学知识的方式进行性教育。 这种性教育的局限性在于,以学生了 解和掌握性科学知识为目的,完全忽视性道德伦理,学生成了掌握性科学知识的容器,虽然掌握了性知识,但没有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伦理观,没有减少中学生不良的性活动。 在 60 至 80 年代,由于受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美国中学性教育实行“安全性行为”教育。 这种性教育通过避孕教育的方式进行,主张在性教育中“保持价值中立”,采取“非指导性”策略。 “安全性行为”教育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其一,它对学生缺乏一种价值指导。 这种教育方式把性教育作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把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教育作为一种客观、中立的知识来讲授,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性 的问题是纯自然的、纯生理 ① 性教育的途径:何者为最佳。 . 20200410. ② 孙云晓,张引墨.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20. 177. ③ 美 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人格教育是性教育的唯一正确途径(二)[ J].中国健康教育, 1998, 14( 8): 17. 5 的现象,只要两情相悦,只要避免性行为产生不良的后果,发生性关系是可以的,是正当的。 其二,这种做法到头来把中学生与传统智慧及成人的有益经验(如保持婚前性纯洁)完全隔离开来,使中学生不得不自己从痛苦的尝试与错误中摸索学习,付出惨痛的代价。 其三,这种性教育方式可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道德相对主义的缺陷,认为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基于行为后果制定自己的道德准则。 实践证明,中学传统性教育方式中单纯的性科学知识教育和“安全性行为”教育是缺乏实效性的。 正如美国教育家里克纳对此做出的结论:“现在公立学 校不能为孩子们提供他们需要的明确的性道德指导,这些学校通常缺少持续一致的引导性教育方法的教育哲学。 ” ① 他认为,“性教育工作者使用所谓‘安全性行为’的那一套语言是不负责任的误导。 ” ② 三、美国中学生性教育中品格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施途径 面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危机和社会危机,以及传统性教育方式的局限性,美国在 20世纪 90 年代产生了以品格教育为基础的新的性教育方式。 性教育中品格教育,是指通过塑造良好美德的品格教育,为性教育打下基础,再进行性教育。 这种性教育方式是品格教育与性教育的结合。 品格由实际发挥作用的道德价值构成,良好的品格包括知善、向善和行善 —— 良知习惯、喜爱习惯和行为习惯。 品格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向学生传授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观,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各种努力,其目的是塑造一个具有良好美德与修养的人。 品格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如下: (一)性教育中品格教育的基本理论 1.性行为与道德的关系 性行为与道德有关系。 性具有两种属性,性除了生物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性行为一定会造成后果,包括即刻的和明显的,长期的和无形的。 这些后果不仅影响当事人及其家庭,也会影响整 个社会。 Boston大学 Kevin Ryan教授指出:“性既与别人有关又影响别人,它使新生命诞生,它有强大的社会后果。 ” ③ 那种认为性行为属于个人自由、个人生活方式、个人价值观,而与品格无关的观点是错误的,性行为是一个道德问题。 一个人的性行为反映他的品格和道德水平。 2. 品格教育与性教育的关系 ①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 D].山东师范大学, 2020. 22. ②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 D].山东师范大学, 2020. 22. ③ 张艳敏.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启示[ J].世界教育信息, 2020,( 10): 35. 6 少女怀孕、堕胎,性病与艾滋病流行,这些表面上看是个体的生活方式的选择造成的问题,而指导个体生活方式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个体所具有的品格。 因此,不良的性行为是与不良的品格联系在一起的,性教育必须致力于塑造良好的品格,使学 生在性的领域建立起健康的品格。 品格教育针对问题的根源,是性教育的有效方式。 通过品格教育进行性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品格的塑造和培养,使学生受到谨慎、谦逊、尊重、责任、自律、节制等美德的教育,并有机会实践这些美德,形成良好的品格,因而学生能在性问题上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彻底解决性健康、性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和性行为导致的社会危机。 总之,品格教育是针对性教育根源的,是性教育的有效方式。 3.品格教育的目标 品格教育有三个目标。 第一目标是培养学生 的品格力量,使其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性”这件事。 如培养学生的自制 力可以减少学生的性活动。 第二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婚前保持性纯洁的价值。 告诉他们婚前性行为在生理、心理、人际关系与婚姻上的危害,以使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品格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彻底消除性健康危机和性教育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和毕生幸福。 品格教育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对学生真正的同情与关怀,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 4.品格教育的内容 品格教育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观和性知识。 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观即整个人类所认同的、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它建立在五大支柱上:信赖、敬重、责任、关怀和公德。 “信赖”包括 诚实、不欺骗、忠于家庭等;“敬重”包括尊重别人、举止礼貌、语言文明等;“责任”包括自律自控、谨慎可靠等;“关怀”包括善良、热情、宽恕、助人等;“公德”包括合作、参与、遵纪守法等。 性知识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品格教育中价值观和性知识缺一不可。 (二)性教育中品格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过品格教育方式进行性教育,首先在中学低年级时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在良好品格的基础上在中学高年级时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品格教育中培养的品格既是道德品格,同时也是性品格。 学校是实施品格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品格教育。 1.课程与教学途径 学校通过正规课程和教学过程塑造学生的性品格。 美国学校通过课程进行品格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校特别安排伦理课和价值观念课,直接教授基本的核心价值观, 7 对学生进行品格训练;二是品格教育被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尤其是社会科学、历史和文学课中。 通过历史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通过文学课中对文学作品的复述、分析、改编、表演、续写等手段,发展学生品格的认知层面,陶冶道德情感;通过公民课、社会课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制、自律等品格。 美国品格教育还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如采用合作学习和讨论法,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见解和经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欣赏别人的能力和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营造民主的氛围,形成师生间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关系,为性教育培养两性间平等、尊重的关系打下基础。 2.构建校园品格教育情境 学校通过隐蔽课程 —— 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美国学校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一种品格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 品格教育情境的构建实质上 是把品格教育置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情境中的各种环境、组织、氛围、活动和交往等,使学生理解、体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和美德,达到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 在校园构建品格教育情境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制作校服。 学生穿戴校服是对自己学生身份的提醒,有利于规范行为,形成好的学习环境。 有调查发现, 1994 年加州学区所有学校实行穿统一制服的政策后,整体犯罪率下降了 36%,打架下降了 51%,破坏公物下降了 85%。 ① 二是布置校园环境。 学校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作为隐形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布置校园环境 ,可以鲜明地展示学校对核心价值观和美德的要求,时时教导学生。 如在教室悬挂国旗,挂世界地图、美国地图和本州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忠诚等品格。 三是出版充分体现价值导向的校园出版物。 美国学校通过校报、纪律手册、教室板报、校园杂志等出版物来为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和美德进行舆论引导,内容包括合作、负责、团队精神等。 总之,通过校园品格教育情境培养和强化品格是性教育有效开展的途径之一。 3.积极的角色榜样示范 学校通过师生互动中教师角色示范陶冶学生道德情感。 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进行,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进行。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有影响力的榜样。 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通过积极的角色榜样示范来影响学生。 在教师群体中,首先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