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进出口交易程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它为政治外交政策服务的。 具体来说,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 保护本国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积累资本或资金; 维护本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1 应考虑的因素 :  本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实力及其比较优势 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 本国国内的物价、就业状况 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 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和义务  本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2 制定政策的机构: 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的。 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英国是议会,德国是联邦议会。 (二 )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方式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通过以下机构和方式执行 : 1 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2 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监管 3 政府协调 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从对外贸易产生以来,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一 )自由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不加干预,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同时也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与优待,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输出输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二 )保护贸易政策 指国家积极干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竞争,并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 其实质就是“奖出限入”的政策。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一 )中世纪时期: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的政策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三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行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五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外贸政策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地区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和经济上的自主,开始致力于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在对外贸易方面,大多数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但是,面对国际分工纵深发展,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地利用国际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由于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它们推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也有差异。 归纳起来大致有 初级产品出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 等形式。 一、初级产品出口政策 初级产品出口政策是指出口食品、农产品和矿物原料、染料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这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初级外向型战略。 二、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限制一些工业制成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工业同时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的术 ,发展民族工业;在国内市场上,逐渐以国产工业制成品替代进口工业制成品。 主要措施 : 1 对不同的产品实行不同的关税政策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