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1 4 1 6 03 三斗二引渠 212 552 552 0 0 0 1 5 1 8 04 四斗一分渠 369 960 0 960 0 0 2 8 1 14 05 四斗渠 484 1260 0 0 1260 0 3 11 2 18 06 四斗一引渠 198 516 516 0 0 0 1 4 1 7 07 四斗二引渠 166 432 432 0 0 0 1 4 1 6 08 四斗三引渠 323 840 0 840 0 0 2 7 1 12 09 四斗三引一毛渠 152 396 396 0 0 0 1 3 1 6 10 四斗三引二毛渠 161 420 420 0 0 0 1 4 1 6 11 五斗渠 554 1440 0 0 1440 0 3 13 2 21 12 六斗渠 761 1980 0 0 1980 0 4 17 3 29 13 六斗一引渠 221 576 0 576 0 0 1 5 1 8 14 七斗渠 346 900 0 900 0 0 2 8 1 13 15 八斗渠 600 1560 0 0 1560 0 3 14 2 23 16 八斗二引渠 346 900 0 900 0 0 2 8 1 13 17 九斗渠 235 612 0 612 0 0 1 5 1 9 18 十斗渠 392 1020 0 1020 0 0 2 9 1 15 19 十一斗渠 876 2280 0 0 0 2280 5 20 3 33 5 水文地质 水文、气象 项目区居城固县中部,地处南北气侯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湿润、雨热同季、干湿交替,降水从秦岭中山到低山由 1000mm 递减到820mm,巴山北坡中低山区由 1350mm 递减到 850mm。 平川丘陵区是北亚热带气侯代表区,平均气温 ℃,极端高温 ℃,极端低温- ℃,多年平均降水量 80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9%。 最大积雪厚度 8cm,最大冻土深度 7c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全年无霜期 241 天。 年总辐射 ,属全国辐射四等区。 工程地质 项目区位于城固县中部平坝区,平均海拔 480m,高出河床 10~15m,区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略有倾斜。 河漫滩沿河床发育,一级阶地宽而平坦,发育较好 ,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下水埋藏浅,灌溉条件好。 工程地质是由中、早新世冲积砂、湖积层、砂砾石夹粉细砂与亚粒土空隙潜水含水岩组成,上面为新沉积物覆盖,表层覆盖全新世冲积、洪积层,地下径流表现为孔隙水汇入汉江干流,入渗与排泄活跃,水位埋深 5~15m,含水层厚小于 15m。 设计 设计依据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 2020】 786 号) 《陕西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申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通知》(陕财办建【 2020】 482 号文件)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SDJ21787(水利部 1988 年 6 月) 《防洪标准》 GB5020194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97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91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SL2391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DJ2078 《砼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K789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0798 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 1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节水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工程等级划分和设计标准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该工程 按 等级为 Ⅴ等工程, 5 级 建筑物设计。 毛渠和田间沟渠主要采用 M15 水泥砂浆“ U”型预制渠槽衬砌,提高防渗效果。 机耕桥、人行桥采用 浆砌石桥墩, C25 埋设钢筋砼预制桥板;斗门采用铸铁闸门,取水口采用 浆砌石砌筑。 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建设原则 :按照“突出重点、连篇推进、农户志愿”原则组织实施。 采取整乡推进,集中连片,建成销号。 建设项目实行省级财政补助和群众投劳相结合,实施项目必须纳入村级“一事一议”范围,征得农户同意。 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必须选择在有可靠的农业灌溉水源保证。 ⑵、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选择土地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效益好的区域,以投资少,受益大。 ⑶、项目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地方群众必须有投劳、投工的保证,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⑷、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迫切,农业生产急需的项目。 ⑸、灌溉渠道尽量布置在高地和分水岭上,以便控制较多的自流灌 溉面积,并尽量减少交叉建筑物和过大的填方、挖方。 ⑹ 、工程设计布置渠道时,应同时考虑排水沟的布置,避免相互干扰,尽量不打乱原有排水系统。 ⑺ 、渠线应尽量避免通过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及强透水地带。 ⑻ 、渠线要尽量做到短(线短)、直(顺直规整)、半(半填半挖),避开难工险段。 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 建设目标是通过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达到“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产、稳产农田,基本实现方田化。 建设指导思想是:⑴、该工程项目以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基础,按照“突出重点、连篇推进、农户志愿”原则组织实施。 采取整乡推进,集中连片,建成销号。 建 设项目实行省级财政补助和群众投劳相结合,实施项目必须纳入村级“一事一议”范围,征得农户同意。 ⑵、通过田间配套灌溉,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提高灌水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⑶ 、项目区水利建设,以渠系建设工程为主,同时对抽水泵站改造,并积极做好田间工程配套。 ⑷、在工程设计布置上,要考虑上、下游,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水利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兼顾。 ⑸ 、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⑹ 、以加速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水利骨干工程输水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为重点,充分 利用现有水资源,增加有效供水能力,保证水利骨干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恢复灌溉面积和扩大旱涝保收农田面积,适应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实施方案设计 灌排渠系工程 渠道防渗衬砌方案的确定 本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毛渠、田间沟渠,这些渠道已基本成型。 但由于多年的运行,渠道沿线开裂,渠沿倾斜、失稳,造成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能达到 ~。 急需对这些渠系进行衬砌防渗处理,根据这些灌区已成的实际情况,本次拟对 6 个乡镇,涉及灌溉面积 万亩,其中原公镇灌区 13437 亩、五郎乡灌区 7673 亩、博望镇灌区 3488 亩、宝山镇灌区 9700 亩、文川镇灌区 2388 亩、三合乡灌区 9900 亩。 防渗衬砌设计毛渠和田间沟渠总长。 渠道主要采用 M15 水泥砂浆“ U”型预制渠槽衬砌。 渠道防渗衬砌参照《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T18 以及陕西省水利厅《 U型渠道》。 ,也不大于不冲流速。 ,应尽可能利用老渠道断面,选择合适的纵坡,减少断面土石方工程量。 项目区田间渠道衬砌全 部采用 U型断面, U 型渠道采用砼预制件砌护。 田间渠道总长,其中: D30 型,总长: 35298m; D40 型,总长: 81118m; D50 型,总长: 42914m;D60 型,总长: 38970m。 田间渠道衬砌的断面,选定为 D D D50、 D60 四种型号。 均为全断面预制,预制长度 50cm,厚度 ,砼标号为 C25。 为保证渠道线条顺直、流畅,提高整体性,渠 顶统一采用 C20 砼现浇,每 10m 设伸缩缝一条,采用沥青砂板条嵌缝。 渠道比降分别按1/500、 1/750、 1/1000 三种进行设计,渠道断面要 素见下表。 表 6- 1 田间渠道断面要素 型号 水力要素 备注 比降 水深 cm 糙率 流量 m3/s 流速 m/s 超高 cm D30 1/500 25 13 U 型砼渠槽、砼压顶 1/750 25 13 1/1000 25 13 D40 1/500 33 10 U 型砼渠槽、砼压顶 1/750 33 10 1/1000 33 10 D50 1/500 40 10 U 型砼渠槽、砼压顶 1/750 40 10 1/1000 40 10 D60 1/500 50 16 U 型砼渠槽、砼压顶 1/750 50 16 1/1000 50 16 表 6- 2 田间渠道断面尺寸表 型号 断面尺寸( cm) 口宽 渠深 圆弧半径 倾角 压顶 厚度 D30 43 38 15 176。 10 8 5 D40 53 43 20 176。 10 8 5 D50 62 50 25 176。 10 8 D60 73 58 30 176。 10 8 典型渠道设计 选取庆山抽水站四斗渠(第 27渠道)进行工程设计,该渠长 1512m,为排灌两用,控制面积 529 亩,渠首与渠尾 高差 ,种植水稻。 ① 灌水工作制度 根据实地田块规格,沿渠道至上而下每隔 50 米渠两侧各设放(排)水口一处,每水口控制面积 亩 ,每隔 300m 设闸槽一处 ,将渠道分为 5 段进行灌溉,每段共有 12 个放水口同时进水 ,每段灌水时间为 12 小时 ,单个放水口流量为。 整条渠道控制范围 2 天灌完。 ② 设计灌水流量 根据《水稻灌区灌溉定额及年内分配表》( P=75%)(见表二)选取水稻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时段泡田插秧期,灌水定额为 105m3/亩,设计灌水周期 2 天,每天灌水时间 24 小时,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则设计灌水流量为: Q=(353105)/(224) =③渠道选型 结合我县多年采用机制 U砼预制构件的经验及灌区实际地形条件,根据《 U型渠道衬砌断面型号参数表》(表 61)选取 D50U 型断面,设计比降为 1/750,流速。 由于该渠道为排灌两用,因此整条渠道均采用 D50 断面。 渠系建筑物 ⑴ 、斗门 项目区内斗门主要为毛渠斗门及节制闸,采用浆砌石结构,砌筑砂浆为 , M15砂浆抹面。 斗门为铸铁成套,其尺寸以满足渠道 流量为准,涵洞盖板采用预制安装。 对田间渠道一般不设斗门,只设闸槽和进、退水口,根据地形条件约每 90m设一个闸槽,以方便灌溉需要,经统计,共设 431 座。 其余渠道进口不设斗门,进口处理成“ T”型或“十”型交叉点,结合处采用弧线连接。 ⑵ 、 生产 桥 项目区内 生产 桥以穿越田间道路为主,根据现场勘察,本工程需在村内穿越道路处布置机耕桥 288 座,设计荷载汽 10。 为方便施工和管理维护,采用预制钢筋砼盖板结构,桥涵内净断面为 U型渠道断面,跨度按 U型渠道计算,墩台为 浆砌石, M15 砂浆抹 面,墩台上顶面高出渠顶 20cm,桥板为 C20 钢筋砼 现浇 , 尺寸为 130 350 20cm(长宽厚)经统计,项目区需建设 生产 桥 288 座。 ⑶ 、人行桥 为方便农业生产及行人交通,根据使用要求,在渠道上置设 C20 预制钢筋砼盖板便桥1725 处,采用 浆砌砖墩台, M15 砂浆抹面,墩台上顶面高出渠顶 20cm,桥板单块尺寸 110 70 10cm(长宽厚),桥板块数 2 块。 项目区需建设人行桥 1725 座。 ⑷ 、取水口 在分、引渠道上每隔 55m修取水口一 座,按灌排两用方式进行设计,横断面为矩形,采用预制砼结构,底宽 20cm,深 24cm,长 55cm。 放水口底安装在田间地面以下 12cm,既可排又可灌,共设放水口 2870 处。 抽水站 ⑴ 、泵站改造 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泵站已多处倾斜和倒塌,跑水、漏水现象严重,前池淤积严重,机房及出水池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 水泵、电机和配电设备已严重老化且均 属淘汰型产品,管道锈蚀,漏水、漏气,水泵抽真空费时费力,启动困难,装机效率低下,能耗升高,已无法运行。 为解决此问题,多次对其维 修加固。 虽经多次维修,但终因资金不足,只能是局部维修,没有全面彻底维修加固,致使跑水、漏水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已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生产用水需要。 尤其近年来,遇到多次大旱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