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纱锭高档针织纱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原材料及辅料消耗 一、主要材料供应 本项目 主要的原材料为皮棉 , 预计年消耗量为 8400 吨, 现市场皮棉的价格在 每吨 万元。 能够为本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另外,*已经形成了棉纺行业产业集群,配件、纸管、包装袋生产厂家较多,辅助材料采购便利。 二 、燃料及动力 本项目能 源消耗主要为电、水 和蒸汽, 其能耗指标见下表。 动力消耗表 序号 名称 消耗量 单价(元) 金额(万元) 1 水 50000 方 4 元 /方 20 2 电 20xx 万千瓦 元 /度 1640 3 蒸 气 5000 吨 120 元 /吨 60 合计 1720 19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一、平面布置 项目场址位于 *经济开发区,项目占地面积 平方米。 根据建设场址现状、生产管理及工艺的要求,厂区分为生产区、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三个功能区域。 厂区主出入口临 道路设置 (北门)。 其中:仓库 区拟布置于厂区 南部,生产车间拟布置于厂区中部和东部。 生活区布置于厂区 西 部,拟设置职工宿舍楼 2 座。 为便于职工健身需求,设置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 行政办公区布置于场地 西北部 ,建设办公楼一座。 另外在出入口处设置传达室 一处。 场内交通组织 项目设有道路及停车设施,道路设计以方便生产和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场区道路为一环形道路,路宽设计分别为 12 米、 6 米,路宽满足集装箱大型货车、局部交通和消防的需要。 交通组织以满足生产需要为主,充分考虑物流、车流、人流的影响,合理设置停 车场与停车点,对于不同交通方式进行适当分流,同时确保各类交通方式的便捷和通达。 厂房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道路宽为 5 米,生产车间设置 4 个 20 出入口,宽度为 米,疏散距离最远为 5 米,满足规范要求。 场地主出入口位于 厂区北部 ,厂区道路宽为 1020 米。 均为环形道路,满足消防要求。 第二节 场内外运输工程 项目场外运输主要物品为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以及产品营销外运。 材料 运输 可通过外协、汽运到达场区,产品营销周边地区也可通过外协、汽运解决,海外可由海运解决。 第三节 公用辅助工程 一 、给水 厂区位于 经济 开发区 ,园区内已经铺设供水设施,以满足生产用水、职工生活用水及绿化用水。 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经估算,项目年总用水量为 50000 立方米。 二、排水 厂区内设污水处理及净化设施。 车间内、外均匀布置室内消火栓及急救消防设施。 三 、供电 由 工业园区 变电站或从架空的 10KV 供电线直接引入各场变电所,厂区内建设变配电室。 21 根据 项目 生产线的机器设备装机容量(包括机器设备、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等),以及项目办公楼、职工宿舍、职工餐厅照明用电等生活用电 ,该项目年需用电量 20xx 万千瓦时。 四 、供 汽 本区 为 *经济开发区,已建 设供热系统,项目用汽可申请接入使用。 经估算,项目年用蒸汽量约为 5000 吨。 22 第 八 章 节能节水分析 第一节 节能依据 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xx) 二、 *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 公 共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标 准 》( DBJ1403620xx) 三、《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 四、《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xx) 五、《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xx) 六、《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xx) 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5033620xx) 第二节 节能 节水分析 本项目 耗能主要包括用水、用电和用蒸汽。 能耗状况详见下表。 能耗状况一览表 序号 主要能源和 耗能工质名称 计量单位 年耗量 实物单位 折标煤系数 实物量 年耗量折标煤量( T) 1 电 万 kW h 20xx 2458 2 水 m3 50000 3 蒸汽 吨 5000 645 合计 23 第三节 节 能节水 措施 一、节能措施 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项目在工艺技术、设备选型等方面采取以下节能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设计和建设中,根据建筑节能法规规定,采用节能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保证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外墙保温技术,节约材料,避免浪费。 设备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型。 室内外照明以节能型灯具为主,部分场所采用声控装置。 加强管理,制定能源管理制度,达到综合节能的目的。 通过上述节能措施,可使项目从采暖、通 风(空气调节)、照明等方面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xx)要求,为项目节约电能、水能和热能,符合国家倡导的节约能源的要求。 二、节水措施 项目用水主要是生 产用水和生活 用水。 为控制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拟采取以下措施: 项目建设期 内 合理组织施工,避免对水资源的破坏。 采用节水型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 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严禁使用铸铁阀门和螺旋升降式水嘴, 24 强制推广使用陶瓷密封水嘴。 控制 绿化 用水。 根据土壤旱情合理确定用水量,浇水时间不宜选择在中午等温度较高时间进行,避免水分较快蒸发。 定期对设备、管道、器具等进行检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以减少浪费。 25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保依据和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四、《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93 五、《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 89 六、《工业企业厂界噪音标准》 GB1234890 七、《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八、《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九、《纺织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5042520xx 十、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第二节 环保措施 一、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厂区环境质量受本地工业污染较轻,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大部分时间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xx 中的Ⅲ类标准;地下水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中的Ⅱ类标准; 26 声环境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标准》 GB3096— 93 中的二类地区标准。 二、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扬尘 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施工现场环保问题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要制定必要的防止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文明施工和标准化施工。 采取配置防护网、设置网档和硬化道路,以及车辆出场冲洗等措施,并采用商品混凝土建房,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危害,必须采用水雾以降低和防止二次扬尘。 噪声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 ,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迭加,使噪声值增加 38dB,并在空旷地带的传播距离较远。 该项目距离居民较远,距离敏感点较远,施工对其影响较小。 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在进行运输弃土和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木材等)时,将生产大量废土、砖石及各种建筑垃圾,必须按照市容环卫、环保和建筑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及时将固体废弃物运到指定点妥善处置,严防制造新的“垃圾堆场”。 将混凝土块连同弃土、弃渣等送至专用垃圾场所或用于回填低洼地带,建筑垃圾中钢筋等回收利用,其它用封闭式废土运输 车及时清运,并送到指定倾倒点处置,不能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 同时,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及时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桶)内,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处 27 理。 三、生产运行期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废气、噪声和少量固体废弃物等。 废水 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 +沉淀池”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排入工业园区下水道。 废气 车间粉尘通过多筒式除尘机处理后外排。 噪声 该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设备 ,通过消声、吸声、减震、降噪措施 ,并合理规划厂区的平面布置 ,同时加强厂区的绿化建 设来降低厂区生产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 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下脚料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堆放垃圾池,环卫部门定时清运。 四、结论和建议 结论 通过对项目厂址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通过对污染源的治理,完全可以达到环保要求,不会对周围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从环保角度来讲,该项目是可行的。 建议 ( 1)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各 28 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 2)项目在建设过程和投入运营后, 必须建立有效的环保机制,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确保环境安全。 ( 3)建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制度,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和职工的岗位培训,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 4)加强绿化,应当选择具有抗性和吸收作用的植物,以改善厂区环境质量。 ( 5)建议环保部门加强管理,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本项目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