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涌吐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用法用量: 煎汤, 3~ 10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须用 30~ 60g; 贯众 ① 杀虫 :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钩虫病,绦虫病,蛲虫病。 ②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及痄腮。 预防麻疹、流感、流脑。 ③ 止血 :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注意 :炮制品。 雷丸 苦,寒。 有小毒。 杀虫,消积: 1)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2)小儿疳积。 内服: 15~ 21g, 不宜入煎剂 ,一般研粉或入丸剂,每次 5~ 7g(驱杀绦虫每次 12~ 18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 南瓜子 甘,平。 杀虫 :绦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生用连壳或去壳后研细粉, 60~ 120g,冷开水调服;也可去壳取仁口嚼服。 鹤草芽 杀虫 :绦虫病。 用法用量: 不入煎剂 ,宜研粉吞服,每次 30~ 50g,小儿按 ~ ,每日一次,早起空腹一次服用。 榧子 ① 杀虫 :绦虫、钩虫及蛔虫病。 ② 润燥:肠燥便秘。 肺燥咳嗽。执业中药师中药学涌吐药(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疮痈。 消痈排脓:特点:长于消大肠痈脓。 肠痈腹痈首选要药,亦治肺痈。 祛瘀止痛:血滞之胸腹疼痛,产后瘀阻腹痛。 重楼 清热解毒 ① 痈肿疔疮, ② 毒蛇咬伤, ③ 咽喉肿痛。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伤痛。 息风定惊:用于肝热惊风抽搐。 注意:有小毒。 穿心莲 清热解毒、燥湿 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 ( 1)温病初起,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肺痈,咽喉肿痛。 ( 2)痈疮疖肿,毒蛇咬伤。 (
,除湿而不燥。 用于脾虚湿盛证。 人参、白术配伍。 消暑 —— 暑湿吐泻。 解毒 —— 食物中毒。 健脾化湿炒用,消暑解毒生用。 蜂蜜 甘,平。 归肺、脾、大肠 经。 补中缓急: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润肺止咳 :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解毒 :疮疡,烫伤,解乌头毒。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 15~ 30g。 冲服;或入丸剂、膏剂。 外用:适量,局部外涂。 内服宜用熟蜜
( 3) 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 4)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 5)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
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药性多偏寒凉。 因多为介类贝壳或矿石入药,而有质重沉降之特征,介类平肝潜阳药多具咸味,植物类、矿石类平肝潜阳药多具苦味,归经均以入肝经为 主。 平肝潜阳药主要适用于( 1)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2)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头昏头痛;( 3)虚阳上扰烦躁不眠等证。 药性多偏寒凉
用。 回乳可用至 60g。 神曲 消食和胃:消食兼能 解表。 应用:饮食积滞证,尤宜于 食积兼外感表邪者。 丸剂中有金石贝壳类药物,可用本品 糊丸。 神曲、麦芽、山楂的比较: 均有消食和中之功,均治疗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证。 其中: 神曲消导之力较强,消食兼能解表,多用于食积兼外感表邪者,并能助金石药物的消化吸收
血逐瘀 ——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及癥瘕积聚。 续筋接骨 —— 特点:为骨伤科要 药。 应用: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 水煎服, 3~ 10g;研末服 1~。 孕妇忌用。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 特点: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为接骨续伤之要药。 应用:跌打骨折,瘀肿疼痛。 水煎服, 10~ 15g;入丸散每次。 苏木 活血疗伤 —— 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 祛瘀通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