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3的电气互锁。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按图所示线路接 线,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合上 QS 接通电源。 操作 SB2和 SB1,观察电动机起动的情况。 调节 KT 的延时,观察延时时间对电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 电气原理图如图 121所示: 9 图 121 电气原理图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三相交流电源通过 L L L3 三个点接入,经过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由 U、 V、 W分别接入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的一端,电动机三相绕组的另一端需接入星 — 三角切换开关。 按钮盒中 SB2 为启动按钮, SB1 常闭用作停止按钮。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星 — 三角降压启动电路电气安装接线图 如下图 122 所示 : 10 图 122 电气安装接线图 11 四 、 设备清单 设备清单如表 所示: 表 序号 文字符号 名 称 数量 备 注 1 M1 电动机 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2 FR1 热继电器 1 用于对电路进行过载保护 3 FU1~ FU5 熔断器 5 用于对电路进行过流保护 4 QF 低压断路器 1 用于控制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5 KM2~ KM3 交流接触器 3 控制电路通断 6 SB1~ SB3 按钮盒 1 电机起动、停止的开关信号 7 导线 若 干 连接电路 8 其它 尖嘴钳、电笔、万用表、起子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一)故障现象 出现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实现星 —— 三角启动,但启动后电机噪声较大,运行不稳定现象。 出现按下正转按钮后,电动机正转,松开按钮后电动机停转,无法自保持现象。 出现按下启动按钮电机无法启动,交流接触器无动作的故障。 (二)故障原因 出现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实现星 —— 三角启动,但启动后电机噪声较大,运行不稳定现象 的原因: 接线出现接错相,无法构成三角形连接。 出现按下正转按钮后,电动机正转,松开按钮后电 动机停转,无法自保持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漏接线导致 KM1 线圈未接通,无法得电,触点无法自保持。 通电后电动机有嗡嗡声但不转动的原因:( 1)定、转子绕组有断路(一相断线)或电源一相失电;( 2)绕组引出线始末端接错或绕组内部接反;( 3)电源回路接点松动,接触电阻大;( 4)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转子卡住;( 5)电源电压过低。 12 (三)故障排除 出现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实现星 —— 三角启动,但启动后电机噪声较大,运行不稳定现象 的排除: 修正接线,确保接线正确 出现按下正转按钮后,电动机正转,松开按钮后电动机停转,无法自 保持现象的。 排除: 补充接线后,用万用表检查确保接通。 通电后电动机有嗡嗡声但不转动的排除:( 1)查明断点予以修复;( 2)检查绕组极,判断绕组末端是否正确;( 3)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予以修复;( 4)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 13 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小结 一、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 (一) 绘制电气原理图应按 GB47288 GBTl598 GB698886 等规定的标准绘制。 控制电路绘制的原则 : (二 ) 为了区别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在绘线路 图时主电路 (电机、电器及连接线等 ),用粗线表示,而控制电路 (电器及连接线等 )用细线表示。 通常习惯将主电路放在线路图的左边 (或上部 ),而将控制电路放在右边 (或下部 )。 (三 ) 动力电路、控制电路和信号电路应分别绘出:动力电路 —— 电源电路绘水平线;受电的动力设备(如电动机等)及其它保护电器支路,应垂直电源电路画出。 控制和信号电路 —— 应垂直地绘于两条水平电源线之间,耗能元件(如线圈、电磁铁,信号灯等)应直接连接在接地或下方的 水平电源线上,控制触头连接在上方水平线与耗能元件之间。 (四 ) 在原理图中各个电器并不 按照它实际的布置情况绘在线路上,而是采用同一电器的各部件分别绘在它们完成作用的地方。 (五 ) 为区别控制线路中各电器的类型和作用, 每个电器及它们的部件用一定的图形符号表示, 且给每个电器有一个文字符号, 属于同一个电器的各个部件 (如接触器的线圈和触头 )都用同一个文字符号表示。 而作用相同的电器都用一定的数字序号表示。 二、电气接线图的绘制要求 (一)电源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画在配电板内部,电动机、按钮画在配电板外部。 (二)安装在配电板上的元件布置应 根据配线合理,操作方便,确保电气间隙不能太小,重的元件放在下部,发热元件放在上部等原则进行,元件所占面积安实际尺寸以统一比例绘制。 (三)安装接线图中各电气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应和原理图完全一致,并符合国家标准。 (四)各电气元件上凡是需要接线的部件端子都应绘出并予以编号,各接线端子的 14 编号必须与原理图中的导线编号一致。 (五)电气配电板内电气元件之间的连线可以互相对接,配电板内接至板外的连线通过接线端子进行,配电板上有几个接至外电路的引线,端子板上就因有几个线的接点。 (六)因配电线路连线太多,因而规 定走向相同的乡邻导线可以绘成一股线。 三、电器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 (一)按图正确接线。 电气接线颜色必须按标准接线颜色执行。 电气连接接线牢固、良好,配线应成排成束地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敷设,要求整齐、美观、清晰。 横平竖直,层次分明。 导线的长度合适,端头压接牢固,端子压紧。 (二)线槽内走线应符合:电源线和控制线尽量分开,线槽内导线均匀分布,理顺以避免交叉。 线号对应,方向一致。 横向每隔 300mm 装一个线束固定点,竖向每隔 400mm装一个线束固定点。 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 接线要求左进右出,上进下出,进线时应该使 线的连接部分外露 20mm 左右,且要求每个角应弯成 90176。 ,每个接线柱允许连接的接头一般不超过三个。 (三)当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可动与固定部份时,必须采用多股铜导线,并且要留有足够长度的余量,以免因弯曲产生过度张力使导线受到机械损伤,并在附近端子处要用线夹卡紧固定线束。 (四)设备中辅助电路的连接线,均应在两端套装标号头。 所有标号头应根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或英文字母,将其输入电脑印字机,打印在专用套管上,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 (五)一般一个接线端子(含端子排和元器件接线端),只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 连接二根导线。 当需要连接二根以上导线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导线的可靠连接。 两个端子间的连线不得有中间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四、实训线路发生的故障及排除办法 通电后电动机不转,但保险丝烧断的排除:( 1)检查刀闸是否有一相未合好,电源回路有一相断线;( 2)查出短路点,予以修复;( 3)消除接地;( 4)查出误接,予以更正;( 5)更换保险丝。 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也无异响的排除: (1)检查电源回路开关,保险丝、 15 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 (2)检查保险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保险丝; (3)调节继电器整定 值与电动机配合; (4)改正接线。 通电后电动机有嗡嗡声但不转动的排除: (1)查明断点予以修复; (2)检查绕组极,判断绕组末端是否正确;( 3)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予以修复;( 4)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 5)检查是还把规定的面接法误接为 Y,是否由于电源导线过细使压降过大,予以纠正。 出现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实现星 —— 三角启动,但启动后电机噪声较大,运行不稳定现象 的排除: 修正接线,确保接线正确 出现按下正转按钮后,电动机正转,松开按钮后电动机停转,无法自保持现象的排除: 补 充接线后,用万用表检查确保接通。 16 第二部分 PLC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一、课题分析 (一)课题要求 电镀生产线的 PLC 控制, 电镀生产线采用专用行车,行年架装有可升降的吊钩;行车和吊钩各有一台电动机拖动;行车进退和吊钩升降由限位开关位控制;生产线定为三槽位;工作循环为:工件放入镀槽-电镀 5min 后提起停放 30s 一放入回收液槽浸 32m。自动控制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0 第 2 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本课题 所 研究的自动火灾探测装置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火灾初测,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第二部分是精确测量火灾的具体位置,确定火灾的真实性,第三部为灭火,在第二部 的基础上进行灭火,达到从发现火灾到消灭火灾的自动化。 下面分别对系统设计要求、火灾传感器的选型、信息传输模式及系统实现方案进行阐述。 系统设计要求
间轴和二级齿轮减速使轧辊作低速转动;这种运动在自动辊锻过程中使模具入口边缘缓慢靠近机械手钳口。 自动辊锻机技术协议 Page 4 of 7 XXXX 液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左右立柱采用整体铸钢结构,材料为 25 号铸钢(右立柱不移动)。 锻辊是辊锻机最主要的工件之一,锻辊材质为 40Cr 钢,调质处理。 离合器,制动器均 采用 气动磨擦 式, 结构简单,紧凑,寿命长,装卸调整及磨擦 片
自动门控制系统的动作要正确,即能自动控制门的启动、停止等动作。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完成规定字数 5000字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完成硬件电路及相应调试。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叶济忠 ,余胜
(转角、交接 )频率 1 1 TT 低 频 段高 频 段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46 22( ) 2 0 l g ( ) 2 0 l g 1L A T 11,T T :1 当 即 时 2 0 l g 1 0L d B 0 11,T T :2 当 即 时( ) a r c t a n
(42 c242 4 13snt 1423 42 cst还以典型二阶系统为例, ( 2)相位裕量 和调节时间 之间的关系 )( cst)(ta n6ccst s1. 与 有 关。 t cωγ 2. ,。 s一 定 时 与 成 反 比ct ωcγ ω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20
定理,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2212( ) ( ) ( )( ) ( ) ( ) ( )1 ( ) ( ) ( ) 1 ( )ce fKW s W s N sX s W s N s N sW s W s W s W s 可见扰动误差与 有关。 ( ) ( )eW s N s和结论 :扰动误差即为扰动产生的输出。 2020年 10月 5日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