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查孔轴线倾角 177。 176。 用测角仪或地质罗盘检查孔轴线方位 177。 176。 用全站仪或地质罗盘检查  孔底偏斜 满足设计 用钻孔测斜仪检查3 孔向   孔 径 满足设计 验钻和尺量检查4 孔 深 不小于设计值 验钻和尺量检查(3)、锚索体制作及安装预应力锚索体由格梁、自由段、锚固段和安全段四部分组成。 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钢绞线采用 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钢绞线沿锚索体轴线方向每 2m设置一道架线环,保证锚索体保护层厚度步小于 2cm。 锚索体采用人工安装,安装前,认真11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缓缓将锚索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绞线长度,计算孔内锚索长度(误差控制在 50mm 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首先按照设计要求长度料切割钢绞线,用冷弯机将无粘结钢绞线弯曲成 U 型并固定在承载体上,然后按设计荷载体间距组装完成整个锚索体。 制作时注意,钢绞线不得相互缠绕并保证承载体位于钻孔中部。 ⑴、截取钢绞线前首先剥除锚固段塑料套管后钢绞线上的油脂、污渍必须用棉纱擦洗干净,并对线材进行检查,要求表面乌亮,手感滑腻无涩滞感,每根钢绞线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除锈、除油污,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存有锈坑时必须剔出,并对无粘结钢绞线套管有破损的进行修补,钢绞线有机械损伤或锈蚀的不得使用。 ⑵、截取钢绞线用切割机,严禁使用电气焊,截好的钢绞线平顺地置于工作平台上,每孔压力分散型锚索分为 3 组,每组 2 根,端部分别用红、黑和白三种颜色的油漆标记。 ⑶、钢绞线编制在工作平台上进行,其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锚索格梁厚度+张拉千斤顶长度+锚具厚度+张拉操作预留量。 ⑷、每隔 2m 设置一个架线环,相邻两隔离架之间安设束线环(绑扎丝)对锚索进行绑扎固定。 钢绞线不得相互缠绕并保证承载体位于孔的中部,锚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20mm。 ⑸、每孔锚索的锚固段长度 10m,二级边坡采用三个单元锚索组成,三级边坡采用二个单元锚索,每个单元由两根无粘结钢绞线对称地内锚于钢质承载体上组成,注浆管与锚索一起编入索体,从承载板中间穿过,二次注浆管布置在锚索体外。 锚索编制完成,对每一单元承载体锚索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油漆标示区分。 ⑹、编索完成入孔安装前,用高压风清孔一次。 索体采用人工下锚,缓慢从孔口送入,避免锚索体扭曲,锚索入孔时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得转动锚索体,并随时检查隔离架及绑扎丝,发现有移动、损坏、脱落等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要更换重新编制,并确保将锚索体推送至预定深度后排气管和注浆管畅通。 ⑺、锚索组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表 6 所示,组装完成后对锚索对应锚孔进行编号,分类存放在专用场地,并加以防潮、防雨等防锈蚀保护。 表 6 锚 筋 组 装 的 允 许 偏 差 和 检 验 方 法项 次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检 验 方 法1 锚 筋 长 度 177。 50mm 尺 量 检 查2 锚 固 段 长 度 177。 50mm 尺 量 检 查3 塑 料 套 管 端 头 定 位 177。 50mm 尺 量 检 查12注 浆 管 中 心 定 位 177。 10mm4 端 头 定 位 177。 50mm 尺 量 检 查支 架 、 紧 箍 环 、导 向 帽 制 作 尺 寸 177。 5mm5接 装 定 位 177。 20mm尺 量 检 查(4)、锚固注浆锚索注浆以形成锚固段和为锚索体提供防腐蚀保护层。 另外,一定压力的注浆可以使注浆体渗入地层裂隙中,起到固结地层、提高地层承载力的作用。 注浆是锚索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锚索的锚固性能和永久性。 ⑴、锚索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采用水的泥砂浆,施工配合比经试验比选后确定。 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 40MPa,配合比为 1:1(重量比),水灰比为 ~。 ⑵、为增加浆液的和易性和早期强度,在浆液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和早强剂;为防止水泥砂浆凝固收缩时锚固体与孔壁锚固力的损失,掺入适量膨胀剂;水泥砂浆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水泥砂浆在初凝 前 用 完。 以 保 证 灌 浆 达 到 “早 强、高强和高时效”的效果。 ⑶、一般地层采用一次注浆,即锚固段和自由张拉段同步注水泥砂浆,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压力为 ~,当孔口出现溢浆且持续时间不低于 5min 后(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方可停止注浆,砂浆必须饱满密实,注浆完毕后待砂浆凝固收缩后,空口进行补浆。 ⑷、当遇地层岩体较差节理裂隙发育、破碎构造带、软弱岩层或地下水发育,为提高地层锚固力,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 即第一次注浆材料和注浆压力与一般地层相同,第二次注浆为高压劈裂注浆,待第一次注浆 4~5h 后,采用 M40 纯水泥砂浆对锚固段进行劈裂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 ~。 ⑸、锚索注浆的实际耗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用量,现场施工以锚具排气孔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 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 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准确、完整、清晰地做好注浆记录。 (5)、钢 筋 混 凝 土 格 子 梁 及 锚斜托施工格子梁、锚斜托均采用 C25 混凝土现场整体浇注,OVM15 锚具与其同时安装浇筑固定。 格梁浇筑前,首先完成平台部位纵梁基础处理,格梁基础从下挖不小于 50cm,置于完整的岩石基础上;当下挖 50cm,基岩仍不满足要求时,继续下挖 50cm,基坑底面呈 :1 的反向坡度,回填 C15 片石混凝土形成良好基础。 完成坡面修整和格梁基槽开挖处理后,在13基础贴坡面先铺垫 2cm 砂浆调平层,再进行钢筋制作安装,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 50%,且接头错开间距不小于 1m。 如锚索与竖梁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箍筋的间距。 砼浇注,尤其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必须仔细振捣,保证质量。 1)、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格子梁的断面尺寸及横梁分段长度及竖梁长度,横梁间设置伸缩缝,每 9~12m 位一段,测量放出格梁主要控制点线,伸缩缝位置如图 2 所示。 2)、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锚具中的螺旋钢筋、直径 60mm 钢管和锚垫承压板按照设计要求固定在格子梁钢筋上,锚具轴线与锚孔方向一致,摆放整齐,再一起现场浇注、振捣,尤其在锚具和锚斜托等钢筋较密,仔细振捣,保证质量。 3)、格子梁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表 7 所示表 7 格 子 梁 允 许 偏 差 和 检 验 方 法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1 孔距偏差 177。 50mm 每 20 米全站仪检查 3 点2 孔口高程 177。 100mm 每 20 米水准仪检查 3 点3 锚索轴线误差 177。 3176。 查施工记录,每 20 米查 2 根4 地梁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 每个工点取 3 组试样试验5 地梁断面尺寸 满足设计 每 5 根抽查 1 根4)、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平整,并与锚索轴线垂直。 锚斜托台座是一个受压构件,它把锚具的集中荷载传递到坡面,此外,由于一般情况下孔口坡面不会与锚索轴线垂直,所以,锚斜托还有调整岩面受力方向的作用。 为了使锚斜托上表面与锚索轴线垂直,预先将一根外径与钻头直径相同的薄壁钢管和垫板正交焊牢,浇筑锚斜托前将钢管的另一端插入钻孔即可。 5)、在设计高边坡中,二级边坡坡率为 1:,采用 B 型锚斜托;三级边坡坡率为1:1,采用 A 型锚斜托。 6) 、格梁与锚斜托浇筑施作完成后,必须加强洒水养护工作,确保格梁质量。 (6)、锚索张拉、锁定及封锚当浆体及格梁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进行张拉。 通过现场张拉试验,确定张拉及锁定工艺。 锚索张拉及锁定分级进行,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执行。 在设计张拉完成后,适时进行一次补偿张拉,然后加以锁定。 补偿张拉后,从锚具量起,留出长 5~10cm 钢绞线,其余部分截去,须用机械切割,严禁电弧烧割。 然后用水泥净浆注满锚垫板及锚头各部分空隙,最后对锚头采用不低于 C25 的混凝土进行封锚,防止锈蚀和兼顾美观。 ⑴、锚索张拉前检查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必须平整,并与锚索的轴线垂直,不满足要14求时作相应处理。 ⑵、张拉施工前必须对张拉机具和仪器仪表进行标定和调试校准。 ⑶、锚具安装与锚垫板和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索体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不得弯压或偏折锚头,确保承载均匀同轴,并采用 25252cm 钢垫片予以加强。 ⑷、在锚索张拉前,取 10%~20%的设计张拉荷载,对锚索张拉 1~2 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使钢绞线完全平直,以使钢绞线受力均匀。 ⑸、对锚索进行整体张拉前,先补偿张拉各单元间的差异荷载。 先补偿张拉最长一组2 根钢绞线的差异荷载,再同步张拉最长和次长的两组(4 根)钢绞线的差异荷载,最后将三组 6 根钢绞线同步张拉至 倍锚索设计荷载作为起始荷载。 各组单元差异荷载值根据锚索自由段长度和设计荷载值经计算确定。 ⑹、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分 5 次施加,一次取设计值的 、 和 倍进行逐级张拉,每级荷载施加后,稳定观测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