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析,利用操作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对整个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析,进而对平台的数据库、功能模块、页面和输入输出进行设计。 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得到的分析和设计方案,运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网络教学平 台的构建与测试。 最后,结合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论文撰写。 研究内容 本文在 对 众多国内外文献 进行系统分析 的基础上, 通过了解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 认真分析网络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提出了 B/S 结构(浏览器 /服务器结构)作为系统开发平台,以 DreamWeaver 作为系统开发软件,以 SQL Server 2020 作为系统实施的后台数据库,实现对 ASP 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整合应用 ;同时,运 用系统开发理论和方法,通过 功能 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等 过程 ,开发出 一套 以学生 、教师和管理员为用户 主体的网络教学平台,集成课程资源应用、答疑讨论、网上作业及 讨论 交流等功能。 本文所有研究内容将在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撰写,具体内容框架 如图 所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5 图 论文框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步 骤 内 容 绪 论 基于 B/S 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 基于 B/S 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诠释选题背景与意义,分析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状  理论基础概述  网站建设相关技术介绍  阐述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 通过把握系统的基本目标,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 根据用户的操作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及数据流程分析  通过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  阐述平台设计及界面设计原则  运用数据库知识对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进行详细设计 第五部分 基于 B/S 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  开发技术等概述  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实现简要描述 理论基础与技术简介 第六部分 总结与展望 对本文进行总结,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章 节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6 2 理论基础和网站建设相关技术介绍 由上一章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是否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成为衡量网络教学平台先进性的重要标准。 本章主要阐述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网站建设相关技术,并将其 作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理论基础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世纪中叶的函授教育。 1840年,英国人伊萨克 皮特曼 (Issac Pitman)将速记课程以寄信的方式发给学生,因此也称函授教育。 1902年,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教育会采用通信教授法; 191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函授书社,这些都是中国最早的函授教育 [6]。 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也称 遥距教育、远距教学, 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 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7]。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 (Inter)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 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7 多变。 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有利于 教学规模 的 扩大;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 远程教育的出现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教学网站的建设基础。 随着计算机等各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教学平台将成为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教学 远程教育历经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等三个阶段。 目前正处于第三代即现代远程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被称为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指以网络为依托、以多媒体信息为传输媒介的开放式、远程化教学模式 [8]。 它结合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科学知识,推出了最有生命力的网络化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素质教育的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教学活动的限制,显著增强了教与学 的交互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网络 教学 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同时也 打 破了传统远程教育所无法 实现 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局限 性。 它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其中, 教师 逐渐从一个教学的完全支配者转变为学习的支持者 ,他负责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以及维护 ;而 对学生 而言,也渐渐从 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 转 变成自我探索、发现、协作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学习,学生 的目标不仅仅是 接受教师给予的 课堂 知识, 而是 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和探索相关的知识和资源。 随着网络 的 延伸 , 学生的学习范围和 交流对象也 渐渐扩大 , 一种 协作化的学习 模式也应运而生。 这 诸多的 变化都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 教学平台 的设计 与 开发时不能因循从前的模式,而应该根据新的学习、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 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心理;知识的编排既遵循课程的逻辑结构,也要 和学生学习的接受水平相一致,而且还能够 体现其 科学 性。 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又称在线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8 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 并迅 速成为最有发展前 景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工具。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使得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一系列相关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日积月累 ,并 不断 得到 丰富和完善,为开展网 络 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文献研究,发现对于 网络 教学平台的组成部分有不同的分类 : 保利逊 (Polyson, , 1996)认为,网上教学平台由八个部分组成:网上教学大纲;作业;通知;个人网页;交互性;测验;课程管理;课程内容 [9]。 卡恩( Khan, 1997)认 为,网上教学平台的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建设;多媒体成分;网络工具;计算机及储存设备;网络链接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编程语言和工具;服务器;网络浏览器和其它应用程序 [10]。 罗斯( Ross, 1998)提出,网上教学平台包括七部分:学生工具;合作工具;管理和安全性;测试和记录功能;功能性;用户界面;非技术特征 [11]。 菲尔迪维克 (Firdyiwek, 1999)将网上教学平台分为三大部分:管理,包括建立并维护网上课程,登记注册,登录控制,使用追踪等;教学,包括界面观感,教学工具,评估工具,课程管 理等;学生使用,包括自我编程,自我评估等 [12]。 张伟远等(张伟远、王立勋, 2020)在分析了 17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网上教学平台以后,提出了网上学习平台三大功能的划分,即课程设计功能、交流和协作功能以及管理功能 [13]。 通过文献研究,得出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管理模块、资源模块以及交流模块,因此,作者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将着重对这三部分进行分析与设计,并通过与实际相结合,创建一个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教学平台。 网站建设相关技术 ASP 技术 网页可分为静态网页和动态网 页两大类。 本文网站的建设使用的是 ASP 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技术,中文也叫做: “ 动态服务器页面 ” ,即: Active Server Pages[14]。 顾名思义, Active:活动的,活跃的。 其相对于静态网页,能根据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9 户的各种请求信息,通过逻辑判断和编程处理,进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及时给用户返回所需要的信息; Server:服务器。 现在绝大多数编程人员都在使用微软公司的 IIS 服务器与 ASP 相匹配; Pages:页面。 这里的页面的英文使用的是复数 pages,说明的是由多个页面组合完成工作的。 ASP 就是一 个在特定服务器环境下运行解析的、可以根据用户不同请求生成不同网页的输入输出系统。 它可以组合脚本命令、 ActiveX 组件、 HTML 页面创建交互的 Web 网页以及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对于编写网站的程序员来说是一种相对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 ASP 是由 Microsoft 微软公司在 1996 年研发出来的一项技术,它的面世给网站开发带来新的血液,并且 ASP 开发网站应用也有诸多优点,具体如下: ( 1)简单易学。 ASP 可以通过 Windows 的记事本、 FrontPage、 Excel 等软件进行编辑;无需编译,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命令。 ( 2)保密性高。 编写的源程序不容易被剽窃,从中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 3)管理方便。 Script 都嵌在网页语言 HTML 内,使 Script 与 HTML 的开发一次性完成,管理起来很方便。 ( 4)操控数据库方便。 可以轻易地连接各种不同的数据库。 ( 5) ASP 通过扩展名为 .asp 的文本文件出现,通过灵活运用动态技术,可以设计出精美的网页。 IIS 概述 IIS 的全称为 Inter Information Server,中文译作 Inter 信息服务,是一个 World Wide Web server,它包含了 Gopher server 和 FTP server,意味着 用户 能发布网页,并且 可以运用 ASP( Active Server Pages)、 JAVA、 VBScript 产生页面,并有着一些扩展功能 [15]。 本文系统采用的是 IIS 版本。 IIS 和 Windows 7 提供了可靠的、高效的、连接的、完整的网络服务器解决方案。 其与 IIS 比较,有着更加完善的特点,具体如下: ( 1)可靠性、可伸缩性 IIS 提供了更智能、更可靠的 Web 服务环境,新的环境包括应用程序健康检测、应用程 序自动循环利用,还提供了最佳的扩展性和强大的性能,使得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0 服务器能够充分发挥功效。 ( 2)安全性更高、更易于管理 IIS 显著改进了 Web 服务器的安全性。 IIS 在默认情况下处于锁定状态,从而减少了暴露在攻击者面前的攻击表面积。 此外, IIS 的身份验证和授权功能也得到了改进,它还提供了更多更强大的管理功能,改善了对 XML元数据库( metabase)的管理,并且提供了新的命令行工具。 因此, IIS 在降低系统管理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 3)服务器并存 IIS 通过将 可靠的体系结构和内核模式驱动程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允许在单台服务器上托管更多的应用程序。 ( 4)开发与国际化支持增强 基于 IIS , Windows 7 为开发者提供高标准的附加功能,包括快速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广泛的语言选择,同时也提供了国际化支持。 IIS 与 ASP 的结合 在过去,客户端 /服务器结构的设计与 Web 的相关技术几乎处于平行线上,两者相互独立并无法做出集成性的设计。 现在我们利用 IIS+ASP 构成三层式Web 结构的中间一层,将客户 端 /服务 器 结构与 Web 密切结合,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 功能,使得 Web 站点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 利用 IIS+ASP技术来集成 Web前后端所带来的强大效益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减少构建和维护成本  加快联机过程  应用软件集中在服务器开发管理  前端可使用任何浏览器( IE、 Netscape......)  后端可存取任何数据库 (SQL Server、 Access......)  可使用任何脚本开发语言( VBScript、 JavaScript......)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1 图 三层式 Web结构示意图 SQL Server 概 述 SQL 的全称是 Stru。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