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建设技术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扩展性和灵活性,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和实用。 需求分析 支队指挥中心建成后,各系统设备较多,而且机房是各类信息的汇聚点,是保障个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枢纽。 所以机房建设必须按照国家规范统一建设。 保障机房内各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机房工作人员安全的工作环境。 必须保证 5 年的先进性和 10以上的可用性。 机房的设计和施工,应按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一流计算机机房。 机房设计及施工应保证计算机机房以安全、节能、易管理、环保的原则运行,其中必须将安全作为最 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 本机房的建设,应做到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做到使用简单、管理方便,维护便捷。 综合技术指标: 1. 安全等级: A级。 参见 GB 2887— 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2. 环境等级: A级(温度、湿度、洁净度)。 参见 GB 2887— 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 50174— 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3. 电源等级:一级负荷; 4. 供电质量: A级。 参见《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5. 装修材料:难(阻)燃、抗静电、防尘、无毒、无刺激; 6. 照度:平均照度≥ 400LX;应急照明≥ 40LX; 7. 室内正压:维持 10~ 20Pa。 11 设计依据 ( 1)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建设图纸; ( 2)相关国际标准,国家规范,地方规定 SJ/T 30003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2887202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条件》 SJ/T107962020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条件》 GB 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20 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202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70202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DBJ 15231999 《 SDE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10202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2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JGJ/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标准》 GA/T 75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74202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9202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 50325202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4064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12 GBJ 23290, 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2020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20 年版) GB 50343202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055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T 50311202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GB/T 50312202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20 年修订版) 机房装饰 工程 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工程施工验收主要包括吊顶、隔断墙、门、窗、墙壁装修、地面、活动地板的施工验收及其他室内作业。 室内装修作业应符合《 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及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在施工时应保证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清洁。 隐蔽工程(如地板下、吊顶上、假墙、夹层内)在封口前必须先除尘、清洁处理,暗处表层应能保持长期不起尘、不起皮和不龟裂。 机房所有管线穿墙处的裁口必须做防尘处理,然后对缝隙必须用密封材料填堵。 在裱糊、粘接贴面及进行其他涂复施工时,其环境条件应符合材料说明书的规定。 装修材料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激性的材料,尽量选择难燃、阻燃材料,否则应尽可能涂防火涂料。 平面布局和功能的划分 ⑴ .进行机房平面布局和功能室划分时,要综合考虑到业务处理的工艺流程,文件、材料的流动路线以及操作人员的行走路线尽可能短; ⑵ .满足甲方提出的平面布局及功能划分基础上,按合理、规范并尽可能节约投资的原则,我方提出平面分格: a:主机房 ㎡ : 放置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精密空调等设备并考虑一定的冗余; b:操作室 ㎡ : 设置 3个工位; 13 c:电源室 ㎡ : 放置电池柜、 UPS 机头、配电柜、精密空调等设备 d:存储室 ㎡ : 放置存储服务 器设备、精密空调等设备 e:监控室 ㎡ : 放置操作台大屏墙等 f:检修室 ㎡ : 放置大屏控制设备及柜机空调等 ⑶ .机房平面布局划分详见方案图中的 “ 指挥中心平面布局图 ”。 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 吊顶 吊顶内楼板及柱面喷涂立邦时时丽防尘乳胶漆两遍,吊顶板采用600*600* mm(燃烧性能等级 A)规格的乳白色铝合金方形吊顶板。 计算机机房吊顶板表面应平整,不得起尘、变色和腐蚀;其边缘应整齐、无翘曲,封边处理后不得脱胶;填充顶棚的保温、隔音材料应平整、干燥,并做包缝处 理。 按设计及安装位置严格放线。 吊顶及马道应坚固、平直,并有可靠的防锈涂复。 金属连接件、铆固件除锈后,应涂两遍防锈漆。 吊顶上的灯具、各种风口、火灾探测器底座及灭火喷嘴等应定准位置,整齐划一,并与龙骨和吊顶紧密配合安装。 从表面看 应布局合理、美观、不显凌乱。 吊顶内空调作为静压箱时,其内表面应按设计要求做防尘处理,不得起皮和龟裂。 固定式吊顶的顶板应与龙骨垂直安装。 双层顶板的接缝不得落在同一根龙骨上。 用自攻螺钉固定吊顶板,不得损坏板面。 当设计未作明确规定时应符合五类要求。 螺钉间距:沿板周边间距 150200mm, 中间间距为 2003000mm,均匀布置。 螺钉距板边 1015mm,钉眼、接缝和阴阳角处必须根据顶板材质用相应的材料嵌平、磨光。 保温吊顶的检修盖板应用与保温吊顶相同的材料制作。 活动式顶板的安装必须牢固、下表面平整、接缝紧密平直、靠墙、柱处按实际尺寸裁板镶补。 根据顶板材质作相应的封边处理。 安装过程中随时擦拭顶板表面,并及时清楚顶板内的余料和杂物,做到上不留余物,下不留污迹。 14 隔断 隔断采用 12mm 防火玻璃隔断,隔断采用 厚拉丝不锈钢进行包框处理,包框宽度为 100mm。 隔断吊顶上、地板下采用双面 单层 12mm 防火石膏板进行密封处理,防火石膏板之间嵌 50mm 岩棉。 其中隔断采用 30*60*4mm 钢矩管龙骨,龙骨设计满足承力及尺寸要求。 监控大屏两侧采用轻钢龙骨基层直面石膏板隔断。 地面 整个区域内地面铺设 600*600*35 无 边优质抗静电地板,铺设地板前对地面采用防尘漆涂刷两遍 , 铺设完成后,做好防静电接地。 主 区域 安装高度不低于300mm。 所选用的地板性能参数为: 静电泄漏电阻: 1*105— 1*109Ω; 绝缘体的静电电压≤ 1KV; 地板承重 600kg/ m2,集中荷载 150 kg/ cm2; 该地 板的优点: 高度灵活性; 面板材料安装过程简单 面板和系统的重量脚轻 易于日后扩建安装 实现所有文件标准化 具有高防火性能 高隔音性能 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地板覆面 墙面 墙面采用 38*25*1 及 25*25*1 铝合金矩管作基层骨架, 1200*2400*4mm 双面铝塑板饰面,采用铝塑板不低于 18S,采用上海吉祥铝塑板。 供配电系统 设计范围 主电源部分:由大楼配电房引一路 ZRYJV4*120+1*70 的主电缆至机房 15 市电配电柜作为市电输入的主电缆。 UPS 供配电系统:主要考虑机房内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门禁、安防、操作台工位等需要不间断电源供电的用电设备的供配电系统。 机房市电供配电系统:主要考虑机房内空调、新风排风、精密空调、照明系统、维修插座配电。 配电柜系统 需求分析 机房的总配电柜负责给 UPS 系统、空调室外机、照明系统、插座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供电,总功率要求为 110KVA,输入总开关为260A,输入电缆为三相 5 线制,中线为 120mm2,地线 70mm2。 电气开关等部件均选用高质量的 ABB 产品。 电线电缆选用成都三电总厂产品,均选用阻燃的产品。 配电柜的配电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市电配电,包括给 UPS 系统、空调室外机、照明系统、插座系统、备用开关等。 另外一部分是 UPS输出配电,分别给 机房内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门禁、安防、操作台工位、 消防系统、门禁系统、应急照明系统 等 供电。 配电柜设计 机房设置 2台配电柜 . 一台为市电总配电柜( PD),负责为空调新排风设备、普 通照明、辅助插座、柜机空调等供电,总功率要求为 110KW,输入总开关为 260A。 三相 5线制。 一台为 UPS 配电柜( PD),负责为机房内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门禁、安防、操作台工位、消防系统、门禁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供电,总功率要求为 80KW,输入总开关为 160A。 三相 5 线制。 配电柜规格为 600*450*2020,黑色喷塑柜体,带安全操作面板。 空气开关选用 ABB 产品,空气开关数量及型号按配电系统图进行配置(详见系统图)。 16 配电柜内设置独立的专用零地铜排,分别为:市电零、 UPS 专用零、 UPS 专用地(直流地)、 综合地(防静电、安全保护地等)。 铜排采用本地优质产品。 照明系统 机房工作照明采用 3*20w铝合金格栅灯具照明。 应急照明采用 13W节能筒灯。 整个机房设计照度≥ 400Lx,应急照明设计照度≥ 40Lx;当出现市电停电时,应急照明灯具自动切换为 UPS 电源对应急筒灯进行直接供电;无须手动切换。 灯具照明控制采用翘板开关独立控制。 防雷系统 概述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从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入的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邻近落雷形成的电 磁场感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位反击。 在进行防雷设计时,不但要考虑防直接雷击,还要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感应和地电位反击等,因此,必须进行综合防护,才能达到预期的防雷效果。 为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应对计算机机房进行防雷系统设计。 防雷技术主要包括直接雷防护(外部防雷)和感应雷击 LEMP 防护(内部防雷)。 因为雷击有多种途径,防雷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 设计 说明 ①电源防雷 本次设计我们对机房的防雷主要是防止感应雷击,由于电力线采用户外线路直接引入为计算机信 息系统提供有效的能源支持,故电力线是重要的引雷途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护,根据 IEC 和 GB的有关标准规定,需在计算机机房不间断电源输入端实施三级保护。 目的是用分流(限幅)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泄入大地,达到保护的目的。 在防雷器设计选型中,必须重点考虑不同级别的防雷器之间的安装距离。 第一级防雷器与第二级防雷器之间距离应达到 10米以上,第二级与第三级防雷器之间距离应达到 5米以上,利用电力线上的自由电感、自由电阻进行级级解藕, 17 以达到级级防雷器的响应时间配合,实现真正的多级保护。 如不能实现利用电力线实施距 离解藕时,应该采用人为的电阻、电感实施 LC延迟解藕。 当三级防雷保护完成后,能够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电源输入端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 第一级防雷设在总进线母线上,采用 80KA 的四极电源防雷器; 二级防雷设在 UPS输入开关后端,二级防雷为 40KA 的四极电源防雷器。 三级防雷设在。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建设技术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如图: 图示:创建简历 /添加培训经历 添加、删除、修改“外语”。 如图: 图示:创建简历 /添加外语 完成后点击“下一步”,进入技能专长部分。 ④ 技能专长 包括专业技能、计算机技能、国家认证以及其他有认证的技能专长。 其中计算机技能分成软件、硬件两部分。 7 图示:创建简历 /技能专长 填写完成后,直接点击“下一步”进入社会实践。 ⑤ 社会实践 增加、删除、修改社会实践。 包括时间范围
硬盘录象机 型号: SP1644A 数字硬盘录像机系统功能: 采用最新视频压缩技术,使用专利硬件图象压缩格式( SMICT)自行设计压缩芯片,是先进动态视频压缩技术;压缩比根据图像动态变化,可以达到很高的压缩比。 真正的硬件压缩技术,在压缩图像板上进行 IC 芯片级压缩,不占用 CPU 资源,所以速率高,录 制快。 安全性:加密性好,硬盘数据流压缩不公开,因此不可修改。
园环境是自然的、公园式的,校园的布 局不宜强调绝对的对称,不对称的布局更利于校园与环境的协调以及今后的发展建设。 山区大学的建设在学识的交流和沟通下,校园建设的聚合化趋势变得日趋明显。 加拿大设计师埃里克森,设计了高度集中、局部架空、立体交通系统的西蒙 .弗雷泽大学,使人与自然打破了相对立的旧观点,促进了山区校园建设突破了设计师单纯的主观意识;
青高速 1 小时可达济南国际机场, 4 小时可达青岛海港,沿京九线 4小时可到达北京。 火车平均运行速度 120 公里 /小时。 六、外部水电供应条件 聊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治污等市政建设近几年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功能有了质的提高,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水利、交通、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加强。 给水 主要是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其他用水等 ,供水水源为聊城市自来水公司
章 进度 计划及保证措施 一、进度计划安排原则 (一)施工进度安排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工期要求。 (二)考虑生产的均衡,尽可能使劳动力、机械设备、资金、材料的平衡,尽可能做到工种、工序合理衔接,干扰少、工效高、经济效益好。 (三)对工程量较大、工期长、耗用劳动力较多且处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组织内外、上下平行交叉流水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 (四)对容易受雨季影响难度大的工序应先做,或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射量最高达每平米 7 千瓦时。 年日照时数大于 2020 小时。 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我国 太阳电池的研究始于 1958 年, 1959 年研制成功第 1 个有实用价值的太阳电池。 我国 光伏发电产业于 20 世纪 70 年代起 XX市 XX县 XX社区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18 步, 1971 年 3月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