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文化公园区 —— 该功能区位于北部岛区,集中布置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旅游项目及设施,体现广东省各地区文化渊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开发强度适中。 水乡休闲区 —— 本区是岛内常住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 规划考虑在此结合现状村落发展体现乡土生活趣味的社区旅游项目,尽可能保留现状农田及鱼塘,并配置酒店、医院、学校等设施,形成与广州新城城市生活形态相对比的独特休闲度假场所,同时拉动村落建设和居民收入。 本区总体开发强度较低。 生态优化类功能区 生态保育区 —— 将东南部岛区作为海鸥岛的“生态核”,区划范围内的现有居民和相关建筑设施全部迁出,按照生态保护核心区的标准进行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建设。 利用现有地形和水域种植乔木、灌木等各种植物,形成大面积人工湿地,构筑以大型水陆生态体系为特色的大面积生态绿岛(珠江绿心);整个岛区的最终目标是由人工生态系统转变为次生自然生态体系,由“林带 —— 灌木丛 —— 湿地草甸”自然过渡的水生植被构成,远期还有望吸引到华南过冬的水禽类候鸟在此停留栖息,不但起到提升整个海鸥岛生 态环境的作用,而且极具观赏性的绿岛湿地候鸟景观也必将成为海鸥岛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之一。 该区域为岛内核心保护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生态公园区 —— 为游览型景观公园,以人工营造的生态园林为主要欣赏景观,以亚热带、热带植物及花卉的展示和教育功能为主。 公园中部修建生态景观桥横跨莲花山水道联系广州新城滨水地带,沿桥布置各种园林生态景观,供游客步行欣赏,力图成为海鸥岛的生态标识。 生态缓冲区 —— 结合现状农田及鱼塘,种植果树,在建设区和生态保育区之间形成缓冲。 海鸥岛城市设计 文本 8 地块代号 用地性质 面积( ha) 配套设施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限高( m) 建设时序 游客容量 文化娱乐区 WY01 公园用地 游客码头、餐饮服务 10 15 中期 本区游客容量为7000- 10000 人次 /天 WY02 公园用地 餐饮服务 10 . 15 中期 WY03 公园用地 餐饮服务 20 20 近期 WY04 公园用地 餐饮服务 10 15 远期 WY05 公园用地 餐饮服务 10 15 远期 WY06 生态建设用地 - - - - - WY07 生态建设用地 - - - - - 本区面积合计: 会议度假区 HD01 生态建设用地 - - - - 远期 本区游客容量日常为 7000- 10000 人次 /天,会议召开期间为 15000 人次 /天 HD02 休闲度假用地 社区管理 10 12 中期 HD03 综合服务用地 酒店、科研、停车场 20 35 中期 HD04 会议用地 停机坪 15 50 中期 HD05 生态建设用地 - - - - 远期 HD06 生态建设用地 - - - - 远期 HD07 休闲度假用地 社区管理 15 12 远期 HD08 生态建设用地 - - - - 远期 HD09 生态建设用地 - - - - 远期 HD10 度假别墅用地 社区管理、网球场、游泳池 10 12 远期 HD11 生态建设用地 - - - - 远期 本区面积合计: 水乡休闲区 SX01 生态旅游用地 70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12 近期 本区游客容量为7000- 10000 人次 /天 SX02 生态旅游用地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12 中期 SX03 水上度假用地 酒店、医院、文化中心、商业中心 15 35 近期 SX04 水上度假用地 社区管理 10 12 中期 SX05 水上度假用地 社区管理 5 8 中 期 SX06 生态旅游用地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12 中期 SX07 生态旅游用地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12 中期 本区面积合计: 生态保育区 SB01 生态保育用地 观鸟屋、游客管理 - - - 远期 本区为限时限量游客接待 SB02 生态保育用地 - ― - - 远期 SB03 生态保育用地 - - - - 远期 生态公园区 SG01 生态公园用地 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电瓶车总站 - - - 近期 本区游客容量为3000- 5000人次 /天 SG02 生态公园用地 - - - - 近期 生态缓冲区 SH01 生态绿化用地 污水处理厂 - - - 远期 本区不作大量性游客接待 SH02 生态绿化用地 - - - - 远期 SH03 生态绿化用地 - - - - 远期 SH04 生态绿化用地 - - - - 远期 生态区面积合计: 海鸥岛城市设计 文本 9 6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 区域级道路 北部有海鸥大桥联系广州,南部有规划的珠三环高速公路联系三角洲。 主要道路 规划采用枝状路网形式,以南北向主干道联系海鸥大桥和珠三环高速公路,而岛内各区采用枝状末端环路形式。 断面红线控制 80 米,红线内两侧各控制 28 米绿带,中央部分车行道为双向四车道,断面强调生态性,平面线形为弧形且中央绿化带采用变换宽度结合大面积绿化,形成车道。 次要道路 次要道路在各区内部起联系功能,断面红线控制 16- 30米,车行道为双向四车道。 支路 支路主要服务各地块或各村落,断面红线控制 9米,车行道为双向两车道。 景观步行道 区内将大量建设专用步行道和景观小路,可以与车行道路平行,也可以采用更加曲折的路线,结合观光游览活动和休闲空间的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林荫步行系统,达到步易景移的效果。 小路两旁适当进行环境美化,并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使人可以悠闲地漫步其间,欣赏大海和田园美景,同时择地筑房提供餐饮服务和休息的设施,人行专用路一般为 米宽不等。 风景游赏及交通组织规划 海鸥岛内交通联系以电瓶车和水上交通为主,除论坛会议期间用车 和岛上自用汽车,其它旅游观光车辆禁止岛内通行,在两处对外交通联系点设置游客换乘中心,提供停车场和电瓶车总站以及游船码头。 岛上旅游交通组织主要用电瓶车、步行道、人力车、马车等其它无污染交通工具完成,将岛上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论坛设直升机停机坪一个,以便接送会议首脑。 停车场规划,按最高峰日外来游客按 万人左右计算,其中 70%乘坐大中型车, 30%乘坐小汽车,加上本区自有旅游车辆,折算共计区内需同时容纳车辆 2500 辆,其中 70%的车辆停在南北两侧公共旅游停车场( 1750 辆), 30%车辆停放内部停车场。 各片区公共停车场规模将在详细规划中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要求确定,停车场应与环境协调,并对其周围进行景观设计处理。 水上交通游览系统 海鸥岛内各种水面和河湾多,岸线曲折复杂两岸植物茂盛,景色优美,设置了联系各功能区的主水道游线和各区内的次水道游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水上观光游览条件,规划在各片区和重要设置相应的游船停靠码头,并与道路和步行游览小路相接,沿水面开辟游船游览线路。 游船线路的设定既要满足乘船游览观光的要求, 同时也可为区内两岸居住者提供水上交通服务。 7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 海鸥岛当前植被为以农作物为主。 在海鸥岛的生态设计中,将依据恢复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海鸥岛城市设计 文本 10 学法则,构建稳定、高效、优质的植被结构。 海鸥岛的绿化系统规划将利用阔叶林、灌丛、草地、水面、田园和湿地等自然生态景观绿地结合人工绿化植被,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完整的绿地系统。 海鸥岛植被构建原则 以森林植被为核心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并以阔叶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