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thr普通洗衣粉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二设计 工程部先后为广州立白(番禺)有限公司和新乡立白实业有限公司各设计了一套生产能力为 15~ 20万吨 /年的洗衣粉装置,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广州立白的装置已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可以预计,我国洗衣粉行业规模小于 10万吨 /年的生产线将会逐步失去生命力。 众多的洗衣粉小厂日子将越来越难过,不仅上游成本压力巨大,而且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产品品牌 [3]。 4 洗衣粉发展前景 洗 涤用品属于快速消费品,也是生活必需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不再乱花钱,但也不会大幅缩减日常用品的开支。 从整体环境看,洗涤剂 行业也要渡过一段漫长的冬季。 从目前看来,日用品的需求量不像其他产品那样出现明显萎缩,因此,洗涤剂的需求量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有专家指出,虽然金融市场泡沫的破裂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目前尚未看到对清洁剂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洗涤剂市场有望先于其他行业走出困境。 业内专家预测,从 2020年下半年起,清洗剂市场将会开始回升。 未来洗涤用品总的发展趋势是,传统产品向对人体安全性和对环境相容性更高的产品转变,节能、节水、安全和环保型产品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洗衣粉厂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 品。 总之,在目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洗衣粉企业可以考虑采取市场细分的策略,分析洗衣粉市场的特殊需求,找出市场机会,推出满足每个细分市场的产品,这样企业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各个洗衣粉厂家应不再局限于洗衣粉市场,要不断拓展日化相关产品,实行多业并举,抵御风险。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实力的企业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强大的洗衣粉销售网络,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 [4]。 5 第 二 章 设计条件及介绍 设计任务 设计产量: 6t/hr 普通洗衣粉 工作时间: 300 天 工艺设计条件 干燥物料为悬浮液,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热风炉;雾化器采用旋转型压力式喷嘴,选用热风 —— 雾滴逆流接触干燥的操作方式。 具体工艺参数如下 [5]: 产品产量 2 =6000 /G kg h 料液含水量1 70%w 产品含水量 2=2%w 料液密度 31 1100 /kg m  产品密度 32 900 /kg m  热风入塔温度 1 300tC 热风出塔温度 2 100tC 料液入塔温度 1 20C  产品出塔温度 2 90C  产品平均粒径 2 125dm 产品比热容  2 /c kJ kg C  加热蒸气压力(表压) 料液雾化压力(表压) 4MPa 年平均温度 12C 年平均相对湿度 70% 配方设计 表 配方 原料 配方 / % 作用 LAS 14 去污 STPP 17 提高胶容、乳化和分散作用 硅酸钠 10 稳定泡沫作用、缓冲作用 碳酸钠 保持洗涤剂溶液有一定的 PH值 CMC 活性助剂 硫酸钠 50 去污、防止洗衣粉结块的作用 水、酶、香精等 去含蛋白质的污渍、加香 工艺流程简介 喷雾干燥后的原料经过滤后由高压泵送往喷雾干燥塔的顶部, 由喷嘴向下往塔中喷射 6 成雾状,加热后由喷雾塔底部通入,向上流动与原料逆向接触,从而使原料达到干燥的效果 [6]。 从喷雾干燥塔上部流出来的热空气带有少量合格半成品,所以将热空气送入旋风分离器进行 筛选,一些没有达到要求的颗粒会从旋风分离器顶部排出,合格半成品从底部送入后配料仓。 香精、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后配料仓中,配料完成经粉仓后直接包装便是成品 [7]。 7 图 工艺流程 简 图 LAS 配料 过滤 高压 喷雾干燥 碳酸钠 其他原料,回锅粉 热风炉 空气 筛选 风吸 后配 粉仓 包装 成品 酶制剂 香精,非离子等 包装袋,纸箱等 8 第 三 章 喷雾干燥器的设计 概述 喷雾干燥是将溶液、浆液或悬浮液在热风中喷雾成细小液滴,液滴在下降过程中,水分被迅速汽化而达到干燥 目的,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状的产品 [8]。 喷 雾干燥的特点 喷雾干燥的优点主要是: 干燥速度快; 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 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控制方便; 产品纯度高,生产环境好; 适宜于连续化大规模生产。 喷雾干燥的缺点有: 低温操作时,传质速率、 热效率较低,空气消耗量大,动力消耗也随之增大 ; 从废气中回收粉尘的设备投资大 ; 干燥膏糊状物料时,干燥设备的负荷较大 [9]。 工艺设计计算 物料衡算 料液处理量 1G  22116 0 0 0 1 2 %1 1 9 6 0 0 /1 1 7 0 %GWG k g hW   ( ) ( 31) 绝干物料流量 G 11( 1 ) 19 60 0 ( 1 70 % ) 58 80 /G G w k g h      ( 32) 水分蒸发量 W 12 19 60 0 58 80 13 72 0 /W G G k g h     ( 33) 热量衡算 物料升温所需热量 mq 9    2 2 2 1 60 00 2. 5 90 20 76 .53 /13720m Gcq k J k gW      水 ( 34) 汽化 1kg 水的热损失 lq 11 Ftqq W 按 经 验 公 式计算 — — 33 .4 0. 21 wt 干 燥 塔 表 面 对 周 围 空 气 的 传 热 系 数 , — — 50wwt t C干 燥 塔 外 表 面 温 度 , 取  23 3 . 4 0 . 2 1 5 0 4 3 . 9 /k J m C h       ( 35) 2— — 300F F m干 燥 塔 散 面 , 取 — —t 室温 , 50 12 38tC     1 4 3 . 9 3 0 0 3 8 3 6 . 4 7 /13720Ftq k J k gW      水 ( 36) 干燥塔出口空气的湿度 2H 根据热量衡算   2 1 1 12 1 17 6 .5 3 3 6 . 4 7 4 .1 8 7 2 0 2 9 . 2 6 /l m wI I I I q q cH H H Hk J k g           水 ( 37) 即 11 IIHH  ,为一 直线方程 根据给出的工艺设计条件, 0 12tC , 70% ,由湿 空气的 HI 图查出,10 0 . 0 0 6 /H H k g k g 水 绝 干 气。 当 1 300tC时, 由湿空气 的 HI 图查出[10] ,1 3 2 0 /I kJ kg 绝 干 气。 任取 0 .0 5 /H kg kg 水 绝 干 气,则  2 9 . 2 6 0 . 0 5 0 . 0 0 6 3 2 0 3 1 8 .7 1 /I k J k g      绝 干 气 ( 38) 连结点  110 . 0 0 6 / = 3 2 0 k /A H k g k g I J k g 水 绝 干 气 , 绝 干 气和点 0 . 0 5 / 3 1 8 .7 1 /B H k g k g I k J k g水 绝 干 气 , 绝 干 气,并延长与 2 100tC线相交于点 D,点 D 就是出口空气状态点。 由 HI 图查出, 2 0. 08 6 /H kg kg 水 绝 干 气 空气消耗量 [11] 10 绝干空气的消耗量为 2113720 1 7 1 5 0 0 /0 . 0 8 6 0 . 0 0 6WL k g hHH   ( 39) 实际空气消耗量 为    039。 1 1 7 1 5 0 0 1 0 . 0 0 6 1 7 2 5 2 9 /L L H k g h      ( 310) 雾滴干燥所需时间 雾滴临界含水量 物料在干燥塔进出口处的干基含水量分别为 11 1 70% 2 .3 4 /1 1 7 0 %wX k g k gw   水 绝 干 料 ( 311) 22 2 2% 0 . 0 2 0 /1 1 2 %wX k g k gw   水 绝 干 料 ( 312) 1 13 3121 2 11 1 1 0 0 1 0 . 0 2 0 0 . 7 21 9 0 0 1 2 .3 4cd XdX       ( 313) 初始液滴滴径液滴临界滴径—— 125——1 2d md,dd cc  即在恒速干燥阶段液滴体积收缩了 28% 液滴在恒速干燥阶段由于收缩而减小的体积为   333 2 366 ddd ( 314) 除去 的水分质量为 w水 3w = 3 6wd 水 ( 315) 剩余 的水分质量为 w剩  31w = 0. 70 0. 636 wd 剩 ( 316) 临界 含水量为 11  313110 .7 0 0 .6 3 0 .6 3763 0 .3 00 .3 067 0 .6 3 1 0 0 0 0 .4 3 /3 0 .3 0 1 1 0 0wwcdXdk g k g      水 绝 干 料 ( 317) 初始滴径 由1 cdd  ( 318) 1 125 1740 .7 2 0 .7 2cddm ( 319) 汽化潜热 热空气入塔温度 1 300tC,湿度 1 0 .0 0 6 /H kg kg 绝 干 气,由湿空气 HI 图查出,热空气入塔状态下的湿球温度 54wtC,查手册得水在 54C 的汽化潜热 2369 /r kJ kg。 导热系数 平均气膜温度为 54 100772 C  ( 320) 查手册得空气在 77 C 下的导热系数 53 10 / ( )kW m C    恒速阶段物料表面温度 即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 ast ,可以取空气入塔状态下的湿球温度 wt 54as wt t C   空气临界温度 恒速阶段的水分蒸发量为    11 5 8 8 0 2 . 3 4 0 . 4 2 1 1 2 8 9 . 6 /cW G X X k g h      ( 321) 空气 的临界湿度为 10 1 1 2 8 9 . 60 . 0 0 6 0 . 0 7 2 /171500c WH H k g k gL     水 绝 干 气 (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