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大学新老建筑的交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洪病逝于天津后,原想迁葬于珞珈山南麓,校方没有答应。 后由黎元洪的两个 儿子黎绍基和黎绍业将黎元洪筹建江汉大学的基金十万大洋转捐给武大而建造的。 体育馆四周绕有回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屋顶采用跨度三十多米的三铰拱承重,这是当时西方非常先进的建筑工艺,正面看台又有中式的重檐 —— 三檐滴水,馆里还做了只有宫廷或者高规格庙宇才采用的斗拱。 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利用密檐高差采光通风,侧墙框架结构,山墙取巴洛克式,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 武汉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于 20xx 年 12 月 14 日组织了宋卿体育馆固工程项目的开标评标工作,按规定 完成全部招标程序, 整个工程加固维修工作由 河南省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 负责。 调查小组 在现场看到,老体育馆被围墙三面打围,仅留两个一车宽口子。 体育馆大门紧锁,内外散放着建材,落满尘灰。 调查 小组经过寻访 调查时发现宋卿体育馆的维修时间过长,进度很慢,此次维修包括了外形维修,还有内部的重新布置。 调查访问过程中, 其中有个大一新生表示之前虽然听过武汉大学早期的建筑很多,可是自己除了樱顶上的老图比较熟悉外,其他的建筑都比较陌生。 当小组人员提醒当前的建筑就是武汉大学有名的宋卿体育馆时,这位学生说道:“怎么维修得这么粗糙。 ” 武汉大学行政楼 行政大楼(也可叫工学院大楼)坐落在两座火石山 之 间的凹地上,其下方依照山 势建有地下室和操场看台,是武大校园内又一例 “ 天平地不平 ” 的建筑佳作。 为武大早期著名建筑之一,由建筑美国工程师开尔斯等设计,上海六合营造公司中标承建, 1934 年 11 月开工, 1936年 1 月竣工,建筑面 积 8140 平方米,造价 40 万元,其中由管理中英 9 庚款董事会 资助 12 万元。 竣工不到三年,就被日寇侵占,成 为日军的医院。 1952 年全国院系 调整后,武汉大学工学院被撤销,学校便将工学院大楼改作办公大楼,并一直使用至今 开 尔斯在这里将主楼设计为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正方形大楼,在珞珈山这面天然的 “ 屏 风 ” 上 形成一幅 镶嵌画,使原本平缓的山体陡增钟灵秀气。 工学院大楼的屋顶设计别出心裁,下檐采用孔雀蓝琉璃瓦,顶层则用透光玻璃作屋面,再用四个反扣的桔红色陶缶叠成宝塔状,形成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收束;方圆结合,红、白、蓝三色相间,形成中外少有的屋顶形式。 在工学院大楼双重屋顶的四角上,共有 8 处“ 仙人 骑马 ” 的造型雕 饰,其 4 个下檐上每个 骑马的 “ 仙人 ” 背后,都跟着 8 个 “ 脊 兽 ” (上檐上 则为 6 个),其数量比校园内其它几 处同样拥有这一装饰的建筑,如老图书馆、宋卿体育馆等屋顶上的还要多。 调查小组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在上世 纪 70 年代 曾 经行过一次小范围的修补。 20xx年底 进行了第二次修葺,本次修缮将 “ 以旧复旧 ” ,在建筑物整体造型和花 饰不变的基础上,加固原有的和更换材料同时进行。 调查小组在现场可见,部分楼顶已铺设新的墨瓦,腐朽的房梁已拆除。 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房梁和瓦板被虫蛀,腐烂渗水严重 ,而本次修缮将 “ 以旧复旧 ” ,在建筑物整体造型和花饰不变的基础上,加固原有的和更换材料同时进行。 十八栋 珞珈山教授别墅 (十八栋 )位于武汉大学 珞珈山 腰 东南的教工住宅群。 建筑风格整体采用英式乡间别墅风格,但每一栋建筑都自有其特点,一共十八栋,后增盖四栋。 日军侵占 武汉 后,将有些别墅的内构造改成日式的,并拆除了一栋。 (后来人们仍沿用习惯叫法称之为十八栋) 周恩来 旧居与郭沫若旧居即在其中(分别为一区 19 栋 27 号、 12 栋 20号)。 周恩来旧居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通往山下的是几条石阶小径。 别墅由两个哥特式风格的拱形门栋分开,楼栋之间有一精致花园,种有一棵大芭蕉树。 调查小组从资料中得知, 20xx 年开始,武汉大学设计总院搬进 “ 十八 10 栋 ” ,并开始对其中的多数老别墅进行整修。 然而,修缮工程对老建筑的历史风貌造成了破坏,所使用的材料也与历史原貌相去甚远,以至于不少游客乃至武大学生误以为这些别墅是新建建筑。 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郭沫若故居也在此次的修缮范围之内,同样被进行了不合理的施工,历史风貌受到破坏。 调查小组中的一个成员之前有走访过武汉大学十八栋的建筑。 在前往调查的路上,该成员表示,那些 未予修缮的一区剩余部分别墅,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一 些房龄超过 70年的老建筑,大多严重老化、破败不堪 ,多数成了危楼。 前文提到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周恩来故居就在其中,闲置山中、无人理睬,以致垃圾成堆、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破败之景。 当调查组到达周恩来故居时,发现该楼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外部的搭架已经全部完工了,后来经过询问才得知,周恩来故居及其他的一 些老建筑是属于第二批整修的建筑。 二 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小组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武汉大学的学生对武大老建筑保护及新老建筑共存问题的看法,并收集到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共发放问卷 135 份,实际回收 126 份,调查人群如下面表格所示。 ( 附 表格) 一 数据分析 问题 3 分析: 平时关注过武大的老建筑(比如老图书馆,行政楼)吗。 a 是,还曾为老建筑保护出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