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弹簧避震器拆卸装置改装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Y轴向调整机构为支撑固定避震弹簧活动臂机构,活动臂上钻孔及铣沟槽,适合各种避震器孔距。 (如图 4) (三) XY轴向调整机构:两虎钳连接成XY轴(十字轴)(如图 5) (四) 底座钢板钻固定孔及装轮子(如图 6) (五) 与习用单爪螺杆型(立式)汽车避震器弹簧拆卸装置之压夹爪螺杆结构部分作初步组装,因XY轴向调整机构(虎钳)太大太高,无法配合原压夹爪螺杆结构部分。 (如图 7) (六) 检讨修改设计,压夹爪、压迫螺杆结构、XZ轴面可调整θ角的机构设计,从新设计。 ( 如图 8) (七) Z轴压迫螺杆结构:连接件及固定件加工(如图 9) (八) θ轴XZ轴面可调整θ角的机构:改为竖直螺杆结构调整θ角,连接件及 9 固定件加工。 底板固定孔(如图 10) (九) L 形角铁制成匚字形压板,改用H型钢制匚字形压板爪(如图 11) (十) 结构组件组合焊接:先装备起来,看是否有不和地方,再焊接(如图 12) (十一) 安全门、自锁门闩及安全炼扣制作焊接:再规划,再设计,制作(如图13) (十二) 结构完成成品:对照设计图(如图14) (十三) 测试操作:仿真任何突发状况,来测试产品的硬 度(如图 1 1 118) 10 11 12 13 六、作品图片 七、设计创意说明 我们设计改良之结构,安全设计考虑有 (1)安全錬扣防弹簧跳脱 (2)XY调整座固定避震器防打滑 (3)θ调整轴设计在Z轴另侧,操作人员有遮挡效果增加安全防护。 (4)安全门自动弹扣防弹簧跳脱 (5)压夹爪改H型钢制强度足够,且周边有防止弹簧跳脱功能(5) 压夹爪改压持在弹簧压板上较平稳,弹簧较不会有翘起,安全性提高很多,操作者仍然要注意安全,防止人为疏失与操作不当。 八、设计总结 (一)汽车避震器弹簧拆卸装置,大概可分为油压型、气压型、两爪螺杆型及单爪螺杆型(立式)。 两爪及单爪螺杆型因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为一般汽车维修厂习用汽车避震器弹簧拆卸装置。 其特性或不安全性如下分析: 14 1. 油压型大都经过设计改良,方便性与安全性较高,因结构设计不同,尚须注意安全,设备价格较贵、体积较大占空间,一般汽车维修厂较少购置使 用。 2.气压型体积大占空间,气压动作太快,不易控制易夹伤手,若管件漏气时, 会造成压夹爪会被弹簧弹回。 3.两爪螺杆型体积不占空间,操作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过度压迫时、压 夹爪未夹妥或使用气动扳手旋转,易造成弹簧跳脱危险。 4.单爪螺杆型(立式)为早期所采用,目前使用之维修厂尚多,因价格便宜, 结构简单。 但C形开口夹持爪凹槽浅,而底座无夹持设计,避震器易受压 而滑移,时常造成弹簧跳脱,伤及操作者头部拆装时不方便且非常不安全。 (二)我们设计改良之结构可安装于旧型拆卸装置(习。汽车弹簧避震器拆卸装置改装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弗逊悬架几何参数对其定位参数的影响。 所以, 悬架各零件的几何参数是非常重要的,两处的球头销的长度也是不可以忽视的。 而像螺旋弹簧、防尘罩 、横向稳定杆 等不改变悬架运动几何参数的零件 则 可以不进行装配。 根据以上原则,选择了 10 个零件。 零件清单如下 序号 零部件名称 Part 名称 1 转向节 Zhuanxiangjie 2 球销 1 Xiao1 3 转向拉杆
该模块接 555单稳态触发电路模块,决定该报警器工作频率。 多谐振荡器接通电源以后,电容 C被充电,当 VC上升到 2VCC/3 时,使得 VO为低电平同时放电三极管 T导通,此时电容 C通过 R2 和 T 放电, VC 下降。 当 VC下降到 VCC/3时, VO 翻转为高电平。 电容器 C放电所需的时间为: tPL=R2Cln2≈ 当放电结束时, T截止, VCC将通过 R R2 向电容器
感器的外形和 ZrO2 式氧传感器相似 ,在传感器前端的护罩内是一个 TiO2 厚膜元件 (图 17)。 纯 TiO2 在常温下是一种高电阻的半导体,但表面一旦缺氧,其晶格便出现缺陷,电阻随之减少。 由于 TiO2 的电阻也随温度不同而变化,因此 ,在 TiO2 式氧传感器内部也有一个电加热器 ,以保持 TiO2 式氧传感器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恒定不变。 如图 36 所示, ECU2
以看出,在浓混合气中( a 1), CO 的排放量随 a 的减小而增加,这是因缺氧引起不完全燃烧所致。 在稀混合气中( a 1), CO 的排放量都很小,只有在 a =~ 时, CO 的排放量才随 a 有较复杂的变化。 在膨胀和排气过程中,气缸内压力 和温度下降, CO 氧化成 CO2的过程不能用相应的平衡方程精确计算。 受化学反应动力学影响,大约在 1100K 时, CO 浓度冻结。
蒸气中的汽油分子。 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技术( VTEC) 汽油发动机要达到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首先必须控制合适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以满足怠速、中低速、中小负荷、高速大负荷等工况时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由于自然吸气式普通进气机构的发动机其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都是固定的,这就使进气量相对是固定的。 发动机在中低速时,主要考虑省油和改善排放,供给的汽油少,这时进气量实际会偏大
推力的时间,注射压力越大需要T2 时间越长,测试模式下 T2 反应时间 1 s,而大型模具在注射压力 7 000 kN/m2 下,增压时间会扩大至 2~3 s,时间设定过长对工艺参数没有影响,仅会加速设备本身的能耗和损耗。 T3 仅此阶段液压阀关闭,依浇口冷却情况而定,需根据 T注射 +保压 +冷却的时间而调整, T4 切刀的回退,切刀回退依靠弹簧本身提供动力。 从实际工艺参数调试范围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