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结构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杆支撑,用偏心轮驱动往复式抖动。 图 2 上筛 Fig2 On screen 8 此处省略 NNNNNNNNNNNN 字。 如需要完整说明书和 设计 图纸等 .请联系 扣扣: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 另提供全套机械毕业设计下载。 该论文已经通过答辩 为了能有较良好的清选效果采用二层筛子,即上筛与下筛两层,上下距离约为 50 — 100mm。 上筛主要把碎秸秆,残碎等分离出来,起粗筛选作用。 下筛主要选出干净谷粒,而把细碎杂余排走,起到精筛选作用。 上筛采用冲孔方孔筛,方孔的边长为 ,如图 2 所示,下筛采用直径为 11 的冲孔圆孔筛。 如图 3 所示: 图 3 下筛 Fig3 Sieve 上下筛采用一个筛架焊接在一起,这样结构简单,也可满足其基本要求。 筛架的驱动方式采用摇臂结构。 筛架的基本结构如图 4 所示: 图 4 筛架的基本结构 Fig4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sieve skeleton 9 清选筛的主要尺寸 1)清选筛的面积 A 由进入清选装置的谷物混合物料的重量 Qs(kg/s)来确定: A=BL=Qs/qs ( 1) 在( 1)式中 B 为筛的宽度( m); qs 为单位筛面积可以承担的谷粒混合喂入量 [kg/(m178。 s)], L 为筛的长度(单位 m,不包括尾筛),选值时要保证对排出物有足够的清选时间,以减少损失,一般值为 ~。 B 值也可以由( 2)式确定: B=ql/qo=q(1kλ )/qo ( 2) 在( 2)式中 ql 为每秒进入清选装置的物料重量( kg/s); qo 为每米宽筛允许承担负荷 [kg/(s m)],本机器取 qo= kg/(s m); q 为机器的每秒喂入量( kg/s),本机器取 q=3 kg/s;λ为喂入物料中茎秆所占百分比;本机器取λ =8%; k 为从脱粒装置和分离装置中已排出杂物的系数, k 值一般取 ~,本机器取 k=。 则筛子的宽度 B=3 (18% )/=,本机器取 B=。 2)筛子的长度 L 由公式( 3)确定: L=Qs/Bqs ( 3) 在( 3)式中 Qs 为进入清选装置的谷粒混合物( kg/s); B 为筛子的宽度( mm);qs 为筛子单位面积可以承担的谷粒混合物的喂入量 kg/(m178。 s),取 qs= kg/(m178。 s);其中 Qs=3 60%= kg/s。 则 L= =,取 L=。 3)筛子运动所需的功率由( 4)式确定: N=QsNp/η ( 4) 在( 4)式中 Qs 为进入清选 装置的谷粒混合物( kg/s); Np 为单位生产率清选筛所需功率 kw/(kg s﹣ 1),上筛取 ;η为系数,取。 则 N=。 4)筛架的运动方式可用如图 5所示的结构简要表示: 10 图 5 筛架的运动方式简图 Fig5 The movement of the sieve skeleton thumbs 5)清选筛的工作条件: 物料要有下移,且要有上移。 物料下移量大于上移量。 物料不能被抛起。 根据工作条件选取其从动摇臂 c 为 60mm,主 动摇臂 a 的长度为 80mm,根据已知条件可 得,筛面的长度 b 为 870mm,主动摇臂,从动摇臂之间的距离 d 为 : cbda  ( 5) 则为双摇杆机构。 由已知可得筛面做不规则的振动,则主动摇臂只能在一定范围的周期范围内摆动。 由已知可得其摆动周期为 ,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可得其任一点的速度图像如图 6所示: 图 6 筛面上一点的 速度轨迹 Fig6 Screen surface speed track 11 其加速度图像如图 7所示: 图 7 筛面上一点的加速度轨迹 Fig7 Screen surface acceleration trajectory 根据以上两图可得,筛面上的点的运动也呈周期性变化,可满足其振动筛的一般要求。 故其摇臂的选择满足其一般要求。 由于筛面做不规则的振动,主动摇臂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为使结构简单,同时满足整台联合收割机的需要,可用偏心块结构来代替主动摇臂,因此可用如图 8 所示的结构简要表示振动筛的运动方式 : 图 8 筛架的运动结构简图 Fig8 Sieve skeleton movement structure diagram 为满足振动筛的清选功能的要求,此振动筛的的摇臂长度选取为 60mm,而偏心块采用如图 9 所示的结构: 12 图 9 偏心块结构简图 Fig9 Eccentric structure diagram 为满足振动筛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偏心块的偏心距选取为 17mm。 风机的设计与选取 该风扇都为双面进风,其叶轮上的叶片长度一般与脱粒滚筒长度相当。 为了使风扇全部 宽度内风速均匀,通常将叶片两端内部削去一角,以减弱两端气流速度。 风扇的结构简图如图 10 所示: 图 10 风扇的结构简图 Fig10 The fan structure diagram 13 查阅相关资料,得表 1 如下: 表 1 风扇的基本尺寸 Chart1 The basic size of the fan 名称 尺寸 本机尺寸 叶轮外径 2D 250mm 250mm 叶轮内径 1D ~ D 98mm 叶片数 36 6 外壳宽度 kB D 300mm 进风口直径 0D ~ D 150mm 出风口高 S ~ D 100mm 圆筒形外壳 kD ~ D 270mm 螺线蜗壳形外壳扩展尺寸A ~ D 35mm 叶轮端面与壳体间距离 f D 7mm 该风扇都为双面进风,其叶轮上的叶片长度一般与脱粒滚筒长度相当。 为了使风扇全部宽度内风速均匀,通常将叶片两端内部削去一角,以减弱两端气流速度。 4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该装置的所有动力均由输入轴输入,所有传动简图如图 11 所示: 14 图 11 传动装置简图 Fig11 Gear diagram 确定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由于该装置的所有动力均由输入轴输入,已知输入轴的转速为 1800r/min,查阅机械设计手册,选取输入轴上的风机大连轮的齿数为 23,选取风机轴上的小链轮的链轮的齿数为 16,则传动比 1i =16/23=, 满足其一般要求。 输入轴上的付搅龙轴上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15,与之相对应的付搅龙轴上的链轮的齿数齿数选取为 27,则该传动比 2i =27/15= 满足其一般要求。 付搅龙轴上与主搅龙相连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15,与之相对应的主搅龙的上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24,则该传动比 3i =24/15= 满足其一般要求。 主搅龙轴上与复脱短介轴相连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15,与之相对应的复脱短介轴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17,则该传动比 4i =17/15= 满足其一般要求。 复脱短介轴与复脱下搅龙轴相连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20,与之相对应的复脱下搅龙轴上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21,则该传动比 5i =21/20= 满足其一般要求 复脱下搅龙轴与振筛轴上相连的链轮的齿数选 取为 16,与之相对应的振筛轴上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23,则该传动比 6i =23/16= 满足其一般要求 复脱下搅龙轴与复脱上搅龙轴上相连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13,由于该对链轮为提升链轮,故该两个链轮应该一模一样,则该传动比 7i =13/13=1 满足其一般要求 15 主搅龙轴上与锥齿轮箱上相连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16,与之相对应的锥齿轮箱上的链轮的齿数选取为 14,则该传动比 8i =14/16= 满足其一般要求 通过锥齿轮箱变向,锥齿轮箱内的两个锥齿轮也设计的一模一样,故该锥齿轮箱只起换向的作用,理论上不会改变其转速,则传动比 9i =1 满足其一般要求。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转速 输入轴 : min/18001 rn  风机轴: m in/2 5 8  付搅龙轴: m in/ 主搅龙轴: m in/6 2  复脱短介轴: m in/5 5  复脱下搅龙轴: m in/5 2  振筛轴: m in/3 6  复脱上搅龙轴: m in/5 2 51/5 2 5/ 768 rinn  垂直搅龙轴: m in/7 1 48 7  2)链 条的设计: 对已知齿数和中心距的链条便可知链条长度,单为了方便起见,链条的节数尽量取偶数节。 链条的的长度 Lp(链节距 p 的倍数)表示。 与带传动相似,链节数 Lp与中心距 a 之间的关系为: Lp=2a/P+( z1+z2)/2+(z2z1)2p/4aπ 2 ( 6) 由( 6)式计算出的链节数必须为整数,且最好为偶数。 因此将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