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户,进行绿色、无公害生猪养殖,形成年新增出栏安全优质生猪 100 万头以上的生产规模。 所谓“猪多、肥多、粮多”,项目实施后将促进粮 — 经 — 饲“三元”结构种植业的协调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生猪产品多环节增值, 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优质、高效农业。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项目建成达产后,企业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916个 ,并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8000 人;同时,企业每年可为国家创税收 万元。 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销售方案 市场 供应 现状 国内猪肉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年出栏、存栏生猪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据农业部统计, 2020年我国出栏肉猪 亿头,猪肉产量 万吨, 年末 生猪存栏 亿头;生猪养殖 业产值达到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 尽管 2020 年上半年 生猪 生产 发展滞缓, 生猪 存栏量同比下降%,是近 10 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是由于下半年高价位的拉动, 生猪 生产 快速恢复。 与上年相比, 2020 年 生猪 出栏和存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猪肉产量增加。 下面是 1996 年以来我国历年肉猪出栏头数、猪肉产量的增长图。 我国历年肉猪出栏头数(19962020)010000202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三季万头 我国历年猪肉产量(19962020)0100020203000400050006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三季万吨 国内猪肉进出口情况 2020 年,我国生猪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加工猪肉、猪杂碎和活猪)出口额为 亿美元,同比增加了 %。 其中,鲜冷冻猪肉出口额占 生猪 产品出口的 %,加工猪肉占 %,活猪占 %。 生猪产品进口额为 亿美元,同比减少 %。 其中,猪杂碎进口额占 生猪 产品进口的 %,鲜冷冻猪肉占 %。 鲜冷冻猪肉出口额、进口额均减少。 2020 年,我国鲜冷冻猪肉出口量为 万吨,同比增加 %。 鲜冷冻猪肉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我国香港地区,朝鲜和 越南,出口量合计为 万吨,占猪肉出口总量的 %。 鲜冷冻猪肉进口量为 万吨,同比减少 %。 加拿大和法国是我国猪肉进口主要来源国,进口量合计为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 加工猪肉出口、进口均增加。 2020 年,我国加工猪肉出口量为 万吨,出口额为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 %和 %。 加工猪肉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菲律宾,出口量分别为 万吨、 万吨和 万吨,合计占加工猪肉出口总量的 %。 加工猪肉进口量为 吨,同比增加 倍;进口额为 万美元,同比增加 %。 我国加工猪肉主要来源于法国和日本。 猪杂碎出口量、进口量均增加。 2020 年,我国出口猪杂碎 吨,出口额为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 %和 %。 主要出口地是泰国。 猪杂碎进口量为 万吨,同比增加 %;进口额为 亿美元,同比减少 %。 法国、美国和加拿大是我国猪杂碎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占我国猪杂碎进口总量的 %。 活猪出口减少。 2020 年,我国活猪出口量为 万头 ,出口额为 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 %和 %。 活猪主要出口到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出口额分别为 亿美元和 万美元。 国内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 2020 年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月 ,同比提高了 %,占肉禽类消费比重的 %。 从肉类消费结构来看,湖南、贵州、湖北、云南、四川和福建等省猪肉消费比重超过 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消费方式上,我国以鲜肉消费为主,占 90%以上,冷鲜肉、冻肉和肉加工品消费不足 10%,这种特 殊的消费方式,给我国生猪生产供应和食品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国内肉类加工业概况 至 2020年末,全国肉类行业已有 3 万多家畜禽定点屠宰 企业,肉类加工企业已达 3700 多家,从业人员 50 万以上,年加工肉制品 1 万吨以上的企业 20 余家;肉类企业 50 强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企业 8 家;获得“中国名牌”企业 13家 16 个产品;通过国家认证、认可资格的企业较上一年提高较大,其中通过 HACCP 认证企业 47 家,通过 ISO 9000 认证企业 57 家,获得国外出口食品注册企业 46 家。 据统计,肉类行业排序 5 0 强企业虽然数量仅占 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 2020 年其资产规模约占工业总资产的 %;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 %,创利占行业总利润的 %,出口创汇占畜禽出口总额 %。 国内生猪生产、加工流通方式仍然落后 一是饲养方式落后。 目前,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规模化养殖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 全国出栏 50 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化养殖比重仅占 42%。 饲养方式落后,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影响了规模养殖效益。 二是加工方式落后。 绝大部分是传统的初级加工和粗加工,现代化的肉类加工量不到 20%。 三是流通方式落后。 冷鲜肉和肉制品销售应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 但是,目前生猪外销 80%以上为活大猪,冷鲜肉和肉制品销售份额很少。 活大猪运销,既增加了运销成本,又容易引发疫病。 湖南省猪肉生产情况 湖南是全国生猪生产和外销大省, 生猪出栏 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居全国第一;全国肉类产量 100 强县中,湖 南占了 14 个。 据《湖南统计年鉴 (2020)》数据: 2020 年全省共出 出栏肉猪 万头,猪肉总产量 万吨,比 上年增长 %。 从各年增长情况看, 2020 年全省生产猪肉 万吨,至 2020 年,增加至 万吨,净增 万吨,增长了%。 下图是 2020 年至 2020 年湖南省猪肉产量增长情况。 湖南猪肉产量各年增长情况(20202020)(万吨)01020304050602020 2020 2020 2020 从在全国的排位和比重看,湖南是全国的产猪大省。 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0年全省出栏生猪 万头,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四川省。 其中出栏肉猪 万头,占全国总产量的 %。 猪肉产量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居全国第二位。 2020 年前三季度,湖南出栏生猪 5432万头,占全国总出栏量的 10%。 下面是 2020年湖南省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图。 湖南肉猪出栏量在全国的比重(2 00 5年)11%89%湖南全国其他 湖南猪肉产量在全国的比重(2 00 5年)湖南全国其他 市场分析预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肉类产销大国,肉类产业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 今后 5~ 10 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我国肉类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肉类消费三分甲天下,冷却肉被看好 近几年,我国的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从冷冻肉到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过程。 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却肉甲天下 ”的三足鼎 立局面。 冷却肉加工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 (以后腿内部为测量点 )在 24h 内降为 0~ 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O~ 4℃。 由于冷却肉在冷却加工过程中,肌肉通过自溶酶的作用,使部分肌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氯基酸,成为肉浸出物的成分,同时 ATP 分解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肉中肌原纤维的连接结构会变得脆弱并断裂成小片化,使肉变得柔嫩多汁并具有良好的滋味和气味,口感细腻,滋味鲜美。 冷却肉还具有安全卫生的特点,是目前市场上质量最好的生鲜肉,具有热鲜肉和冷冻肉无 可比拟的优点。 冷却肉的问世,被称为“肉类消费的革命”,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在逐渐扩大,是肉类消费的发展方向,呈现后起之秀甲天下的态势。 “安全肉”成为市场“新宠” 安全肉品是肉类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家发布的《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已将肉制品安全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今后国家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肉类产品的质量管理,出台一系列产品质量标准,实行肉类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行 HACCP 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政府部门监控体系,这些措施的实行,必将促进肉类产业得到更好的 发展。 低温肉制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低温肉制品是目前国际上肉制品的发展趋势,更符合国际营养均衡的观念。 国外肉制品市场主要是以低温肉制品为 主导,低温肉制品以其更高的营养、更高的技术含量在欧美国家市场份额达 90% 以上。 在我国,低温肉制品起步较晚。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处发展的初期,技术和流通环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工艺技术相对落后,配套设备水平低,流通渠道不畅,技术标准滞后。 因此,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开发安全高效的低温肉制品综合保鲜技术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产业界亟待解决的技 术攻关问题。 低温肉制品是经低温杀菌处理加工而成的肉制品,产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极佳的特点,其加工技术与我国中式肉类制品加工方法完全不同,不经过高温处理,而是采用注射腌制、滚揉、真空充填、低温( 65~ 850C)热处理加工而成,克服了中式高温加工肉制品口感差、色泽差、质地不良、营养损失大等不良影响,其生产和销售均在低温下进行。 因此其加工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营养损失少,产品风味特殊,已风糜欧美市场,成为世界性的产品,也深受我国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低温肉制品在我国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其销售不断扩大,如 河南双汇集团、南京雨润集团、山东得利斯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等,其生产产值几乎连年翻番,品种达到百余种。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高温肉制品市场份额高于低温肉制品;从长远来看,高温肉制品的市场会逐渐缩小,低温肉制品会从根本上改变肉类产品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是具有潜力的带有方向性的产品。 我国肉类食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国目前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超过 50kg,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大的肉类消费大国,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本世纪的前十年,我国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 3%- 5%的增长速度,至 2020年人均占有量达到 70kg 至 80kg(经济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 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 2020 年,肉类总产量达到 9000 万吨,其中猪肉 5580 万吨,牛羊肉 1350 万吨,禽肉198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 肉类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猪牛羊肉的比重分别达到 62%、 15%、 22%。 据有关部门权威预测,至 2020 年,全国人均肉类需求达到 61kg。 肉类需求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需求量分别为38kg、 9kg 和 13kg。 全国肉类总需求量达到 8832 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总需求量分别达到 5497 万吨、 1332 万吨和 1918 万吨。 从我国肉类供需平衡状况看, 2020 年我国肉类产品净出口量增加到 180 万吨。 显然,中国肉类食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为肉类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内猪肉市场前景预测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肉食产品,也是居民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决定猪肉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居民传统饮食习惯、居民收入水平、肉类食品比价等,在饮食习惯、肉类食品比价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猪肉消费总量与居民收入水平有很大关系。 同时,在无收入约束条件下,任何食品的日 /年消费量总是需要有一个合理消费值,以保证营养和健康的 需要,因此,猪肉消费总量还与这一合理消费值有关。 可见,在不要求精确的条件下,测算我国居民猪肉消费市场总量可以通过人均收入水平和猪肉消费合理值的分析来获得。 从猪肉消费的合理值看:据统计分析,欧美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在 70~ 120kg,东方民族消费习惯以素食为主,因此我国居民不会像西方民族那样年人均消费 100kg 的肉食。 按国际通行及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人均每天消费猪肉及牛羊肉 85 克比较合理,即年人均消费 31kg。 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与牛羊肉的消费比例为 :1,由于目前居民收入水平还有限,预 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牛羊肉的消费比例会上升,随之猪肉消费比例会降低。 综合考虑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因素,以猪肉与牛羊肉的消费比例为 4: 1 来计算,则我国居民年人均消费猪肉的合理值为。 比较 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可以看出。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电力变压器的电抗标么值:由所选的变压器的技术参数得 %6kU ,因此: 1006*4*3 k V AM V AXX 可绘得短路等效电路图如图 2 所示。 1/ 2/K1 K23/4/ 图 2 计算 k1 点的短路电路总电抗标么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 1) 总电抗标么值: * ( 1 ) 1 2 0 . 2 0 0 1 . 9 0 4 2 . 1 0 4kX X X
0 元 工资 30 元 120 元 折旧维修 70 元 110 元 福 利 8 元 32 元 提取费 0 元 200 元 其它 20 元 20 元 合 计 780 元 1092 元 效益分析 ( 1)以目前市场价 10 万 u/ g 糖化酶 14000 元/吨, 20200wu/ ml液化酶 18500 元/吨,(以 ρ = / ml 计)折合 22200 元/m3。 折算成 12020u/
及其成分 [1] 炉料 化学成分 ω/% C Si Mn P S Cr Ni Al Fe 电解镍 其余 电解锰 其余 硅铁 其余 铬铁 其余 工业纯铁 其余 铝 ① 融化温度 tR=1435℃ ;浇注温度 tJ=1535℃。 为了简化这以所炼钢种的成分代替炉料成分计算熔点,根据表 得 [1]:
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亿,占人口的 17%;老龄化高峰将于 2030 年左右到来,并将持续 20 余年。 到本世纪中叶达到最高峰,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达到 4 亿,占总人口的 25%; 80岁以上的老龄老人将超过 1 亿,是现在高龄老人的 10 倍左右。 届时,中国 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同时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年轻人结婚成家和出国
HFP和 的偏心作用而产生移动扭矩,其他载荷 GjP , GdP 产生的扭矩较小且作用方向相反,故不计算。 偏轨箱形梁弯心 A 在梁截面的对称形心轴上(不考虑翼缘外伸部分),示图 5,弯心至腹板中线的距离为: mmmmbe )2142121000(1412 12)22( 4343 41 查表可知轨高 mmhg 170 mmhHh g
放。 做到当天鲜叶 ,当天炒制完毕。 摊放程度掌握 :一般摊放 2~ 3h后翻 1 次 ,操作要轻 ,抖散均匀。 当鲜叶叶面光泽消失 ,叶色转为深暗绿 ,青草气基本消失 ,散发花果清香 ,手捏叶质较柔软时 ,鲜叶摊放适度。 摊放适度的芽叶含水率为 70%~ 80%,减重率为 15%~ 20%。 物料平衡分析 歙县 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 第三章 项目目标 13 顶谷大方茶原